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二试题 > 高2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试题

高2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试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13K 次

 一散文阅读 (共26分)

高2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检测试试题

(一) 醉 书 斋 记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②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断饮: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我何面目见之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C以故仓卒不得白 D 视为止,行为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皆以杏仁澄之

B余惝然久之 杳不知其所之也

C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D古今籍在焉 或师焉或否焉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2分)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①②⑤ D 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饮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的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5.翻译文句 (6分)

(1)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二)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礼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注)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魏晋南北朝掌权大臣夺取政权、建立新王朝前,都加九锡,成为例行公事。

6、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或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全:安全

直言穷矣,举声一号 穷:贫穷

B、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致:让……招来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拜:授予官职

C、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评论

阮籍既方外之士 方外:世俗之外(超乎世俗)

D、乃赍酒挟琴造焉 赍:购买

喜不怿而退 怿:高兴

7、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籍既不哭,君何为哭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B. 籍独不愧于心乎

C.戍卒叫,函谷举 D. 技经肯綮之未尝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阮籍嗜酒并能够发出长啸之声,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从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有奇异的才能。

B、阮籍不愿参与世事,经常饮酒至醉,这是因为他对当时的世态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正因此,钟会想找出他的差错来治他的罪,却没有机会找到借口。

C、文帝很赏识阮籍的才干,曾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为的是老百姓能自由出入相府,他制定的法令宽松简约,一切安排妥当后,十来天他便回京了。

D、阮籍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他认为刘邦、项羽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实在是因为那时没有人才,表现出对刘、项的不屑,同时也可以看到他自视之高。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3分)

(2)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3分)

  二 翻译•默写 (共16分)

10.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2分)

11.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分)

12.▁▁▁▁▁▁▁▁▁▁▁,檐牙高琢;各抱地势,▁▁▁▁▁▁▁▁▁▁▁。

13▁▁▁▁▁▁▁▁▁▁▁,举杯断绝歌路难。

14.出师未捷身先死,▁▁▁▁▁▁▁▁▁▁▁。

15. ▁▁▁▁▁▁▁▁▁▁▁,铁马秋风大散关。

16.日月掷人去,▁▁▁▁▁▁▁▁▁▁▁。

17. 斜月沉沉藏海雾,▁▁▁▁▁▁▁▁▁▁▁。

18. ▁▁▁▁▁▁▁▁▁▁▁,栗深林兮惊层巅。

19. ▁▁▁▁▁▁▁▁▁▁▁,皓腕凝霜雪。

20.山中习静观朝槿,▁▁▁▁▁▁▁▁▁▁▁。

21. ▁▁▁▁▁▁▁▁▁▁,波心荡,▁▁▁▁▁▁▁▁▁▁。

三.诗词鉴赏 (共18分)

(一) 宿洞霄宫 (宋)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22.此诗颔联写景极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4分)

23.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这描绘出了怎样的意境?(2分)

(二)途中见杏花 (唐)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晚唐诗人,龙纪进士。一度去官,流落到荆南。

24.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 (4分)

(三)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25.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四) 初归石湖 (南宋)范成大

晓雾朝暾绀碧烘,横塘西岸越城东。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

(注)①.范成大:平江吴郡人。“南宋四大家”之一,曾官至礼部尚书,58岁因病辞归,后隐居石湖(今苏州近郊)10年。 ②.日光初出为暾,青中透红为绀。③越城,相传越王勾践伐吴时所筑。④蜩,蝉。

26.诗中哪几句是正面点出题中“初归”二字的?与你学过的哪首唐诗情境相似而角度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四.作文(40分)

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 请以“这本书告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迄今为止,你应该已经积累了不少唐诗宋词。唐诗和宋词,可谓中国古代文化的“双璧”。请以“品味唐诗宋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