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9W 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动物与人一样,也是有情有义的。这是沈石溪《斑羚飞渡》给我们的启示。文章成功运用了细节描写、反衬等手法,讴歌了自我牺牲精神之伟大。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词语的理解、积累(预习完成);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和景物(彩虹)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感悟文章主旨。

2、情感目标:感受斑羚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求生意志之顽强,从而得到启迪,陶冶情操,磨炼意志。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速读感知能力、比较阅读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设想:

本文情节曲折,情感浓郁,教学时拟以“情”抓住学生,引导学生感受大气磅礴的自我牺牲精神之美,体会文章主旨;同时,结合几何、物理知识画图,多学科渗透;在课文教学基础上比较阅读、说话写作,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设计四步:披情入文、整体感知、分析理解、实际应用。

  四、教学用具: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比较阅读材料,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披情入文,故事导入:

“有一群大象生活在一片旷野上,它们赖以生存的水源自一个四四方方、深不可测的潭。一年天大旱,潭水急剧下降,最后,连象鼻子也够不到水了,一天、两天……大象们总是满怀希望而来,又失望而去。当它们又一次艰难地来到潭边时,望着深深的潭水,成年大象用长鼻子摩挲着小象,好象在举行庄严的仪式。然后它们排着队向小潭冲去,落水的声音惊天动地。当一切沉寂后,小象们再次来到潭边时,终于吸到了清洌甘甜的生命之水……

大自然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斑羚群,去倾听发生在它们身上的同样动人的故事,《斑羚飞渡》的故事。”(点击课件,显示题目、作者)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相关的,情感对认识活动有很重要的影响。精心设计开场白易于打开学生情感之窗、激起学生情感之浪、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在教师的娓娓讲述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被引导到课文氛围中。

 (二)带疑阅读,整体感知:

感情导入,已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及时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

由于本文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不少学生早已读过,故布置预习时学生群情激越,其实已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思考题可让其纷乱的思维凝注到文章要点上,使阅读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投影显示思考题:

1、斑羚群被逼到悬崖上,已置身必死境地,是什么启示其飞渡求生的?(试画环境示意图)

2、斑羚是怎样飞渡的?画出年轻斑羚飞渡简图。

3、详写“飞渡”之际,为什么要加进“我”的猜测?找出有关句子体会作用。

4、头羊具有怎样的品质?齐读12-14段,谈谈本文的主旨。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触?试谈谈。

  (三)主动学习,深入理解:

  速读毕,让学生积极思维,利用课文具体内容解决问题。主动学习,理解内化。教师作适时点拨。

题1抓住了彩虹在文中的特殊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其特点及蕴含的深意。画环境示意图,可加深对“绝境”和彩虹作用的直观感受,有助于理解飞渡壮举。(课件显示)

题2设计体现了多学科渗透教学,融语文、几何、物理知识于作图中,正确理解并再现飞渡情形,体会飞渡之艰险、悲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主旨,完成认知、情感、能力诸目标。一人板演,众人评议。(课件显示飞渡弧线)。

“好花还须绿叶衬”,课文利用“我”的猜测来达到对斑羚崇高飞渡目的和献身精神的有力反衬,从而产生出人意料、惊心动魄的效果。题3设计抓住了课文这一要点。

题5答案不求划一,放开让学生自由谈,以肯定、鼓励为主。

以上各题,由易及难,体现了序进原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机会,因材施教,让学生“跳一跳,摘苹果”,教师适时点拨,让“跳起来的都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使其思维由“愤”“悱”过渡到“启”“发”阶段,把课堂教学推向深层。

  (四)精选材料,比较阅读:

“面对死亡的威胁。老年斑羚甘愿垫背赴难,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一代,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多么崇高的精神!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又是何种表现呢?阅读《古老而又永恒的丰碑》(摘自初一自读课本)节选,找出答案。”(出示问题2)学生自行解决。

(问题:潘天琪、贺艳文夫妇面临死亡时是怎样做的?文中又列举了几个典型事例?揭示了什么主题?)

叶圣陶认为:“教课文本意并非教讲一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自己观其它类似文章。”本题据此而没。同时,让学生体会父爱、母爱之伟大,从而培养热爱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美好品德,充分发挥语文的情感熏陶功能,完成情感目标。

 (五)实际运用:说、写结合:

  承接《古老而又永恒的丰碑》显现的父母之爱,请学生回忆最令自己感动、体现父母爱子之情的一件往事,先同桌互述,再指名交流。据此布置课外作业:写成250字的小作文。

这一环节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感知━理解━应用,“感知”为开端,“理解”为核心,“应用”为目的,环环相扣,听、说、读、写全面训练、提高。

教学后记:由于本设计由易及难,层层推进,学生跟得上节奏,教师借课文之“情”和自己流露的真情紧紧抓住学生之“情”,故教学过程学生表现积极、投入,思考题能迎刃而解;板书与问题衔接紧凑、自然、重点突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把握;比较阅读、说写训练扣紧中心,学生有话说,也乐于说,参与度高,教学目标完成较好。

  《斑羚飞渡》教学反思

在生死关头,老斑羚因渴望生而慌乱,母斑羚因渴望生而生幻觉,镰刀头羊因渴望生而心生悲怆,生命是多么难以割舍啊。只有万分珍惜,不舍的东西,我们才能说它是珍贵的,轻易可以抛弃的东西,怎么可以说珍贵呢,而生命恰恰是我们最珍贵的,最不愿意抛弃的东西。生命,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求生是一种本能,不仅仅是人类有,每个人都有保全自己性命的权利,所以,当面对死亡时,任何的犹豫、慈悲、胆怯、退缩都是对生命无比珍惜的表现,正是因为生命的如此珍贵,在面对死亡时,那些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舍身救人的人才显得如此高尚,如此高贵,我们更敬仰他们。文中老斑羚群就那么从容地、甘心情愿地,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它们死的悲惨但更悲壮,它们的生命终结了,但同样的他们的生命在种族繁衍中得到延续,他们用死亡架起的通向生的桥梁,何其壮哉!

这是几次读罢《斑羚飞渡》后我对这一群在被逼到绝境,面对种族灭绝,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让种族在逆境中得以重生最大的感触。

带着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我研读了这篇课文,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重点放在了对老斑羚这种甘愿牺牲精神的延伸与人和动物该如何相处上。

一连串课上下来,听课的老师给了我很多的好建议。拿在手里这厚厚一沓的简短评价。我是又激动又羞愧。

反思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我认为:

优点:

自己对于语言的总结性上有一定的优势。板书的设计能让人一目了然。思路相对还是比较清晰的。不论中间过程如何糟糕,我都清楚自己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同时不足很多:

平时的课堂我们班都是在轻松愉快都度过的。我们半开着玩笑我也是自信满满的上着每节课。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在整节课上表现的不够自然,就像大家给我提的意见一样,我的情绪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为我的紧张学生也不敢放开,在课堂上畏首畏尾。整节课激情不足,稍有沉闷。同时自己对细节的关注还有欠缺。如两个比喻句的运用,学生一下子说出了答案,但对于作者用这两个比喻有何深意,让学生再多分析一下会更多的体会到老斑羚死的悲壮。

斑羚飞渡,一半是慷慨赴死,一半是重获新生。老斑羚用无与伦比的勇敢、智慧、巨大的牺牲换来了种族的生存。人之初,性本善。老斑羚用他们的生命给我们上了悲壮的一课。只有精神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者。我们呼唤的不是牺牲,而是人性的回归,是我们对于所有生灵的同情之心,关爱之心,怜悯之心。愿我们都能与所有的生灵和谐共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