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苏教版三下《争论的故事》评课

苏教版三下《争论的故事》评课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3W 次

  《争论的故事》评课之一

《争论的故事》情节生动,妙趣横生,人物个性鲜明。最近,聆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争论的故事》,受益匪浅。这节生动有趣的课,朱老师以“争论”一词为线索,把教学的重点聚焦在训练学生思维上,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下《争论的故事》评课

一、整体感知,以词促思

朱老师首先出示上节课学习过的生字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接着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说一说,引领学生主动接触文本,从而揭示课题《争论的故事》。

(讲故事,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关键词来概括故事的内容,能让学生集中精神,边听边思,既能促进学生对故事的整体把握,又能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个性阅读,以读促思

揭示课题后,接着师引导:谁和谁争论?他们是怎样争论的呢? 结果又怎样?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争论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走进课文,感悟内容?这个问题值得大家思考,语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语文世界,语文教学要重视精神重感染,但熏陶感染不是强行灌输,而是要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自信、自主、自觉地学习。当学生心中有疑问就会有想解决问题的冲动,这时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文章内涵)。

三、即时表演,以演促思。

在学生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后,朱老师又设置了新的任务:“你们是不是觉得文中的兄弟俩很有个性,这次争论也很有趣呀?”“想不想来演一演呢?”“不过在表演之前要分小组讨论一下哥俩争论时的表情、动作、语气等等。”讨论完后朱老师请了一位同学与他合作,一个扮演哥哥,一个扮演弟弟,其他同学既是观众又是评委。哥哥说:“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来就煮着吃。”弟弟说:“再好吃的东西,一煮还有还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说:“你这话不对,大雁就该煮了吃。”弟弟:“烤了吃,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煮了吃”“烤了吃”……这时,朱老师突然问大家:“刚才老师和这位同学的表演,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由此引出“争论不休”的释义。

(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合作表演,令师生浸染于和谐的氛围之中,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彼此感受到相互沟通的快乐,在良好的氛围中讨论交流哥俩争论时的表情、动作。学生充分开拓思维,大胆想象心灵的自由,迸发炽热的创新热情,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高,个性得以张扬。通过读演使人、文、课和谐交融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感悟。)

四、畅所欲言,以论促思。

当学生还沉浸在表演的快乐中时,朱老师及时给与转换:“表演看过了,兄弟俩错在哪里呢?”“你想对故事里的兄弟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写一写,接着请大家来评判一下,讨论讨论,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一定有理由支撑。”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最后,朱老师总结说:“同学们已经将课文中的那12个小圆点作了生动形象的演绎,如此的有理有据,很会学习,很会思考,老师也要像文中的盛老师那样给大家投去“赞许的目光”。

(这个环节是一次“思维风暴”,将学生读书后的感悟勾勒出来,并用“争论”的方式将他们的思维条理化。从这一短小片段中,可以发现教师把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始终,集多种教学方法与一体,容看、想、说、演于一炉,使学生带着目的与渴求投入学习,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使“死读书”变成了“活读书”。)

  《争论的故事》评课之二

《争论的故事》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听张素平老师执教这一课的第一课时,主要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读对读通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认识特殊标点符号及用法。听后有下列感受:

一、对课文语文价值的思考:

《争论的故事》仅作为一个故事,内容的确极富人文价值。既然编排到了语文教材中,我们就不得不深入思考它的语文课堂教学价值。除了“学字词”和“明理”外,个人认为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重视朗读指导,读出人物争论时的语气。文章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推进故事的发展,以讲代叙,所以适合进行朗读指导。

2、指导学生讲故事,能讲得绘声绘色。这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讲故事水平,能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把我好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从而进入角色,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

3、理解、积累“烟熏火燎”“两全其美”“无影无踪”“争论不休”等词语。

4、抓住文章空白,创设学生表达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中这样写道:“兄弟俩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不了谁。”可以抓住其中的“争论不休”一词,让同桌扮演兄弟俩继续进行激烈的争论,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读书感受,课文中的省略号表示了对其他人谈的读书感受。可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提高课堂效率的思考:

课文短小精悍,故事内容简单易懂,但是教师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过于单薄。建议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效率。但上课老师似乎显出为难之意,原来是担心学生初读不过关。回想上课过程,教师确实在初读上花费了约15分钟的时间。重视初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教师“逢读必评”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对学生的初读,更多地应该采取“再读自纠”的方法,使学生自己改正,既不耽误时间,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朗读的兴趣。

三、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的思考

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张老师也是下足了功夫。让学生在读、讲、悟的过程中,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提升。教师抓住读、说,这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引导和推进都有比较明确的目的。例如,在指导学生读好兄弟俩说的话的时候,抓住“必以为然”、“很不服气”等词语,感悟人物此时的心情,说时的语气,从而进行朗读的训练,当学生读得不够到位时,张老师用自己的范读、引读,指导学生读好读生动。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人物形象,为之后深入了解文本隐含的道理做铺垫。

最后,张老师用自己的干练、果断和风趣,营造了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到知识,懂得道理。例如,一名学生在读“烟熏火燎”“燎”这个字时,读错了。张老师这样说道:“看来哥哥还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不能光顾打猎。”一句幽默的话,不仅巧妙地指出了学生阅读中的错误,还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使更多的学生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