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一试题 >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2K 次

导语:做阅读题时,要纵观全篇,理清结构。对记叙析顺序,记叙的详略,文章的照应、过流能有正确的分析。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养生丧死无憾 B、弃甲曳兵而走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数罟不入洿 池 数罟:密网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死:丧失生命

C、谨庠序之教 庠序:学校

D、鸡豚狗彘之畜 豚:小猪 彘:猪

3、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D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不胜枚举

4、“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

A、孝悌之义 B、树之以桑 C、百亩之田 D、邻国之政

5、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D )

A、树之以桑 B、斯天下之民至焉 C、弃甲曳兵而走 D、无乃尔是过与

7、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 C )

A、使用比喻句式 B、使用对偶句式 C、使用排偶句式 D、使用排比句式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0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8、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

A、满清末造 造:时代 B、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寿:长寿

C、视清季有加 视:比 D、丐序于余 丐:索求

9、选出句中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之: 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 ②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B、以: ①以坚毅不挠之精神 ②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之以成

C、而: ①风云因而变色 ②而七十二烈士者

D、于: ①而徒感慨于其遗事 ②寡人之于国也

1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A、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大王来何操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三)阅读下面一段《雷雨》节选,完成文后练习(每小题2分,共10分)

周朴园:(惊愕)梅花?①

鲁侍萍: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②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③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④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怨恨)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朴园:你可以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⑤

11、①处周朴园的“惊愕”是因为( B )

A、两人谈及的绸衬衣襟上绣着的梅花。 B、侍萍突然地提到那梅花。

C、眼前的人何以知道那梅花。 D、周朴园已淡忘了那梅花。

12、②处台词辞不达意,表现了( D )

A、周朴园激动而略带恐慌 B、周朴园的老态与恐慌

C、周朴园的老态与激动 D、周朴园的恐慌

13、③处的“低声”意在表明:( B )

A、周朴园冷酷的内心深处残存着对侍萍的一丝爱恋。

B、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已不利的虚伪。

C、周朴园对侍萍旧情难忘爱恋一如往昔。

D、周朴园因侍萍的到来而感到压抑。

14、④处“谁指使你来的”这句发问是因为:( B )

A、侍萍自己说:“不是我要来的。”

B、周朴园对侍萍的性格相当了解,他断定侍萍背后一定有人出谋划策。

C、周朴园放下自己呼唤奴婢的主子的架子。

D、周朴园欲先发制人,置侍萍于被动。

15、⑤处台词表现出:( C )

A、周朴园老于世故,处事圆滑。 B、周朴园经验丰富,遇事谨慎。

C、周朴园处事谨慎,狡猾奸诈。 D、周朴园处事谨慎,注重感情。

二、翻译及默写(共24分)

16、翻译下列各句(共8分)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分)

【译文】猪狗吃的是人吃的事物,却不知道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2分)

【译文】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又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

(3)无乃尔是过与?(1分)

【译文】恐怕要责备你了吧。

(4)、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3分)

【译文】那么,这场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以使天地震惊,使鬼神哭泣,同武昌起义的战役一同永垂不朽。

17、默写下列句子(每条横线1分,共16分)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4)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7)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8)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9)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0)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1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诗歌鉴赏(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18、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2分)

【明确】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

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19、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明确】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

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0——22题(共6分)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20、“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加点词语换成“去世”或“逝世”,好不好?为什么?(2分)

【明确】不好。原句突出了马克思是一个思想家,而且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逝世的惋惜之情。

21、“空白”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分)

【明确】“空白”,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是高度颂扬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22、“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中“这样”具体指代的是什么?(2分)

【明确】马克思发现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3——25题(共9分)

别的成千种侮辱性的语句象雨点般落在他身上,场上处处都有人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

伽西莫多虽然耳聋,但他看得很清楚,群众的狂怒表现在脸上的并不比表现在话语里的少,向他投来的石子也能说明群众是在哄笑。

他起先一直默不作声,但那在施刑人的鞭打下已达到极限的忍耐力,在这些残酷的虫豸的刺激下却渐渐减弱甚至丧失,对西班牙斗牛士的打击向来不在意的阿斯杜里公牛,却被狗和枪刺激怒了。

他先是慢慢地对群众投去恫吓的眼光,但因为他是被绑着的,光是看一眼并不能赶开那些叮在他伤口上的苍蝇,于是他在绳绑中挣扎,他狂怒地扭动,把那老旧的轮盘弄得轧轧响。这情况使嘲骂和叫喊更加厉害起来。

于是那可怜人象无法挣脱锁链的野兽一般,只好又不动弹了,他胸膛里间或迸出一声粗重的叹息,他既不羞愧也不脸红,他太远离社会生活,太接近自然状态,不可能知道什么是羞耻。而且在那十分丑陋的脸上,还能表现出什么羞耻呢?但是愤怒、憎恨、失望,逐渐在那可怕的脸上增多,成了一片厚厚的阴云,逐渐蓄满了电流,变成了千万道电光,在那怪人的独眼里闪闪发亮。

当一头骡子载着一位神甫经过那里的时候,他脸上的阴云化开了一会。他远远望见那头骡子和那个神甫,这可怜人的脸色就温和起来,一直控制着他的那种愤怒变成了奇特的充满了难以形容的甜蜜宽厚而温和的微笑。那神甫愈走近他,他的笑容就愈加明显,愈加清晰,愈加光辉灿烂,简直象是不幸的人所崇敬的救主降临了似的。可是当那头骡子靠近了刑台,使骑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谁的时候,那神甫却低下眼睛,用两只踢马刺踢着骡子急忙转身走开了,好象在逃避一声耻辱的呼唤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种场合被一个不幸的人认出来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个神甫正是副主教堂•克洛德•孚罗洛。

伽西莫多的脸色又黯淡起来了。微笑还在一片阴云间停留了一会,但那是痛苦的、无力的、带着深深悲哀的微笑。

时间一点点过去,他在那儿至少待了一个半钟头,被人不停地折磨,虐待,嘲笑,甚至被人投石子。

突然他又带着加倍的失望在锁链里挣扎,把他身子底下的木板都震动了,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象人的声音倒很象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这个声音把人们叫骂的声音都盖没了。

这声悲惨的呼唤,并没有引起同情,反而使刑台四周的巴黎善良市民更加笑得厉害。

23、人们“诅咒他,嘲笑他,向他叫骂,向他投石子”,难道仅仅是因为伽西莫多劫走爱思

美拉达吗?(3分)

【明确】当然不仅如此,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性。缺乏同情、宽容和怜悯之心的群众把伽西莫多当成了一个发泄的玩具。所有的理由都只是一个借口。

24、在刑台上,伽西莫多“愤怒、憎恨、失望”,请简略说说他“愤怒、憎恨、失望”的原

因。(3分)

【明确】群众的冷漠、歧视和侮辱以及自身的不幸是他愤怒憎恨的根源。在喧闹的人群里,伽西莫多找不到丝毫的爱意,他唯一的支柱、他的保护人——克洛德也舍弃了他。

25、为什么伽西莫多“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3分)

【明确】因为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被人侮辱及被人抛弃带来的“加倍的失望”让他再也无法忍受。

(三)阅读下列文字,完成26——29题(共15分)

光 阴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世人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着,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绝不会因此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化成永恒,这是因为他把你的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变成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26、为什么说“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2分)

【明确】因为光阴是一把神奇而无情的雕刻刀,能使很多事物发生巨大的变化。

27、本文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写出三条即可)(6分)

【明确】①不随人的主观意志改变自己的步伐;②容易消逝;③能改变一切 ④能一视同仁。

28、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成功,试找出一处加以赏析。(3分)

【明确】“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这段话深含哲理,运用对比的手法,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时间从我们手中悄悄溜走。(只要找出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2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D )( E )(4分)

A、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诗化散文,作者以清丽飘逸的笔触,表达了对时间的哲理性思考,

告诫人们应该珍惜时间。

B、文中作者以“他”指代时间,使时间成为一个具有神秘力量的人物,从而使难以触摸的事物变得生动可感。

C、本文最值得称道的是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使文章有了诗一般的美感。

D、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大量的第二人称代词“你”,而没有运用第一人称“我们”,表明作者是个珍惜时间的人。

E、本文紧扣“时光”,以时间为序,先写“蓓蕾”,次写“枯黄的树叶”,最后写了自己对光阴的思考与感悟。

六、作文(30分)

人性的光辉时时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或在我们的身边闪现。请从身边的生活中取材,以“人性的光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