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2年级的第2学期 39课 《鸬鹚》

2年级的第2学期 39课 《鸬鹚》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4W 次

鸬鹚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着命令.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抓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挤出来,又把它甩进水里. 鸬鹚不断地跳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岸上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天空.渔人不再赶鸬鹚下水了,让他们停在船舷上.他从舱里拣些小鱼,一条条抛给鸬鹚吃.鸬鹚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就吞了下去. 渔人荡起浆,划着小船回去了,湖面上留下一条波痕.远远望去,一只只鸬鹚又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天色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设计依据】 《鸬鹚》系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1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先生.作者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逐次展现了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作者在这里精心撷取了几种颇能反映水乡特征的景物,“夕阳映照下平如明镜的小湖”、“几棵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又窄又长的小渔船”、“悠然的渔人”、“待命的鸬鹚”,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随着渔人的“一抹”,训练有素的鸬鹚纷纷钻进水里.湖面开始荡漾,浪花开始跳跃,渔人开始忙碌.鸬鹚更是上钻下跳、翻腾不迭.小湖洋溢着一派活跃、欢腾的景象.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则是最具国画意味的“渔舟唱晚图”.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特点:捕渔前——捕渔时——捕渔后.
2、品味“一抹”,感受渔人捕渔时欢腾、喜悦的画面.
【教学预设】 一、听音乐,谈感想.
1、上课之前我们来听三段音乐,仔细听,这三段音乐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分别播放三段音乐片段.
3、谈感受.
二、读课文,配音乐.
1、读好课题.
①教师板书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的这篇文章,和这三段音乐有许多相似之处.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2、初读课文,思考,哪个段落可以配第一段音乐,哪些段落可以配第二段音乐,哪些段落可以配第三段音乐.
3、学生配乐朗读.
三、小结感受 捕鱼前(悠闲)——捕鱼时(紧张)——捕鱼后(悠闲) ……
四、读悟写捕鱼时的段落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说说最喜欢段落中的哪些词语,并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选“班长”.
①这些词语,如果我们把他们看成一个班,你认为谁可以当班长?
②教师引导下选出班长“一抹”. 3、品味“一抹”.
①教师:“一抹”是班长,是这么多词语班级中的一班之长,我们一起来读读渔人这“一抹”的句子……“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 齐读——抽读——表演读——闭上眼睛想象读
②教师:渔人这“一抹”是怎样抹的?黑板上出示( )地一抹 预设答案:轻轻、自信、利索、满怀希望、轻松自如、喜滋滋……
③填上形容词再读整句话.
④再想象: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 )地一抹好像在说:________________”
⑤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既然渔人这句话是对鸬鹚说的,那总得先有个称呼吧.(好鸬鹚、小东西、捕鱼能手、亲爱的、孩子们、兄弟们、我的宝贝、朋友们、小家伙们、小嘟嘟……)
⑥延伸拓展:你们看,渔人这一抹,抹得多么自信、多么自如呀!他这“一抹”,抹出了什么?看看黑板上这些词语班级的成员,自由读2、3、4自然段,读后说说,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什么? 指着黑板上的词语,引导学生品味句子: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 )地一抹,这一抹,抹出了( ).
3、广化语感.
①教师:多么神奇的“一抹”呀,盖上书本,想象一下,渔人家中的柴米油盐、渔人的幸福生活、渔村小康之路,都在这神奇的“一抹”之下实现了.
②学生书面填空:这神奇的“一抹”,抹出了( ).
③齐读这几段课文.
四、结课 《鸬鹚》教学反思 10月28日晚 小雨 星期五 10月初,教导处陈主任告诉我,让我准备一堂课,去万阜学校交流.接下去的一个星期,我都在挑选要上的课文,最终确定《鸬鹚》一文.原因有两点:
一、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描绘了一幅幅动静交融的美丽图画,觉得它比较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二、这篇文章有很多名人名家深入的去挖掘过,金明东通过上《鸬鹚》,“一抹”红遍浙江,我手头上也有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实录,有他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资料比较多,备课相对容易些,可以偷懒. 经过几天查阅资料、思考,我初步理出了课堂教学思路:通过“画”图画,引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通过选“班长”,抓出关键词语“一抹”;通过品味“一抹”,体会活跃、欢腾的鸬鹚捕鱼图.形成初稿后我把教案放到网络上和网友们讨论,在他们的建议下给范读课文配上音乐《渔舟唱晚》,修改了“一抹”的教学环节,最后形成《鸬鹚》教学预案. 第一次试讲. 10月28日上午第一节课,我借用了四(1)班的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试讲.课后集中在阅览室评课.大家在评课时肯定了我对这堂课的总体设计(谢天谢地,推翻一堂课的总体设计,重新定位组织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呵呵),针对我这堂课的细节处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主要讨论的焦点在以下两点: 一、处理好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与正确把握文意的关系. 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这是我在备课时着力体现的一个亮点.的确,在课堂上,学生也闪现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如对“如何一抹”的理解上,学生指出了轻轻的一抹、迅速地一抹、高兴地一抹、喜悦地一抹……一抹的时候,渔人仿佛在对鸬鹚说什么?学生答案非常精彩,有学生讲“鸬鹚大哥,快帮我捕鱼去!”小宝贝,该上班了!”……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什么?学生更是打开了思维的窗口.渔人这一抹,抹出了鱼儿、抹出了微波粼粼的湖面、抹出了无数浪花、抹出了渔人的晚餐……在学生精彩纷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与文本意境不太和谐的答案.如有学生说慢慢地一抹、使劲地一抹,有学生说“一抹”抹出了垃圾.当出现这些答案时,我并没有进行恰当的评价.有些作为学生的多元解读一并处理,有些用一些“你的想法很独特”之类的评价语言搪塞过去.评课时,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展开激烈的讨论,陈老师指出,学生在拓展发散的时候,往往没有结合文本意思,而是想到什么词语就说什么词语.这时候老师应该进行正确引导.什么时候引导,如何引导?该如何控制这个度呢?引导太多了,会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呢?讨论之后大家建议,先让他们大胆说,之后在对学生出现的语言结合前后文进行比较,选取合理的答案. 二、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沉着稳健又能激情飞扬. 生活中我是一个比较沉默的人,不太喜欢讲话.这种性格带进了课堂,也影响到我的课堂.课堂中我喜欢有条不紊的讲,喜欢一丝不苟的练,喜欢故作深沉的读……这保证了课堂的秩序,保证了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但却使课堂少了许多生气、少了份活跃、少些许张扬.针对这些,张副校长、陈主任、叶老师都提了些意见:张校长让我朗读要更大气些,放开些;陈主任针对课堂中学生的出色表现表扬要夸张一些、张扬一些;叶老师指出当课堂冷场的时候,我们应该更愉悦的鼓励学生.的确是这样,在课堂中当学生出现“鸬鹚大哥,快帮我捕鱼去!”“小宝贝,该上班了!”这样幽默的语句时,我没能让课堂轻松到及至,反而用一句生硬的“真幽默”,让幽默的课堂又回归到平淡.当学生说出渔人一抹,抹出幸福生活、抹出金钱时,我也不能把心中对他的那份赞许充分的表达出来.我想,要做到既沉着稳健又能激情飞扬,是有难度的,但这应该是我努力的方向! 最后,陈老师还提出,是不是在课堂最后放一放鸬鹚补鱼的画面等问题……通过简短的评课,更加明晰了我对这堂课的理解,对上好这堂课,充满了信心! 10月29日晚 小雨 星期六 早上很早醒了,躺在床上,思考起昨天上的课文《鸬鹚》.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就切入文章的第二大段,把主要时间安排在品位“一抹”一词上.在这之前还需熟悉课文,理出课文的结构特点.内容较多,时间很紧,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在前面部分通过“画”图画,梳理文章的结构,因为学生对文本感悟的时间很少,学生比较困难.试讲的时候学生出来的答案是画20幅图、8幅图,3幅图(可惜都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4幅图.没有学生能准确概括出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幅图.如何降低学习难度,达成学习目标呢? 这时我想起鸬鹚的配乐《渔舟唱晚》,我通过编辑使音乐由“悠闲—紧张—悠扬”,与课文基调相吻合.能否通过让学生听音乐,配朗读内容,使学生梳理出文本的结构特点呢?这样梳理出文章结构,不但理出“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个环节,更重要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由“悠闲—紧张—悠扬”的变化,经过思考,我决定把教案前部分修改如下: 一、听音乐,谈感想. 1、上课之前我们来听三段音乐,仔细听,这三段音乐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分别播放三段音乐片段. 3、谈感受. 二、读课文,配音乐. 1、读好课题. ①教师板书课题. ②教师: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得非常优美、非常生动的课文.谁来读读课题? ③指多名学生朗读课题,再齐读课题.注意!“鹚”是第二声,不翘舌. 2、初读课文,思考,哪个段落可以配第一段音乐,哪些段落可以配第二段音乐,哪些段落可以配第三段音乐. 3、学生配乐朗读. 三、小结感受 捕鱼前(悠闲)——捕鱼时(紧张)——捕鱼后(悠闲) …… 11月11日 星期五 多云 没有课前预习,没有课前准备,没有课前谈话.坐了两个小时车,8:45到万阜,等学生到多媒体教室,打开电脑,拷贝好音乐,已经9点了.马上开始上课.很仓促,但是很真实. 刚开始,我播放了两遍《渔舟唱晚》三段音乐,让他们谈感受.我明显的已经体会到他们已经感受到第一段音乐中的悠闲、宁静、舒缓.第二段音乐中的紧张、忙碌、欢快.第三段音乐中的悠然、轻松、舒适.但农村孩子毕竟词汇量比较少,虽然心里有感受,但是无法表达.只有一个学生说了“慢——快——中速”,无奈,我只得把它板书到黑板上. 接着,我进入“当朗诵家,给背景音乐配词”环节,让他们初读课文.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本,所以此环节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不过学生能够借助音乐的帮助,顺利的梳理出文章的结构特点.给第一段音乐配上了第一自然段,第二段音乐配上了二、三、四自然段,第三段音乐配上了五、六、七自然段.接着我根据学生谈话概括出“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三部分.这一环节的目的基本已经实现,遗憾之处在于我第一次实施这种教学,组织不是很顺畅,显得有些疙疙瘩瘩. 接着进入品读“捕鱼时”段落,我一看时间,已经剩下不到20分钟了…… 在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落后,我让学生把认为值得研究的词语写到黑板上,“一抹、一圈圈、粼粼波纹、无数浪花、柔光、跳跃、喉囊鼓鼓、不断……”接着让学生选“班长”,如我所料,“一抹”没有学生提名,这时我果断把“一抹”任命为“临时班长”. 我让学生反复诵读“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在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后,我问学生:渔人这一抹是怎样抹的?跟上次试讲时一样,学生答案也是多元的.“轻轻一抹、慢慢一抹、使劲一抹、重重一抹、快速一抹”,其中“慢慢一抹、使劲一抹、重重一抹”与文本意境不是很和谐,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体会,让学生思考“你觉得如何一抹更恰当?”联系“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学生认为,鸬鹚很听话.我及时点拨:鸬鹚这么听话,渔人舍得重重一抹、使劲一抹吗?万一伤着鸬鹚怎么办?把“使劲一抹、重重一抹”去掉,联系“渔人忽然站起来”一句,把“慢慢一抹”去掉,接着又让学生联系渔人此时此刻的心情,学生讲了“兴奋地一抹、高兴地一抹、有兴趣地一抹”.通过这样处理,既对文本的进行多元解读又正确把握了文意. 由于所剩时间不多,我去除了“再想象: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 )地一抹好像在说:____”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体悟,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什么?在黑板上词语的帮助下,学生答案也很多.遗憾之处在于时间很紧,有些走过场的感觉. 接着我让学生盖上书本想象,渔人这一抹,还抹出了什么?学生在思索之后,一女生站起来说:渔人这一抹,抹出了丰收的喜悦……这时,学生响起了掌声,这掌声,是对这位女同学的鼓励,也是对我这堂课的一点安慰.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的课堂,有太多的遗憾,但也有很多的思考与收获.

2年级的第2学期 39课 《鸬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