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高二语文8《拿来主义》说课稿

高二语文8《拿来主义》说课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6W 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高二语文8《拿来主义》说课稿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能和大家一块就教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现在有几句流传很广的顺口溜,说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就是说中学生不喜欢鲁迅的作品。反映在新课改的语文教材中就是“金庸的扩张和鲁迅的淡出”,这个问题在2007年曾经引起过不小的争论,在最近的网络和报刊中,鲁迅作品的淡出又引起关注,我刚刚关注了2009年8月26日的《中华读书报》上王铁仙的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教材中不能没有鲁迅的作品》,王铁仙是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的编者,他在这篇文章里反复论述鲁迅文章的经典性。我也始终认为,无论就思想性还是艺术性而言,鲁迅的作品在语文教材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鲁迅的《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在坐的各位都很熟悉,有很多老师都教过这篇文章,虽然有些老师没有教过这篇文章,但我敢肯定地讲,在座所有的老师都被教过。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学语文课本历次修订,而60年长盛不衰、硕果仅存的篇目之中就有《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堪称经典之作,在目前鲁迅的作品在语文教材中式微的大背景下,全国通行的几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都选了这篇文章。人教新课标版在必修4第三单元第8课。

下面我开始进入正题。

根据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批判地继承,并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的能力。

  [教学设想]

1.以本文作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教材,重点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使学生弄清楚什么是“拿来主义”;

2.文章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不在个别实例和语句上纠缠;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我首先谈一下我是怎样导入新课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效开启一堂课的很好方法。导语要做到先声夺人,结语要做到余音绕梁,让人回味不尽,这在课堂结构设计上叫“金声玉振”。

就一般人和我们的教学参考书对《拿来主义》主题的理解,本文是谈的对中外文化遗产继承问题的态度。我设计的导语是从于丹解读《论语》和《庄子》所引发的争论而切入的。,配合多媒体课件的图片展示,就把学生带入一种问题现场当中。我们今天作这节课的话,就可以不久前去世的季羡林和任继愈先生为话题导入。关于他们的道德文章,他们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我在这里就二老谈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不是仅仅对这两个人感兴趣,而真正科学的继承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对两位先生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那才是中华文明的真正遗产。

【几十年来,季羡林辛勤从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翻译,发表、出版的译作将近四百万字。主要著作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印度简史》、《罗摩衍那初探》、《印度古代语言论集》、《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简明东方文学史》、《糖史》、《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等。主要译著:译自德文的有马克思著《论印度》、《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等;译自梵文的有著名印度古代大史诗《罗摩衍那》(七卷)、印度名剧《沙恭达罗》和《优哩婆湿》、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五卷书》等;译自英文的如梅特丽耶•黛维的《家庭中的泰戈尔》。此外,季羡林还主编过《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书。

任继愈先生著述:专著有《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中国哲学史论》、《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老子全译》、《老子绎读》等;主编有《中国哲学史简编》、《中国哲学史》(4卷本)、《中国佛教史》(8卷本,已出第1、2卷)、《宗教词典》、《中国哲学发展史》(7卷本,已出第1、2卷)等;此外,还主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编辑出版工作;主要论文收集在《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和《中国哲学史论》中。】

【首先请大家认识一个人,(多媒体展示于丹像)请大家告诉我这是谁?她是干什么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对,这是于丹,被称为2006年的“超级女声”,只因为她在央视百家讲坛里解读《论语》和《庄子》而暴得大名。(多媒体展示《于丹〈论语〉心得》书影)再请大家认识一个人,(多媒体展示徐晋如像),请大家告诉我他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他叫徐晋如,于丹《论语》心得在百家讲坛播出后好评如潮,但声讨的声音也十分强烈,有人在博客上撰文《孔子真要被于丹弄哭了》、《中国进入文化奶妈时代》来质疑于丹。以徐晋如为首的十博士更是联名讨伐于丹,徐晋如也主编了一本书《解“毒”于丹——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和庄子》,并称他们的行为不是“醋意大发”,而是出于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多媒体展示《解“毒”于丹——告诉你未被糟蹋的孔子和庄子》书影)。现在请大家告诉我,2006年6月10日,这是一个什么日子,这是我们中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论语》是什么?是我们的文化遗产。无论是于丹解读《论语》,还是徐晋如解“毒”于丹,他们的初衷都是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孔子,一部真实的《论语》。那么谁是对的,我们应该相信谁?当我们还没有读《论语》的时候,我们相信任何一方都是虚妄而不负责任的。鲁迅先生告诉我们首先要拿来,把《论语》拿来,自己去解读,读懂读不懂没关系,但是,我们首先要拿来,此之谓“拿来主义”。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多媒体展示课题)。】

二、文章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背景)请一位同学朗读。

【要点:

①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②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③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放课文录音(或找学生诵读),理清文章思路。

1、请大家思考课文的结构层次,带着这样两个问题。第一,“拿来”的观点是在那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正面论述的。第二,课文的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

【学生读完课文,找同学回答以上两个问题。[第一,“拿来”的观点是在那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正面论述的。明确:第2段点到“拿来”后,第5、6段再次点到,直到第8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第二: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2、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

分析: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观点。

(1)(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出“拿来”的主张。

(2)(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

(3)(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

第二部分(8—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多媒体5展示)

四、研习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批判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设置3个问题

提问:(1)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

【讨论,明确:这一句把所要揭露、论述的范围加以严格的限制,只讲文化上的事。鸦片战争洋人的枪炮打破了中国的“闭关主义”大门之后,中国的反动政府“送去”了什么吗:国土、主权、白银、文物、苦力、奴隶,从“古董”到“活人”,从人格到国格。就在鲁迅写作本文的时候,国民党政府给日本帝国主义送去了东三省和热河省,还给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送去了“租界”等等,美其名曰“宁赠友邦,不与家奴”,以至于在中国的土地上竟也被挂上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因此,用“别的且不说罢”的句子,不仅使论述的范围明确,而且增强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捧”何其郑重、恭敬,媚态可掬,几张画“一路的挂”,何其卖力,何其寒伧可笑,“发扬国光”,反语,讽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用这种方式来显示一点进步,多么可怜,暗示“学艺”上的东西已经相当贫乏。作者讽刺批判的锋芒不是对着几位艺术家,而是指向卖国媚外的反动当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憎恶和鄙视。】

提问:(2)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

【讨论,明确:作者以尼采自诩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作类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不是“丰富”,还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样是愚蠢可笑的。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几百年之后呢”?我们的子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磕头”、“讨”和“残羹冷炙”、“奖赏”等词语,形象、深刻地写出了“送”的结果是我们的子孙后代无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多媒体6展示)】

提问:(3)我们奉行“送去主义”的同时,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什么政策?

【讨论,明确: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送来主义”,“送来”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和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词。(多媒体7展示)】

五、研读第二部分:理解“拿来主义”的主张,领会运用形象的比喻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提问: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娜拉走后怎样?》,这个题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追问,我们不妨在这里化用一下,拿来之后怎样?第8段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哪几种错误态度?第9段阐述了“拿来主义”者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多媒体8展示)“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多媒体9展示)

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

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六、研读第三部分:要求学生朗读文章最后部分。

提问:这一段共5句话,如果这5句话是5个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是哪5个问题

【明确:(多媒体10展示)①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②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③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④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⑤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多媒体11展示)】

七、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拒绝假命题和伪命题,比如,问学生一些幼稚的问题,你“你们喜欢鲁迅吗?这篇文章好不好?)

1、从论证的层次结构上来看,本篇文章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第一段以清政府的闭关主义起笔,闭关主义的实质是闭关锁国,最后导致“送去主义”,第三段讲“送去主义”的危害,“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卖国主义,而这种卖国主义又加紧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即第四段和第六段谈的送来主义。送来主义即侵略主义最终导致亡国灭种,所以鲁迅在第七段提出拿来主义。拿来之后怎样,第八段批驳三种错误做法,第九段提出正确主张,第十段总结全文。整篇文章浑然天成,有破有立,层层推进。但是,如果第一部分里有两段如果去掉,却能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请大家认真分析,小组探究,告诉我哪两段应该去掉?学生回答(2、5段)鲁迅先生为什么不把它去掉,这是一处败笔吗?这两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议论文写作种重要的笔法:点题。希望大家在写作中注意学习。)联系议论文的写作实践来讲此问题,目的性明确,又鼓励了学生创新、探究的精神。鲁迅的文章也有问题吗?

2、我现在请大家来思考一个关于本文主题的问题,鲁迅先生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拿来主义的,拿来的是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还是外国的文化遗产,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告诉我你的理由?

明确:这是50年来一直聚讼不已的一个问题,也是一直被误解的一个问题,本篇文章是针对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而直接提出来的,显然是对外国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文章第一部分一直谈的都是中外文化问题,第二部分没有理由该谈中国文化遗产。当然,拿来主义的观点是适合对待一切文化遗产的。【关于此观点,请参阅于发忻的文章《为鲁迅的<拿来主义>叫屈》】

八、总结全文:

提问: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先驱,一个时代的伟人。他思想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家园。这篇深刻的文章,即使在今天仍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今天我们已经迈入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地球村意识,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之广阔,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拿来主义?[参考事例:于丹的签售现场,反对者穿上“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的文化衫搅场。宋祖英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开演唱会了,大长今来了,感恩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也来了、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活动相继举办了(多媒体12、13展示)]

学生回答后总结:

想想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学习继承真是令人汗颜,复旦大学组织的中文考试夺魁者竟然是新加坡人,当你想给某个心仪的女孩写封信的时候,肯定不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了,你写的是“抱着那妹妹上花轿”,当你终于要向她求婚的时候,你不会用“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你说的是“我想和你结婚”,上次我在改作文时有个学生竟然在作文中痛心疾首忏悔道:“我对不起‘劣祖劣宗’”。是啊,你这样的不肖子孙怎能对得起“劣祖劣宗”。

让我们还把话题放到于丹上来,十博士那边阵阵“下课声”刚把“学术超女”骂了个狗血喷头,这边于丹立马回应“需要上课的人比需要下课的人多”。网上论战双方一边是力挺百家讲坛文化传播效应的“学术粉丝”派,一边是声讨学术明星庸俗化的文化保守派。如果我们跳出争吵的小圈子,寻找双方原本就具有的共识性的诉求,我们发现,以现实语境来看,保证传统文化传承延续,加快民族文化繁荣复兴,也就是要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应是大家的共识。人类文化的演进史表明,“传统”只有和“现代”不断的发生冲突和博弈,文化经典才能在动态中寻求长足的发展。社会主义的草如果是毒草我们也要拔掉,自本主义的苗长出的粮食也能填饱社会主义中国7000万贫困人口的肚子。“不薄洋人爱古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首先要拿来。然后再进行挑选、创新。

我们不但要拿来,也要勇敢的送去,宋祖英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开演唱会了,郎平去美国执教后又执教中国女排了,大长今来了,感恩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也来了、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活动相继举办了,全球同此凉热了,然而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异彩纷呈,我们的民族也更加充满活力而蒸蒸日上了。是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我们继承文化遗产,不是文化遗产继承我们,正如人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因为我们是新主人,因为我们拿来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让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沐浴在古今中外文化圣贤的光辉里学会成长。(多媒体14展示)

九、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