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2W 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本解读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表面看写的是樟树,主要的文字也是写樟树,其实,还是写人。任何一种自然之物、外在之物,写到文章里,特别是写到文学作品里,就灌注了人的主观情感。“借物喻人”,要不要教给学生,要教。但是,怎么教,有讲究。如果,只是把这个概念、名词教给学生,很容易教。这里有一个理解的问题。这篇课文有这样几层理解。首先,宋庆龄对两棵樟树的理解。在宋庆龄的情感世界里,这不是普通的两棵樟树。周总理劝她搬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我们在什么时候才会“不肯”离开某个东西,才会“舍不得”某样东西。这可不是一般的情感。可以说,这两棵树,已经融进了宋庆龄的情感世界之中。在宋庆龄眼里,这两棵树也许不仅仅是树了,成了她生活的伴侣,成了她的某种精神寄托。那么,这两棵树,何以让宋庆龄情有独钟呢?当然,宋庆龄没有明白告诉我们,我们的理解只能是猜度。樟树不高,可以让人亲近;樟树枝叶稠密,树荫庞大,给人荫护;樟树枝干粗壮、蓬蓬勃勃,给人以力量感和生机;樟树有永久的香气,虫子怕它,保持着自身的高洁。这些是不是宋庆龄舍不得的原因呢?也许是的,也许还有更多的理由。第二,作者对宋庆龄的理解。文章的作者是茹志娟。作者听到宋庆龄舍不得离开这两棵樟树,并没有像记者一样去采访宋庆龄,把这个问题弄明白,而是去揣摩宋庆龄的心思,去探寻宋庆龄隐秘的内心世界。这样,虽然不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却给了作者和读者更大的想象的空间。这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理解,一个革命者对另一个革命者的理解。第三,读者对作者的理解。作者理解的宋庆龄是怎样的呢?这是读者要通过文字去解读的秘密。第四,读者其实不仅仅是理解作者,同时也在理解樟树,理解宋庆龄。

这样的理解,并不是说都要教给学生,而是我们有了这样的理解,有了这样的理解的过程,我们才能感受到语言的生命。当我们进到人的内心世界,当我们理解了语言,语言就会像一架乐器,奏出不同高度的心灵活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简介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讨论:课文主要应该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该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第二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话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   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