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子集釋》卷第一 天瑞篇 〔注〕夫巨細舛錯,修短殊性,雖天地之大,群品之眾,涉於有生之分,關於動用之域者,存亡變化,自然之符。夫唯寂然至虛凝一而不變者,非陰陽之所終始,四時之所遷革。〔解〕夫群動之物,無不以生為主。徒愛其生,不知生生之理。生化者,有形......

  • 《抱朴子内篇》卷三 对俗 或人难曰:"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禀之自然,何可学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灵於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叶,与......

  • 《抱朴子内篇》卷十二 辨问大纲 或问曰:"若仙必可得,圣人已修之矣,而周孔不为之者,是无此道可知也。"抱朴子答曰:"夫圣人不必仙,仙人不必圣。圣人受命,不值长生之道,但自欲除残去贼,夷险平暴,制礼作乐,著法垂教,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匡将危之主,扶亡徵之国,刊诗书,......

  • 《列子》力命第六大纲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物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

  • 《文子》自然大纲 老子〔文子〕曰:清虛者,天之明也;無為者,治之常也。去恩慧,舍聖智,外賢能,廢仁義,滅事故,棄佞辯,禁奸偽,則賢不肖者齊于道矣。靜則同,虛則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虛靜之道,天長地久,神微周盈,于物無宰。十二月運行,周而復始,金木水火土,其......

  • 《文子》上禮 老子〔文子〕曰:上古真人,呼吸陰陽,而群生莫不仰其德以和順。當此之時,領理隱密自成純樸,純樸未散,而萬物大優。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悟乎天地之間,其德煩而不一。及至神農、黃帝,核領天下,紀綱四時......

  • 《莊子集解》內篇第四人間世 人間世,謂當世也。事暴君,處汙世,出與人接,無爭其名,而晦其德,此善全之道。末引接輿歌云:來世不可待也,往世不可追也。此漆園所以寄慨,而以人間世名其篇也。顏回見仲尼請行。曰:奚之?曰:將之衛。曰:奚為焉?曰:回聞衛君,釋文:司馬云:&l......

  • 《抱朴子内篇》卷七 塞难大纲 或曰:"皇穹至神,赋命宜均,何为使乔松凡人受不死之寿,而周孔大圣无久视之祚哉?"抱朴子曰:"命之脩短,实由所值,受气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也。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属死......

  • 《老子校释》第三章大纲 不上賢,使民不爭;嚴可均曰:各本上作尚。羅振玉曰:敦煌本作不上寶。謙之案:作上是也。寶字疑誤。上與尚同。淮南齊俗訓:故老子曰‘不上賢’者,言不致魚於木,沉鳥於淵。引亦作上,與景龍、敦煌、遂州諸本同。遂州民作......

  • 《文子》守樸 老子〔文子〕曰:所謂真人者,性合乎道也。故有而若無,實而若虛;治其內,不治其外。明白太素,無為而復樸。體本抱神,以游天地之根,芒然仿佯塵垢之外,逍遙無事之業。機械智巧,不載于心,審于無假,不與物遷,見事之化,而守其宗。心意專于......

  • 《抱朴子内篇》卷六 微旨大纲 抱朴子曰:"余闻归同契合者,则不言而信著;途殊别务者,虽忠告而见疑。夫寻常咫尺之近理,人间取舍之细事,沈浮过於金羽,皂白分於粉墨,而抱惑之士,犹多不辨焉,岂况说之以世道之外,示之以至微之旨,大而笑之,其来久矣,岂独今哉?夫明之所......

  • 《庄子》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啮缺问于王倪,四问而四不知。啮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

  • 《文子》守真大纲 老子〔文子〕曰:夫所謂聖人者,適情而已,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節乎己而貪污之心無由生也,故能有天下者,必無以天下為也;能有名譽者,不以越行求之,誠達性命之情仁義因附也。若夫神無所掩,心無所載,通洞條達,澹然無事,勢利不能誘,聲色不......

  • 《老子校释》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嚴可均曰:長久者,河上、王弼長下有且字。謙之案:傅、范本同。遂州碑作天地長久。又天長地久,蓋古有此語,此引而釋之耳。故能長久。謙之案:故字碑本磨滅不明。長久,各本作長生。嚴可均曰......

  • 《文子》守弱 老子〔文子〕曰:天子公侯以天下一國為家,以萬物為畜,懷天下之大,有萬物之多,即氣實而志驕,大者用兵侵小,小者倨傲凌下,用心奢廣,譬猶飄風暴雨,不可長久。是以,聖人以道鎮之,執一無為,而不損沖氣,見小守柔,退而勿有,法于江海。江海不為......

  • 《列子集釋》卷第三 周穆王篇大纲 〔注〕夫?生受有謂之形,俛仰變異謂之化。神之所交謂之夢,形之所接謂之覺。原其極也,同歸虛偽。何者?生質根滯,百年乃終;化情枝淺,視瞬而滅。神道恍惚,若存若亡;形理顯著,若誠若實。故洞監知生滅之理均,覺夢之塗一;雖萬變交陳,......

  • 《文子》守法大纲 子〕曰:上聖法天,其次尚賢,其下任臣。任臣者,危亡之道也;尚賢者,癡惑之原也;法天者,治。天地之道也,虛靜為主,虛無不受,靜無不持,知虛靜之道,乃能終始,故聖人以靜為治,以動為亂。故曰:勿撓勿纓,萬物將自清;勿驚勿駭,萬物將自理,是謂天......

  • 《抱朴子内篇》卷九 道意大纲 抱朴子曰:"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论其无,则影响犹为有焉;论其有,则万物尚为无焉。隶首不能计其多少,离朱不能察其仿彿,吴札晋野竭聪,不能寻其音声乎窈冥之内,〈犭周〉豨〈犭步〉猪疾走,不能迹其兆朕乎宇宙之外。以言乎迩,则周......

  • 道家名言名句及翻译 1)不以物挫志。2)译文: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可玩物丧志。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4)译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

  • 《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内篇序大纲 洪体乏超逸晋书作进趣。之才,偶好无为之业。假令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犹故晋书无此字。欲戢劲翮於鹪鹩晋书作鷃。之群,藏逸迹於跛驴之伍,岂况大块禀我以寻常之短羽,造化假我於晋书作以。至驽之蹇足,以晋书无此......

  • 《庄子》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大纲 外物不可必,故龙逢诛,比干戮,箕子狂,恶来死,桀、纣亡。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人亲莫不欲其子之孝,而孝未必爱,故孝己忧而曾参悲。木与木相摩则然,金与火相守则流,阴阳错行,则......

  • 《文子》下德 老子〔文子〕曰:治身,太上養神,其次養形。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肥肌膚,充腹腸,養生之末也。治國,太上養化,其次正法。民交讓爭處卑,財利爭受少,事力爭就勞,日化上而遷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利賞而勸善,畏刑而不敢為非,法......

  • 《庄子》庄子?外篇?骈拇第八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是故骈......

  • 《文子》微明 老子〔文子〕曰:道,可以弱,可以強;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應待無方。知之淺,不知之深;知之外,不知之內;知之粗,不知之精。知之乃不知,不知乃知之,孰知知之為不知,不知之為知乎!夫道不可聞,聞......

  • 《庄子》庄子?外篇?达生第二十四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馀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