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抱朴子内篇》卷十三 极言 或问曰:"古之仙人者,皆由学以得之,将特禀异气耶?"抱朴子答曰:"是何言欤?彼莫不负笈随师,积其功勤,蒙霜冒险,栉风沐雨,而躬亲洒扫,契阔劳艺,始见之以信行,终被试以危困,性笃行贞,心无怨贰,乃得升堂以入於室。或有怠厌而中止,或有怨恚......

  • 《庄子》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客指孔子曰:彼何为者也?子路对曰:鲁之君子也......

  • 《文子》守虛 老子〔文子〕曰:所謂聖人者,因時而安其位,當世而樂其業。夫哀樂者,德之邪;好憎者,心之累;喜怒者,道之過: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即與陰合德,動即與陽同波。故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寶也。形勞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則竭,是......

  • 《庄子》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二 徐无鬼因女商见魏武侯,武侯劳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劳,故乃肯见于寡人。徐无鬼曰:我则劳于君,君有何劳于我!君将盈耆欲,长好恶,则性命之情病矣;君将黜耆欲,牵好恶,则耳目病矣。我将劳君,君有何劳于我!武侯超然不对。少焉,徐无......

  • 《文子》微明 老子〔文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知之淺,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內;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為不知,不知之為知乎!夫道不可聞,聞......

  • 《抱朴子内篇》葛洪撰述书目表大纲 抱朴子内篇二十卷抱朴子内篇序。抱朴子外篇自叙。隋志作二十一卷。今存。抱朴子外篇五十卷自叙。隋志作三十卷,并云梁有五十一卷。今存。碑颂诗赋百卷自叙。晋书本传颂作诔。仙苑编珠引陈马枢道学传同。军书檄移章表笺......

  • 《列子集釋》卷第四 仲尼篇大纲 〔注〕智者不知而自知者也。忘智故無所知,用智則無所能。知體神而獨運,忘情而任理,則寂然玄照者也。〔解〕此篇言證無為之道者,方可無所不為。世人但見聖人之跡,而不知所證之本也。學者徒知絕情之始,而不知皆濟之用。皆失其......

  • 《老子校释》第二十一章大纲 孔得之容,唯道是從。魏稼孫曰:孔得,禦注得作德。嚴可均曰:是從,大典作之從。謙之案:唯字,諸王本作惟,道藏王本作唯。孔,甚也。書六府孔修,史記作甚修。甚有盛義,孔德猶言盛德,此言盛德之容,惟道體之是從也。道之為物,唯恍唯忽。忽恍......

  • 《抱朴子内篇》卷二 论仙大纲 或问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朴子答曰:"虽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毕见焉。虽禀极聪,而有声者不可尽闻焉。虽有大章竖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虽有禹益齐谐之智,而所尝识者未若所不识之众也。万物云云,何所不有,况列仙......

  • 《老子校释》第十一章大纲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羅振玉曰:敦煌乙、丙本、景龍、廣明本均作卅。謙之案:景龍作三十,敦煌、廣明作卅,羅誤校。又室町本亦作卅。吳雲曰:卅,諸本作三十。是也。玉篇:卅,先闔切,三十也。又輻字,疑本或作輹。易小畜輿,脫輻......

  • 《庄子》庄子?杂篇?说剑第三十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

  • 《文子》守易 子〕曰:古之為道者,理情性,治心術,養以和,持以適,樂道而忘賤,安德而忘貧。性有不欲,無欲而不得;心有不樂,無樂而不為。無益于性者,不以累德;不便于生者,不以滑和。不縱身肆意而制度,可以為天下儀,量腹而食,制形而衣,容身而居,適情而行......

  • 《老子帛书》帛书老子校正大纲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

  • 《文子》守弱大纲 老子〔文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國為家,以萬物為畜,懷天下之大,有萬物之多,即氣實而志驕,大者用兵侵小,小者倨傲凌下,用心奢廣,譬猶飄風暴雨,不可長久。是以,聖人以道鎮之,執一無為,而不損沖氣,見小守柔,退而勿有,法于江海。江海不為......

  • 《庄子》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

  • 《列子》周穆王第三大纲 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引三牲以进之,选女乐以娱之。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

  • 《列子集釋》卷第八 說符篇大纲 〔注〕夫事故無方,倚伏相推,言而驗之者,攝乎變通之會。〔解〕本篇去末明本,約形辯神。立事以顯真,因名以求實;然後知徇情之失道,從欲以喪真。故知道者不失其自時,任能者不必遠害。秦恩復曰:解中自字疑衍。子列子學於壺丘子林......

  • 《莊子集解》外篇第十三天道大纲 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釋文:積,謂積滯不通。帝道運而無所積,故天下歸;宣云:神與化俱。聖道運而無所積,故海內服。宣云:至誠無息。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釋文:六通,陰、陽、風、雨、晦、......

  • 《老子校释》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陳注:(篤)謙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篤字,景龍本、景福本、趙孟俯本均作□。字鑒曰:篤,說文:‘馬行頓遲,從馬,竹聲。'俗作□。又室町本極字篤字下有也字。謙之案:老子言虛共五見,惟五章虛而不屈,與......

  • 《抱朴子内篇》卷十四 勤求大纲 抱朴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故血盟乃传,传非其人,戒在天罚。先师不敢以轻行授人,须人求之至勤者,犹当拣选至精者乃教之,况乎不好不求,求之不笃者,安可衒其沽以告之哉?其受......

  • 《文子》上禮 老子〔文子〕曰:上古真人,呼吸陰陽,而群生莫不仰其德以和順。當此之時,領理隱密自成純樸,純樸未散,而萬物大優。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悟乎天地之間,其德煩而不一。及至神農、黃帝,核領天下,紀綱四時......

  • 《老子校释》第十七章大纲 太上,下知有之;謙之案:禮記曲禮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鄭注: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報。老子所雲,正指太古至治之極,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嘗治之,民相忘于無為,不知有其上也。下知有之,紀昀曰:‘下',永樂大典作‘不'......

  • 《老子帛书》楚简老子校正大纲 a、简本丙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然(热)。寒然(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澡(燥)。湿澡(......

  • 《庄子》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大纲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工。文侯曰:囗((左奚右谷)工,子之师邪?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师谁邪?子方曰:东郭顺子。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子方曰:其为人也......

  • 《文子》守清 老子〔文子〕曰:人受氣于天者,耳目之聲色也,鼻口之于芳臭也,肌膚之于寒溫也,其情一也。或以死,或以生;或為君子,或為小人,所以為制者異。神者,智之淵也;神清則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則心平。人莫鑒于流潦而鑒于澄水,以其清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