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府山沉思抒情散文

府山沉思抒情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W 次

府山的故事太多太长,随便撩起一角,就能拖出整整2500年的绍兴历史;府山的人文粘连太稠太密,几个重量级的历史人物集聚在一起,就可以构成一部浩瀚的越国史。而这些重量级人物的热血早已凝成黏合剂,融于府山的一草一木,使整座府山沉重得透不过气来。

府山沉思抒情散文

还记得读书时,老师讲到“卧薪尝胆”,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一幅画:府山越王台上,面色清癯的勾践斜靠在柴垛上,两眼望着从屋梁上吊下来的苦胆,寒光闪闪。于是便对府山充满了深深的敬畏,似乎府山就是越王勾践的一段人生姿态。再后来,知道范蠡、文种两人,就又对府山增加了一种仰慕和悲切,觉得府山就是范蠡施展政治抱负的一个历史舞台,文种性格悲剧的一个冤孽性归所。

其实当年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并不在府山,而在现绍兴市区西郭门外的迎恩门。但既然迎恩门那个面向吴国的“箭楼”早已无存,而府山本来就有许多与“卧薪尝胆”割不断的联系,将两者扯开,反而使紧密的历史疏松了。那么,就让“卧薪尝胆”的地址,重新来一次心理认同吧。

我总觉得,府山的气象更适宜于勾践的“卧薪尝胆”。

将越国复兴的历史全部移到这座府山,这是一种善意的想象,它比真实的历史更便于理解。而事实上,府山在人们心目中也早已成了一段风干的越国史,勾践、范蠡、文种联袂出演的悲喜剧,正是以这座府山为背景的。

把智慧和坚韧转化为一片幽静的山林,几个绿树掩映的亭阁,一座雾气缭绕的宫殿,这是范蠡的本事,勾践的圣明。

府山在绍兴市区西南隅,盘旋回绕,形若卧龙,故也称卧龙山,因越国大夫文种葬于此,也叫种山。

府山最早是范蠡所筑山阴小城的核心,越王勾践以此为王宫19年。五代吴越国王钱癠于天元年(904)在山上始建王宫。北宋府山仍为越州州署,作王宫时间长达74年,范围遍及全山。宋高宗驻绍兴20个月,临时的皇宫也在这座山上。

一座面积仅22公顷的小山被四代国王看中,为宫近百年,这是府山的骄傲和荣耀。

2500多年来,五代以后的王宫都早已化成一股青烟,没在府山留下一丝痕迹,连国王们的身影也模糊得看不真切,只有越王勾践的高台殿阁仍屹立在府山南麓,那巍峨高耸的雄姿,向人们诉说着越国千年的沉重和勾践十年的不屈不挠。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府山吧。走进府山,就等于走进了越国的历史。坐北朝南的越王殿气象森严。满山的氤气向越王殿汇集拢来,缭缭绕绕。吸咐了整座府山精气的越王殿更显得苍茫挺拔,站立于此,无端就会生出一种豪迈之情。在这里培养一种勇猛、坚韧,永不服输的人生风范,也许就是当年勾践携范蠡、文种进山的一个初衷吧。

2500多年前,府山一直笼罩在勾践复仇的目光中。阴霾密布,寒气逼人。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率三万将士攻吴,吴王夫差率十万精兵迎战,两军相遇于夫椒(今江苏吴兴),结果,越国大败,仅剩下5000人保栖于会稽府山。

那天,勾践对范蠡说,我不听你劝告,落得今天下场。现在,你说,该怎么办。范蠡说,用臣服求和之策。勾践又问文种有什么好办法。文种说,用卑辞厚礼之策。

勾践听从了范蠡、文种之计,终于使夫差同意赦越罢兵归国。两年后,勾践就带着夫人与范蠡去了吴国。在吴三年,勾践口无怨言,面无恨色,居石室,着敝衣,割草喂马,夫人则提水、除粪、洒扫。就连尝夫差的粪便观其疾这种事也做了。

三年后,勾践回到越国,在卧龙山麓筑山阴小城,继而又筑山阴大城,苦身焦思,克己自责,置胆于座,坐卧望胆,饮食尝胆。

缓步越王殿,四周风吹松动,簌簌有声,似勾践自问:“汝忘会稽之耻耶?”这句短短的自警之语,可谓勾践内心修筑的一座无形心理长城,与秦始皇修筑的那座耗资巨大的实物长城相比,哪个更高明呢?

这自警之语多次重复,就凝成了一种胆气,一种勇猛,一种坚韧。靠了这胆气、勇猛和坚韧,勾践一举打败了吴国,实现了复兴越国的愿望。

一颗胆外加一句自警之语,就改变了一个越国的命运,这是吴王夫差根本想不到的。

当勾践在越国卧薪尝胆,躬身耕作,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冬常抱冰,夏还握火时,吴王夫差正沉湎酒色,大兴土木。

在电视中看过一个有关现代化军事的战争的连续剧,其中有一招便是心理战。不想这种心理战早在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就开始了。军事的对垒最后变成了横跨两国的心理战,这很值得玩味。吴王夫差就输在心理素质太差上,而勾践的.胜利正建筑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上。他败不气馁,痛定思痛,励志奋发,迎难而上,攻其不备。

勾践心理战最狠的一招便是投其所好。他让文种选派三千余人,进山伐木一年,运往吴国。吴王夫差果然喜欢得了不得,花五年时间建了一个姑苏台。勾践又知吴王好色,让文种献给吴王美女西施、郑旦,吴王更是爱不释手,整日不理朝政,国力日渐空虚。至此,吴国气数已尽一半。

已经枕戈以待的越国却一直注视着吴国的动静。站在府山飞翼楼上的范蠡,一次次向吴国方向瞭望,这个飞翼楼高十五丈,一直可以望到钱塘江边,吴国的一举一动可尽收眼底。瞭望的结果正是勾践猜测的结果。吴国按兵不动。勾践知道这时吴王正在姑苏台与西施寻欢作乐。他窃笑一声,迎着府山吹来的习习凉风,浩叹道:“此乃天赐良机也!”

但,勾践最后还是听从了范蠡的劝告,没有贸然动兵。他要再等一等。一直等到吴国君臣失和,忠臣伍子胥被迫自杀,国内遍地饥荒时,越王勾践才从府山越王殿上款款下来。快马如风,在他身后,旗幡猎猎,刀戟如林。

勾践深情注视着夹道送行的百姓。看着一个个父子、兄弟、夫妻间互相勉励的场面,勾践克制了整整十年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这时,有几位抬着酒的老人从人群中挤了出来,说要献酒给他。勾践下马谢了,却没有喝酒,而是将整坛酒倒入了面前的一条小河,顺手从河中舀上一瓢喝下。然后,他转身对全体将士说,大家都喝上一瓢吧,这酒中,有越中父老乡亲的祈盼和祝愿。喝了它,我们一定能力量倍增,打败吴国!

于是,喊声响起,震动天地,数万将士,迎流共饮,士气大振。越国什么也不缺了,就等着开战的战鼓响起。

其实这也是勾践聪明的一招。一壶解遣三军醉,鼓作士气打敌人,这不是心理战,又是什么。

公元473年,吴王夫差在姑苏城被围三年之后,终于再也熬不下去,令公孙雄肉袒膝行,向越王乞和。这时的夫差一副落拓相,哪里还有帝王的尊严可言。历史颠倒了过来,22年前的一幕是那样清晰地浮现在夫差眼前,他天真地想重蹈勾践当年的复辙,但是没门,范蠡阻止了勾践欲放其行:“谋之22年,一旦弃之,可乎?……君忘会稽之耻乎?”一句话提醒了勾践。勾践于是再次鸣鼓进军。夫差自知生还无望,遂拔剑自杀。

相同的开局,相反的结果。吴王也许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失败的原因,当年他糊里糊涂地接受了勾践的佳木、美女、蒸粟、臣服,他的意志力在朱帘画阁美酒佳人中日渐消蚀,他的判断力在意志力下降的情况下常常出错。最后,他真的没辙了,只好糊里糊涂地死去。

而勾践就不同了。支撑勾践整个生命姿态的,是强健的人格,他的信念、智慧、力量都显得从容不迫,他在屈身臣服中驾驭着信念的航船,在卧薪尝胆中积蓄着复仇的力量,在与吴周旋中巧藏着大智慧。

勾践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在勾践身上胆剑与兰心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广纳贤才,听得进不同意见,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他屈身事吴,卧薪尝胆,吃得起千般苦,受得起万般屈;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雄心在胸,壮志凌云;他运筹帷幄,知己知彼,克勤克俭,扬己之长,攻人之短……

府山是勾践与夫差斗争的一个大后方,在这个大后方上,勾践充分运用谋略,及时调动心理战术,把自己的生命姿态挥洒得五彩缤纷。“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是其最精彩的一部分。

当然,勾践一生并不都是让人钦佩的亮色。比如,他对献伐吴九术复国有功的忠臣文种很是无情,逼其伏剑自杀,使其留下“吾悔不随范蠡之谋,乃为越王所戮”的千古遗憾。

府山飞翼楼后的东坡文种墓上芳草凄凄,孤鸟声声,细雨迷蒙中,一块灰色的云飘过来,那是文种的不散的魂,还是勾践迟到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