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五年级作文 > 【精选】五年级实验作文10篇

【精选】五年级实验作文10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3W 次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实验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五年级实验作文10篇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1

昨天晚上,我做了个实验。我先在杯子里装满小石头,再装进小石子并同时震动杯子。小石子钻到小石头之间去了,就这样直到装满为止。接着我又加进一些沙子,跟前面一样震动杯子,沙子又下去了,我继续加进沙子直到加满为止。最后,我又把水灌进去。杯子里的沙子又下去了一些。

从这个实验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小石头、小石子、沙子之间有空隙,我们只要经过震动,它们就可以压实些。这不就像我们学习一样,不管学习怎么紧张,时间还是可以挤出来的。

同学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多挤出时间来学习吧!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2

今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可以自制一个小火箭。那个实验就像一块磁铁,它紧紧地把我吸引住了。我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立刻跳下沙发去找材料,准备亲手实验一下。

我找来了一个带盖子的塑料瓶,一瓶醋和一袋小苏打粉,小心翼翼地往塑料瓶里倒了半瓶醋,然后又把小苏打粉倒在一张卫生纸上,把卫生纸裹成一个小团儿,然后就是寻找试验场地。

我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想着我的小火箭就要上天了,我的心咚咚直跳,就像装着一只小兔子。我深吸一口气让激动的心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包着小苏打粉的纸团轻轻地放进装了醋的塑料瓶里,迅速盖上瓶盖,把塑料瓶头朝下放好。只见瓶子里咕噜咕噜直冒气泡,我屏气敛息,目不转睛地盯着,刚过5秒,只听“嘣”的一声,瓶子和盖儿就分了家。瓶盖儿在原地纹丝不动,瓶子却像火箭一样飞上了天。喔!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巴站在原地,愣愣的还没反应过来。我的“火箭”真的飞上了天!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看瓶盖儿被一个圆圈圈在了中间,而那个圆圈里面都是反应后的泡沫渣子,甚至瓶盖儿上都是。它就像一朵盛开的礼花,仿佛在庆祝我的成功。

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小苏打和醋酸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在塑料瓶中膨胀,达到一定程度就把塑料瓶喷上了天,产生了火箭的效果。

做实验,学新知,真是一举两得呀!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3

一次次的考验,一次次的磨练,都是对生命的尊敬,只是真正的“破茧成蝶”,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

记得科学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蚕”这一小小生物,特地准备了一个实验,让我们记忆深刻,我至今都铭记着那次实验带给我们的道理。

那天,科学老师迈着轻松愉快的步伐走进教室,沸腾的教室立即“冷却”了下来,我们静静地等待着老师,谁知,老师布置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任务:“今天我布置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同学们回家后,准备两只蚕茧,一只把口切开,一只则静静等待,让它自己破茧。一周后,我们来等待实验结果。”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有些人疑惑地问老师:“不管怎样蚕蛹只要在一定环境下都会存活,这次实验没有任何意义啊!”老师沉默了良久。就在我们以为老师不会回答时,老师却摇了摇头说:“你们等着看吧,每个实验都不会毫无意义,只是你还没发现。”

回到家,我按照老师的话,认真准备了实验。一日、两日、三日,我静静地等待着蚕蛹出壳,可它们一点也没有动静,我无奈地摊了摊手,心想:老师,有时也不全对呀!我余光一瞟,只见那两只蚕茧轻轻地晃动了起来。我聚精会神地望着两只蚕茧,只见其中一只慢悠悠地爬了出来,仿佛只是出门散步,而另一只蚕茧却不停地挣扎着,我望着它凭借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地啃咬着,挣脱着……它艰难地斗争,漫长的时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它终于成功了,它悄悄地探出头,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我凝视这只小小的蚕蛹,回想着刚刚强烈的对比,心中仿佛突然明白了些什么,一股惭愧油然而生。

蚕虽小,却充满了力量,刚刚的实验不就好像我们吗?依赖着父母,依赖着朋友,依赖着老师,好像我们从未真正的独立,原来老师对我们给予了深深的希望,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仍在沉默。

小小的蚕却蕴含着强大的能量,这次实验带给我的道理,我永远不会忘记。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4

有趣的一次实验 时间像流水般流过,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快过去了。这学期,科学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不少实验,每当我回想那一次实验,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

这天下午,科学老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我们发下科学书,而是抱着两瓶未装满的水,里面还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浮在水面,神神秘秘地走进来了。我们班最调皮的陈彦儒大声地说:“老师,你要请我们喝水呀!可水不够分。”全班听了,顿时大笑起来。老师幽默地说:“这是生水,不能请你们喝,下次吧!”“好了,我来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吧!”老师笑着说。我们开心地说:“好!”说完,同学们立即安静下来。“这水里的东西不是浮上来的吗?我有办法让它沉下去,你们相信吗?”“不相信!”我们全都用怀疑的眼光望这老师。老师给我们证实了一下,就给我们表演魔术了:老师用手轻轻地捏着瓶子,那东西竟沉下去了。然后老师一放手,它又浮上来了。“怎么会这样?”我们惊讶地说。老师跟我们说:“这东西叫浮尘子,它是靠空气的挤压才沉下去的,只要你一放手它就会浮上来了。”“哦!原来是这样啊。”同学们像拨开云雾见青天似的。这是,陈彦儒搞笑地说:“老师,下次记得要我们喝水呀!”“哈,哈……”全班再一次大笑起来。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呀!让我明白:科学处处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认真仔细地去发现,就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5

午后,阳光暖洋洋地洒进落地窗,懒洋洋地让人昏昏欲睡。

捧着一本《走进科学》惬意地享受这美好的“赏赐”。“自制碳酸饮料?”我的瞳孔被放大,以前只是在商店里买过,亲手制作?这也太不可思意了吧。研究表明,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看我“露一手”,给你们看看。

我从冰箱里拿出凉白开250G,柠檬汁1.5g,白糖8g,小苏打1.5g和一个500ml的饮料瓶以及适量果汁。准备好材料就开始我“伟大”的探究旅程。

我小心翼翼地将8白糖放入事先准备好的饮料瓶里,接着又向里面注入适量的果汁。下面就是放小苏打了,最后我把250g的凉白开一骨脑地倒入,随及旋紧瓶盖满意地看了看,才放人冰箱.

在焦急等·带了·半小时后,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冰箱,黄橙~的柠檬味碳酸饮料就从我手里“诞生”啦,鉴赏完“色”后,接下来便是尝“味”啦,我拧开瓶盖,听到一阵熟悉的“呲——”声,瓶内产生了一串一串的气泡,他们好像顽皮的孩子,刚刚汇聚到一起,不一会儿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然后我美美的喝下一口,清凉甘甜,喝商店里的比起来,既便宜又卫生这样成功的实验效果让我嘴里就像打翻了蜜罐一样甜。

我拧上瓶盖,一蹦一蹦地准备和弟弟一起分享我的劳动成果,瓶内的饮料因为受了力,也上下跳了起来,刚刚消失的气泡又跟我玩起了“捉迷藏”,当我停下来的时侯,过不了多久,它们又会消失,那么这个气泡里到底是什么气体呢?我一脸的不解。“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募地,我的耳畔响起老师的教诲,我飞奔过去,捧起书本——《走进科学》研究起来,在书上我找到了答案 ,原来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后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原来这就是碳酸饮料的由来呀。而那些顽皮的小气泡其实就是二氧化碳,我恍然大悟。

为了更进一步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我想到了用化学的.方法查出瓶里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我跑到学校里请求化学老师解老师与我一起证明猜想。我们先用排水法搜集了一些瓶内气体,接着滴入几滴澄清石灰水,并轻轻震荡,我清晰地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浑浊的理论,进一步确定了我的猜想,这下心里的疑团全解开了,我恍然大悟。

小小的一瓶饮料中就包含了那么多的学问,看来我们身边处处是科学呀!而实验是痛向真理的唯一道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了解科学,掌握科学,齐心打开通往真理的大门呕!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6

纸杯能烧水吗?今天,我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学校。一走进教室,老师就把投影打开了,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纸杯烧水。”

老师先拿出实验需要的物品:一个打火机、两根蜡烛、一根铁丝、一个纸杯加上一杯水。开始做实验了,老师先把蜡烛固定在桌子上,可是怎么也直立不起来,该怎么办呢?同学们绞尽脑汁,怎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最后老师把蜡油滴在桌子上,又把蜡烛按在蜡油上,两支蜡烛都被固定住了。接着,老师小心翼翼地点燃蜡烛,再把铁丝缠绕在水杯上,之后往水杯里倒半杯水,做成了一个“水桶”,最后把水杯放到蜡烛上方。

过了一会儿,水杯底下的两根蜡烛就像两条贪吃蛇一样,把水杯底“舔”成了黑乎乎的一片。这时,同学们都好奇地围过来看。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水杯会烧着,有的说不会烧着。这时,烟从水杯里渐渐冒了上来。突然,杯底的边被烧着了。“啊!纸杯烧着了,老师您快吹灭它呀!”那一刻,大家急得就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老师二话不说,一把提起杯子,一口气吹灭了杯底的火。火灭了后,老师继续把水杯放到烛火上烧。没过多久,水沸腾了,杯底的小气泡一串串地冒了出来,数都数不清。

这时老师公布了原理:“水在烧的同时把杯子的温度也吸收了,达不到纸杯的燃点,所以不能把杯子烧成灰。同学们知道了吗?”“知道了!”大家异口同声回答道。

多么有趣的实验,多么好玩的纸杯烧水,还让我们学到了科学知识,希望以后我们能多上一些实验课。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7

上课了,徐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节课,我们来做实验。”顿时,教室里热闹非凡,像油锅里撒下了一把盐似的炸开了。徐老师开始做实验的准备了。她拿来一个透明的小塑料袋和一根蜡烛。然后,神秘地对同学们说:“一会儿,老师在讲台上点燃蜡烛,用透明的小朔料袋罩住蜡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变化,并想一想是什么原理?”顿时,同学们睁大了眼睛,等着看徐老师究竟要变什么魔术?实验开始了,只见徐老师先把蜡烛点燃,接着用塑料袋罩住蜡烛,塑料袋罩住蜡烛,塑料袋慢慢膨胀。”咦!怎么胀起来了?”我说。忽然老师一松手,塑袋子就飞了起来。教室里沸腾起来:“奇怪,塑料袋怎么飞起来了?”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议论开了。徐老师趁热打铁,让大家说说热空气上升的原理。这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怕说不准。这时候,黄维举手发言,他说:“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热空气会上升。”立刻,教室里响器了如雷的掌声,大家都向黄维投去赞许的目光。接着,同学们纷纷发言。这节课真有趣啊!它让我们懂得科学有着无穷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8

咦,这节作文课四班的王老师站在我班讲台前,一脸的神秘,他要干嘛呢?

只见王老师小心翼翼地弯下腰,从讲台下面拿出了一个粉红色的包包。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吃的,有的说是化妆品。王老师微笑着从粉红包里拿出了两套烧杯,烧杯里还各有小玻璃瓶呢。这又不是科学课拿烧杯干吗?难不成要做实验?我们脑子里充满问号。

果然,王老师开始做实验了。他先给一号大烧杯盛满自来水,又给小瓶子里也灌满水,接着从口袋里取出了一支钢笔,挤了四摘墨水在小瓶子里,然后大拇指按紧小瓶子拼命摇晃,直到水和墨均匀混合在了一起,最后,拎着小瓶子上系的线,轻轻地,直直地,慢慢地放进大烧杯里,就像细心的妈妈把小婴儿放入摇篮一样。“要溢出来了。”有同学忍不住说。可是,奇迹出现了,小瓶子里的墨水竟然丝毫没有渗出来。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9

在这美丽的地球上,隐藏了许许多多的小秘密,一代一代的人们在探索各种各样的秘密,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一步步的找寻答案。

我们在科学课中老师带领我们做了很多小实验,并通过小实验学习到了许多小知识。我也很想自己单独做个实验,看看是否能够成功。

今天我准备做的小实验,名字叫做“火山爆发”。首先我要准备材料:小苏打一份;玻璃杯一个;洗涤剂一份;醋一杯。我先把小苏打和洗涤剂放入玻璃杯内,充分的、均匀地搅拌后,把醋放在玻璃杯内。哇!奇迹就出现了,加入了醋后的液体就慢慢膨胀起来,从侧面看起来就好像“火山爆发”。怎么个爆发法呢?我好好给你们讲讲:它先慢慢地鼓起一个小包,然后慢慢地,小包越鼓越大,越鼓越大,突然小包“嘭”的一下,炸了开来,里面又冒出了许多小泡泡,小泡泡越聚越多,就像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发的情景。

我兴奋极了,第一个自己单独完成的实验成功了!哈哈,好开心哪!可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呢?我一直想不通这样的原理。我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去找找答案吧!”于是,我就到网上去寻找答案。

原来小苏打和醋倒在一起,会产生中和反应,形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当瓶子里放入洗涤剂时,小苏打和醋产生的二氧化碳将瓶子里洗涤剂吹出大量的泡沫,于是火山就爆发了。

后来,我又动手做了好几个实验,从实验中得到了很多知识,这些实验可太有趣了,你们也可以来试试做做喔!

五年级实验作文 篇10

“嘿嘿,快看快看!冰块终于‘上钩’了!”我兴奋地喊着。

或许大家还没迷惑过来——这位今天是怎么了?好好的“钓”什么冰块啊?哈哈,那你可就想错了,我呀,是在做一个实验,名字叫“食盐凝结剂”。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和我一起来动手做一做这个简单又有趣的小实验吧!

首先,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做这个实验所必备的材料有:食盐、线和杯子一个。

万事俱备只欠做实验。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实验吧!

首先,我们将冰块放入杯子中。然后呢,把线头放在冰块上面。“我放,我放......”嘿,我就不信了,就这小小的一个线头,怎么就是放不上去呢?唉,调皮的静电又在“捣乱”了。

“怎么办呢......嘿,有办法了!”这时,我灵机一动,之所以会有静电,就是因为屋内空气中干燥,只要把线用水弄湿了,不就能把静电赶跑了吗?说干就干!于是,我把线弄得潮潮的。哼,看静电还怎么“捣乱”!

嘿嘿,这个方法果然管用,就这样,我轻而易举地把线的一头放在了它该放的位置。

下面就要主角——食盐“闪亮登场”了!想罢,我毫不犹豫地往冰块上撒了好多盐。

好,是时候见证奇迹了!过了大约十秒钟,我小心翼翼地把线提起来......

啊哈!成功了!冰块“上钩”了!

实验虽然成功了,但是我的心中又多了个疑惑:难道这盐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居然能把线和冰块连在一起!

少啰嗦,我们还是问问网络这位万能的老师吧!

其实原理是这样的:因为将食盐放在冰上时,冰在低于0℃的温度下也能被融化。所以,把食盐撒在冰块上时,结冰点就会更低,在0℃下结冰的冰块便开始融化。也就是说,撒有食盐的部分,冰被融化,变成小水窝,将线埋于其中。但是,随着冰块的融化,盐的咸度逐渐下降,使水的结冰点重新被提高而结冰。于是线就被冻到冰块里面了。

其实,冬天路面结冰时,路上洒的融雪剂也是运用了这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