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鼎湖山听泉》同步习题(九年级上册)

《鼎湖山听泉》同步习题(九年级上册)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5W 次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知识,拓展课外知识,帮助学好语文。下面是《鼎湖山听泉》同步习题(九年级上册),欢迎大家过来了解。

《鼎湖山听泉》同步习题(九年级上册)

A 基础储备卷

时间(30分钟) 分值(50分)

1.给加点字注音。(13分)

⑴肇庆( ) ⑵泠泠淙淙( )( ) ⑶迸( )

⑷循声( ) ⑸一泓( ) ⑹佯作( )

⑺嵌( ) ⑻盎然( ) ⑼迥然( )

⑽万籁( ) ⑾怅惘( ) ⑿污垢( )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在错别字上打“×”,并按顺序将正确的字写在括号内。(8分)

寻声而去 一副楹联 印满台痕 欢呼雀跃

生意盎然 迥然相意 新陈代谢 引我暇想

( )( )( )( )

3.解释词语。(14分)

小心翼翼: 。

怅惘: 。

盎然: 。

肃穆: 。

迥然: 。

万籁俱寂: 。

遐想: 。

4.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只写序号)(4分)

作者过了寒翠桥,就听到 的泉声,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 。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 。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 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了美妙的音响。

A.欢快清亮 B.不绝于耳 C.清纯悦耳 D.淙淙

5.填空。(6分)

本文的“文眼”是“ ”字。作者的行踪顺序是 。叙述的时间顺序是 。

6.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5分)

 B 综合提升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1.根据课文填空。(10分)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 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 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 于空谷:那雄浑如钢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 陡壁,飞瀑 下瀑潭。

2.选词填空。(8分)

①过了寒翠桥,还没踏上进山的石径,冷冷淙淙的泉声就 (A.迎;B.扑;C.拂)面而来。

②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 (A.绕;B.趴;C.偎)我膝下的爱女。

③钟声来自半山上的庆云寺。寺院依山而造, (A.藏;B.嵌;C.耸)于千峰碧翠之中。

④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 (A涌;B掀;C推)去。

3.比较下面一组句子,说说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并阐明理由。(10分)

①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4.文句理解与品析。(16分)

①“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说说该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②“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说说这个句子的修辞方法与表达作用。

③“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简析该句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

④“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选出对课文理解有错的一项。( )(6分)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但又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对景色的赞美上,而是归结到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领略<品鉴,称得上“一字立骨”。

C.课文写景之中注意显示自己感情嬗变的历程:有些帐然——萌生爱意——“顿生雀跃之心”——听中悟理——美好祝愿。

D.本文的语言运用追求典雅凝重,多用书面语,整<散句夹杂,有变化,又有节律感。

C 新颖考题集萃卷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阅读韩静霆的散文《听泉》,回答问题。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流出来,跌扑回环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华彦钧),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了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 )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恨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 )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间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松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笑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1.给加点字注音。(5分)

幽咽( ) 罅( )隙

2.作者为什么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10分)

3.杨荫浏先生把阿炳弹奏的这支曲子取名为《二泉映月》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上下文概括出三点依据。(15分)

4.说说你对下面两个句子的理解。(10分)

①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②泉水是灵感的婴儿。

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10分)

A.从《听泉》一文中,我们听出了《二泉映月》清丽<柔婉<摇人心旌的美妙旋律,更听到了一支完全用心去感受的乐章,那是创造与发现的合奏,是两颗音乐的心灵相遇之后产生的恒久的共鸣。

B.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说,《二泉映月》应该跪下来听,这是对净化人们心灵的音乐创造者的虔敬和感激,也是对这首“只应天上有”的中国名曲的极大赞誉。

C.文章用寻访<谈心<谈艺<谈琴<录音<取题等来详细地描述杨荫浏抢救并传播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过程。

D.《二泉映月》表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旋律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伤”,是他对自己身世的诉说。

E.文章除了运用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方法外还运用了正反对比<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二泉映月》的旋律之美,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参考答案

A 基础储备卷

1.⑴zhào;⑵línglíngcōngcōng;⑶bèng;⑷xún;⑸hóng;⑹yáng;⑺qiàn;⑻àng;⑼jiǒng;⑽lài;⑾chàngwǎng;⑿gòu 2.循;苔;异;遐 3.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怅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盎然:洋溢的样子。肃穆:严肃而恭敬。迥然:形容差得很远。万籁俱寂:各种声音都消失了。形容十分安静。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5.听;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黄昏——晚饭后——夜间 6.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记述了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重点介绍了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时的美妙感受,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爱之情。

B 综合提升卷

1.淌;漏;汇;下;落 2.①B;②A;③B;④C 3.第二句比第一句写得美。美就美在第二句运用了精美的比喻,让人仿佛听到了泉水流动中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感受到了泉声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雄浑磅礴。 4.①这是全文画龙点睛的“文眼”,既说明了鼎湖山泉水的“功绩”,又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游览鼎湖山后的深切感悟,耐人寻味。②先把“山泉”的调皮比作“娇儿之态”,接着又将“泉声”比作“孩子如铃的笑语”,富于情趣,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也是溢于言表。③此句运用§比喻,以动写静,巧妙地把静态的景观通过想象赋予动态美,使景物顿时“活”了起来,表现了鼎湖山的勃勃生命力。④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钟声和泉声相互呼应<不绝于耳的特点,极富情趣。 5.C

C 新颖考题集萃卷

1.yè;xià 2.因为我们多数人没有用心灵去抚摸自然,感受自然。 3.(1)这支曲用的是回旋曲式(曲子如泉水回环悠扬,让人回味品咂) ;(2)能感受到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和他对生命自然的热爱;(3)曲中淡淡的哀伤如泉水轻咽。 4.⑴杨荫浏记录了《二泉映月》的曲子并将其推荐(传播<介绍)给社会。⑵从泉水中悟出了音乐的旋律。(这个曲子的诞生是泉水给了他启发<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