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汇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汇总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4W 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目标是1、能准确流畅地读课文,会划分排比句的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识记两组排比句。2、根据文下注释和补充注释能疏通文意。掌握重要句子的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汇总

第一课时内容结束时,离下课只有一两分钟,课堂上已来不及测试学生对重要句子翻译的掌握情况了。因此,只让学生背了会儿文下注释。

今天早读,九五班是语文,学生集中背诵课文,识记文下注释。由于考虑周四学校要进行寒假作业检测考试,为了腾出时间让学生对七、八年级的古诗文背诵进复习,对早读内容的只进行了口头检察。

第二课时是文章阅读,内容不多,进行得也很顺利,大概20分钟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把知识点掌握准确,我安排了一次书面检测。内容量比较大,有10个文下注释,5个句子的翻译,两个默写句。但在检测的过程中,我发现,一方面量太大了,不得不缩减内容;另一方面,同时学生把字写错得很多,句子翻译得不准确,关键词的意思没有掌握。

我有些后悔知识点的检查的检查过于集中了,若是按照课时目标,学什么检查什么,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及时纠正,知识就掌握得准确了,牢固了。像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想让学生掌握好就费力了。

于是,在九六班,我改变了上课策略,虽然第一课时没有时间来测试重要句的翻译,但在第二课时一开始,我就把四个重要句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复习这四个句子的翻译,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从最后检查的结果看,学生确实掌握得准确,熟练。

由这节课在两个班不同的上课效果,我得出:每一节课,对于知识点的检查,一定要及时,并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纠正,课堂教学效果才会好!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2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课是孟子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本文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语言精辟,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

在教学时,我先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与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巩固部分,由字音字形到重点词句的理解,到拓展延伸,借助导学案,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三维五环”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质疑──探疑──合作解疑”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探讨问题,真正感受到求知的乐趣。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在此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发言积极鼓励、肯定,给予了适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了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自己则做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

面对议论文首先存在文体障碍,整理议论文的论证过程始终是一大难点。从整个教学内容的实施来看,很多学生对文章层层递进的方法还是处于懵懂状态,教师逐段的分析并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路。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能以“学生发展为本”?本节课我逐步引导学生找论点,概括段意,说论证作用及论证思路,这些环节都很顺利,在质疑探究环节,很多学生提到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两个观点到底哪个才是中心论点?这个问题非常有探究的价值,学生各抒己见,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课堂上学生和我都收获颇多。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很多时候都觉得无法跨越,但一旦跨出了第一步,还是收获颇多的。

如果说这堂课带给了我一些值得推广的经验的话,其实它应该更让自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如何更新自己的教学教法?如何把学生的终身发展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这些都是我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堂课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在我的思想上都是一次思想的成长,一次教学的磨练。多走进教材多走近学生,把学生的发展脚踏实地地落实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始终践行“三维五环”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漫长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3

在这节课上我显然不在状态:课堂教学语言表达不顺畅,课堂组织不力,引导不到位。总感觉到有些别扭。班还是我经常上的班级,学生还是我熟悉的学生,况且又没有其他教师听课,这只是一节平常的课,我为什么就这样不自在呢?

由此,我想到备课不但包括备教材、备学生,而且还应该包括备自己——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课堂。不管是穿着、心情还是精神气质,都要使自己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为课堂是神圣的,师者的形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窦桂梅老师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一个举止从容大方、吐高雅、智幽默的教师肯定会赢得学生敬佩和爱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那么,我为什么会在这节课上不在状态呢?其实每一周的开始上课的状态都不是太好。这可能与双休日的休息有关。在家还没有休息够,又要进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了,心理上多少有些不情愿。我了解到有不少老师也有这种表现。其次课前的注意力没有在备课上。以为课已经准备好了,教案也写成,课文以往教了好几遍,也再熟悉不过了,认为没有必要准备了。于是就不再思考教学上的事情了。

还有,在课堂开始时导语没有做好。开头很重要,它甚至影响着一节课的质量。在上课时我说:“在战国时代,战争频繁,人民深受战争之苦。继孔子之后,一位儒家大师出现了。大家说他是谁?”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是出孟子。“他有什么政治主张呢?”我接着问。这下学生没有回答上来。出乎了我的意料,因为学生在七年级时学过中国古代史,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70多个学生中就没有一个能回答上来。这令我比较失望,影响了接下来的上课心情。

大凡成功的教师都善于调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教学进度,调节教学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是教学机智,唯有在实践中不断地锻炼才能养成。

我串讲了课文以后,让学生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一步步论证中心论点的?

3文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4孟子的政治主张对今天有什么指导意义?

这几个问题只要略动脑筋都能回答上来。因此,我没有让学生讨论,而是引导大家把答案说出来。这也是课堂上做得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