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有的人》优质教学设计【表格式】

《有的人》优质教学设计【表格式】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6W 次

《有的人》是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臧克家所作的一首高度凝练、句句闪光的诗,全诗语言质朴,采用强烈的对比与严密的照应相结合的手法,以鲁迅为镜,揭示“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的深刻哲理,耐人咀嚼和回味。

《有的人》优质教学设计【表格式】

 教法、学法分析

1.从入题开始,让学生走进历史去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从而促进理解课文内容。

2、多层次的指导学生去读诗;分句读,分段读、对照读等灵活多样的朗读手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写作特点。

4、读写结合,提升情感认识。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感情朗读,体会该诗强烈鲜明的爱憎之情,

②.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③、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炼,理解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①.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义,悟写法;

②.读写结合,深入升华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②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中“永生”的道理,塑造自已美好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

1. 指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2、采取多中对比朗读的形式,让学生熟读成诵。

3、仿照诗歌形式,采用对比手法写一首对人生看法的诗歌。

(三)教学难点:

1. 指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2. 仿照诗歌形式,采用对比手法写一首对人生看法的诗歌。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思想及突破策略:

“重点”主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思考、讨论解决,对于“难点”,在学习时教师应用适当方法的引导与适当的点拨。如对照,适当拓展知识等方法。

教学环境(媒体)与资源

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录音视频

 教学过程流程图(可选)

㈠导入新课,了解背景→㈡指导朗读,初识文本

→㈢自由朗读,初步感知→㈣探究发现,走进文本→㈤体会写法,深挖主题

→㈥拓展认识,深化情感→㈦仿写诗歌,成就理想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有的人

有的人 有的人

死了,活着;活着,死了;

死的是躯体,不死的是精神

 教学反思

读与写结合,让诗“活”起来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0课《有的人》教学反思

反思一下小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状况,应该说,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盲区。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其中教材编排对现代诗歌的淡化是一个重要因素。翻阅小学语文课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3—6年级的现代诗歌几乎都是二类课文,是主张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积累积累就可以的。这种淡化导致了很少有人去仔细思考它的教法,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会读和理解意思为目的实施教学的。我以为,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反思自己这一课的教学,我认为本课的教学,是重在让学生去读诗,从读中去悟,去想,去拓展,然后再读写结合,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首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诵读。课堂对于学生的读是这样安排的:由听到读,由模仿到自主,由顺读再到重新组合诗序读。每次读的要求也不一样:首先安排教学中从读正确到读出节奏,再到有表情朗读,每一遍都目的明确,最后到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其次,引领学生欣赏品味。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写作特点,比如,全诗按总分的结构来写,及对比、对照、反复的写作方法在全诗中也极为突出,也正是这些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使诗歌所表现的爱恨情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去再想开来。课堂上,通过两次揭示副标题,让学生在诗中寻找鲁迅的影子,进而去发现生活中具有鲁迅精神的人。再拓展回顾到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人或是遗臭万年的人,更一步加深对这两种人物的认识,提升孩子们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纪念鲁迅先生上,而是建构起一个立体的、饱满的、更具张力的认知。

最后,仿写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全诗所颂扬和批判的行为跨越时空和今天的生活对接,轻轻地在学生心中画出一道是非对错的分界线。

总之,在教学中,我尽量让这首诗歌变得柔软,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少一些教化,多一些欣赏。尽量用老师释放的诗情去召唤学生的诗情,从而让诗“活”起来,然后动口、动手,说一说,写一写,这样不但激发学生爱诗歌、学写诗歌的热情,而且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亲近诗歌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