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遥远的童趣散文

遥远的童趣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3W 次

那时大人们忙于生计,很少有人管我们,下午放了学,不玩到天黑是不回家的,回到家父母也很少责骂我们,所有的孩子都那样也就见怪不怪了。现在的孩子上学回家都有父母去接,怕的是路上遇到坏人。小时候,似乎就没有坏人,谁家都是姐妹四五个,养活都养活不过来,谁家稀奇孩子?不像现在一家一个,宝贝得金疙瘩似的,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主贵死了。我们那时的孩子特结实,头疼脑热的,顶一顶就过去了,经常在外面疯,抵抗力就特别强,打个比方,过去我们就是田野里的一棵草,如今的孩子就是温室的花,虽说都是孩子,但娇贵的程度却不一样。我不知道,如今的孩子童年会留给他一种什么样的记忆,而我们童年的记忆却很丰富,尽管玩的东西遍地就是,却玩出了终生的难记的记忆,回想童年,想的更多的是童年的.游戏。

遥远的童趣散文

  一、打棒

就是找来一根长约60cm稍粗的木棒叫做棒杆,一根长约25cm稍细且两头削尖的木棍叫棒尖。玩时,在地上画直径约2米的一个圈,人立在圈内,左手拿起竖着的棒尖,右手横握棒杆用力打棒尖,击中后左手迅速松开,棒尖飞出后,另一方拾起棒尖向圈内扔,若扔至圈内,则胜;若扔在圈外,一方用棒杆敲棒尖的一头,待棒尖飞起后再用棒杆迅速敲,每次敲三下,边敲边喊“一敲———两敲——三敲”,敲够三下后,用棒杆量棒尖到圈的距离,有多少下称为多少丈,假若规定为50丈擒棒,量够50棒杆的距离就要由对方擒棒。

所谓擒棒,就是胜方,一只脚站在圈内,一只脚站在圈外,用棒杆敲棒尖,棒尖飞出后落地,由输的一方拾起夹在右腿腕,用左脚蹦至圈内,要让棒尖落入圈内,中途棒尖落下,则要继续擒棒。

小时候,我二哥特别爱打棒,记得有一次我去喊他回家吃饭,他在扔棒尖时,扔到了我的额头上,当时就起了一个大疱,回家后母亲狠狠打了他一顿,可他照样爱玩,我长稍大时也特别爱玩这种游戏,似乎这是我们男孩子的专利,女孩子只有看的份。

  二、对拐

对拐是一种不文明的玩法,即玩者双方用左手拉住右脚裤腿,使右脚离地,左脚蹦着,用右膝盖去撞对方,双方可以各三五人,只要右脚沾地就为输。那时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抢金子,双方在相距一定距离各划一个圈,里面放一块砖头,只要一方把另一方的砖头渐拾回来放入自己的圈内即为胜,当然是单脚才算事,中途会有对方拦截,但也会有自己方人的掩护。

这种玩法,我一直玩到了初中,后来有位同学在玩对拐中被对方撞倒,胳膊骨折,校长在全校大会上严格规定后才结束这种游戏。记得上初一时,是星期六上午第三节课间活动,那时星期为一天半,星期六上午才放假。我在和同学们对拐时右腿裤缝被拽开了长约10cm,在上课铃响后往教室跑的过程中,左脚不知怎么的又踩住了开口的裤子,结果裤缝开至大腿根,夏天衣裳单薄,同桌又是一位女同学,我坐在座位上一动不敢动,在忐忑不安中听到放学铃声,如释重负一般,慌忙背起书包,右手捏住裤缝拔腿就跑。二里多的路很快就跑回家,被母亲骂了一通。星期一到校,同村的伙伴说,星期六走恁早干啥?也不一起儿,太不够意思了!我忙说:有急事儿!

  三、迸柿核(hu)儿

柿子树在北方就像南方的桔子树,田野里,圪堰边到处都是,每年深秋,柿子收获后,我们都要攒上一些柿核儿,晒干后就够我们玩上一年了。

这种玩法很简单,在地上用瓦茬片画一个半圆加大方格,形状为方格上面加一个半圆,小方格内写上数字。玩前,将一个柿核儿放在半圆的边中间,一方用拇指压住弯曲的中指,中指用劲后用指甲盖迸柿核,对方要在四下迸进方格内,并根据方格的数字向对方索要多少个柿核儿。如果四下迸不进方格内则为输。

为了能赢,一些小伙伴甚至全身爬在地上,每迸一下,口里说着:“一疙篓水—二牛嘴—三堂锣—四进穴”。这种游戏比较脏,是我们一二年前经常玩的。三年级稍大点,或许是嫌爬在地上不文明,就不太感兴趣了。

  四、打弹子

跳棋中的弹子我们这里叫溜溜蛋,个要比跳棋上的大一倍,清一色绿的。玩前,先刨一个小土窝,然后离窝约五米划一道线,一般二至四个人玩,玩前站在线外,向窝内投溜溜蛋,谁离窝近谁就为先,通常一和三一家,二和四一家,然后开始把溜溜蛋放在手里用拇指指甲盖去迸送溜溜蛋碰击对方,将对方碰出线后方为胜。记得有个小伙伴打溜溜蛋特别好,他通常先把溜溜蛋放到嘴里,沾上口水后的溜溜蛋就特别光,再用拇指和食指紧捏遛溜蛋,由于光,捏出的弹劲就猛,撞击对方溜溜蛋的劲就大,对方的溜溜蛋被撞击后的距离就远。虽说他打的好,我们都嫌他脏,不大和他玩。

  五、打纸包

这种游戏比较文明,且干净,关键是太费纸。小时侯,作业本的纸质差,用来叠纸包的纸大多是课本或者作业皮。

纸包很好叠,将两张纸对折后成两个长条线,然后呈十字交叉,由纸的两条各折一个角,四个脚叠在一起,相互交叉,最后一个角插入缝隙中,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纸包,也叫方包,还有一种好听的叫法叫“面包”。或许是那时对面包的渴望,那时逢年过节都极少有面包吃,我小时候就没有吃面包的记忆。

纸包叠成后,有角的一面称为正面,另一面则称为反面。无论放在地上的是正面或是反面,只要对方能用自己手里的纸包将其打翻,即可为自己所有。打纸包需要的不仅仅是用劲的大小,还要有一定的技巧。记得小时侯,班上有一个同学,穿的是哥哥的旧上衣,有些肥,特别是袖子长,走起路来忽忽闪闪,打纸包特别治,总能赢我们。虽说他学习不怎么样,就凭这一点很是令我们羡慕,我当时就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赢,而我总是输?!长大后才明白,他是在用劲的同时,利用袖子闪起的一股风把纸包掀翻的!怪不得那时他穿着哥哥的衣服宝贝似的不愿换洗。想明白后,不禁一个人偷偷笑出声来。

儿时的游戏成了遥远的梦,每每回想起来总有一股甜蜜涌上心头,儿时的伙伴都长大成人且有了孩子,为人父,或为人母,儿时的记忆却犹如多年发酵的酒,永远弥漫在心底,久久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