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精选诗歌作文6篇

精选诗歌作文6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5W 次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诗歌作文6篇

诗歌作文 篇1

悲秋,叹秋,全在这万物凋零的季节里发生。

凋零的同时,它也袒露出生命的原色,

把生命里的斑驳淋漓尽致的展现,没有伪装虚饰。

不容抹杀的真挚情怀,就这么一下子感动了我。

深秋,四季的渐变过程,岁月的深层递进。

风肆虐着,落寞的凉意,

一点点渗透,一点点的迂回进每一个生命里,

何不把它看做是一种练达,在人生中。

坚忍与顽强编织出属于这个季节的宽广;

洗礼与超越升华出属于这个季节的高远。

世间的缘起缘落,我们在这个季节里读懂,

我虔诚如信徒,烦躁的心境渐趋空明。

诗歌作文 篇2

年少离家

背负着幼嫩的梦

踏在泥泞的小路上

努力的寻找着 回头望来路

此刻我已远离家乡

凝望眼前一片的迷茫

不知通向的是何方

我有没有走错? 执着的追着清晨时,

自己放飞的梦

此刻亦同样的执着地,

追着······ 跌倒了、摔倒了

回首记忆里的沧桑

不抛弃、不放弃

无论多傍徨,沿途要坚强! 背着幼嫩的梦

回望年少时的脚步

数不清的印迹,

如今十几春秋已过,

前方的路怎么还没有走到尽头? 我一直在追,我的梦

我从未放弃!

因为,

我紧紧地记着

当初离时的承诺。

诗歌作文 篇3

初夏时节,取得贵州著名诗人李发模老师之允,经儿童诗人郭思思的邀约,笔者和贵州诗人卡西、童绥福、刘功明、苏卫、孔红、刘喻,以及诗歌评论家向笔群等,一同前往遵义绥阳,拜访著名诗人贺敬之老人。

贺老一生以超凡的艺术,创造着中国多个文艺大家之最。让人最难忘的有红色经典《白毛女》,脍炙人口的作品《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等。不仅留下了无数精神食粮,也为国人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奉献了无数经典的文化精髓。

革命老区遵义绥阳,是一个风光迤逦的县城。也是红色文化流传,贵州文化人才辈出的地方,走进这片土地,就有一种亲近感和相识感。

作为一个80零版年轻人,感觉对这次走进贺老而自豪。因为从小就看贺老的作品长大,可以说耳濡目染对贺老的崇敬之情无以言表。很多次都想要是真有机会走进这样的大家,心中一定会由生无数崇敬之情,不仅感谢贵州诗友们的真情,也要感谢诗歌这块艺术的纯真。

笔者很爱文学,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爱好者,从来就没有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虽然只是一个局外人,但也不忘品读,随时陪着如贺老一样入心入肺提升心灵品质的作品。这是我们后人的福气,也是前人为我们铺设的文学路径。这一次亲自感受贺老大家,当然是期待的,也是难忘的。

在去绥阳之前,儿童诗人郭思思就在微信上给予了私信。似乎不是文学的联系,就没有这样一种真情,或者说,是郭思思的一种厚爱。绥阳算不上是贵州的名山名水,但诗歌之乡的牌子,必然有其贺老光顾的意义。

一提到红色文化,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遵义,想到遵义,就会想到“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著名红色典籍。每个中国人,或许都不会忘记这些历史,更不会忘记过去革命艰辛的路上,在贵州留下的足迹。

进入91岁高龄的贺老,或许更对这个地方倍加热情。所以,来到遵义,贺老不仅思考,而且用一生的艺术才华,为这片热土,增添了不少的光辉。来到贵州遵义,贺老没有在繁华的遵义市区住,也没有在“诗乡绥阳”县城,而是去到了绥阳一个叫做“双洞河”的开发景区。

初夏的中午,这里没有和煦的阳光,也没有感动的人流车影。有的只有自然的清新,还有贵州独有的生态美景。来到贺老下榻的客栈,一种祥和的气氛,热情激动的感觉。因为午休,我们就和李发模老师一起坐在客栈的池塘边闲趣。看着周围的群山,想起即将与贺老的见面,大家都情绪激扬,心绪难抑。

对于贺老的熟悉,应该说,是很小,大约20多年前,贺老走进我们学习的语文课本,那时偶有感觉老人的影响,以及老人在文学上的重要意义。无限的崇拜或许就在幼时的心里萌生。

或许是因为环境,也或许是因为诗歌的缘分。20xx年6月,贵州儿童诗人郭思思突然给笔者看了贵州诗人协会的题词,告诉我“贵州诗人协会”这几个字就是贺老所提之时,突然地感觉,就有一种未来说不定真会和这老人见上一面的感觉。

没想到,两年之后的这个初夏,真的就和老人相遇了,甚至走得那么近,还有老人谆谆教诲的零距离。

有人说见名家很难,其实,我想说,见什么人也都需要缘分。缘分真的会促成世界相连一起,或者是一种安排,也或许需要一些偶遇。比如我们一行与贺老相见一样,就是这样的顺其自然,也是这样的相映成趣。可有一个东西不能少,那就是艺术,那就是诗歌。

就在见面的这一天,贺老听说我们一行人等候。他就责怪秘书应该早点叫他起来,不要让我们久等了。来到他房间,开始是疑惑,然后是感动。91岁高龄的贺老坐在沙发上,他不仅勉强站起来,还步履蹒跚的走到门口相迎。或许就是他的这个动作,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他老人家不仅精神矍铄,而且依然思维敏锐,第一句话就是“你们久等了。”这是一种感动,也是一种接纳,更是一种胸襟。

我们大家都坐定之后,谦逊的贺老始终笑容满面对着我们,而且似乎等待着我们的“有求必应”。我们有呈上贺老的佳作旧时版本的,有为贺老朗诵或许他都忘记诗歌的。听得入神,笑容满面的贺老,始终一副认真的样子。

听完大家的客套,他没有厌倦,也没有提醒。相反,还是在大家的要求下,他才说,“贵州是诗歌大省,18年前来过贵州,感觉贵州这些年的变化很是欣慰。贵州的诗歌,未来一定会发展无限,前途光明。诗歌主要是和土地有关系,贵州是一片热土,一定会孕育出很多美丽的诗歌。”之后,他又一一的'听着大家的侃侃而谈。

当然,面对着贺老,或许大家早已把很多要求忘记。只要能说的,大家都争着交流,每个人也都用饱满的热情,真实的表达,叙述着对诗歌的热爱。

他说,土地与诗歌,就是一种感情。在过去,他曾经为绥阳提过一回笔,两句话“乡有诗,方为诗乡,诗有乡,始具诗魂”。这句题词,大家也早就熟悉在胸,但亲自让贺老解读出来,或许意义又更上了一种深度。

相谈甚欢,不觉也是一个多小时,为了贺老的健康。大家在保健医生和秘书的要求下,也不得不结束了和贺老的接触。贺老不仅是一个胸怀博大的老人,还是一个淳朴、真实的著名诗人。他对土地的热爱,就像他对诗歌的热爱一样。谈话中,他无数次提到诗歌与土地的关系。或许这就是诗歌的真正意义,也是贺老几十年来人生的阅历,也是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自己的人生、对诗歌最核心的总结。

如今,诗歌发展的绥阳,真的就与贺老这两句名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但愿贵州的诗歌能够在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能够走进贺老,或许是我们一生的满足,也是对这位奠定中国无数文艺之最的老人无数年来的崇敬,也希望老人的要求,也能够在贵州这片热土上,找到一些土地与诗歌的意义。

诗歌作文 篇4

一抹夏的云彩画卷

漾开了灼灼阳光的青睐

花草树木在热气中蒸腾

葳蕤了仲夏特有的气息

蓝天白云在天宇里徜徉

环卫大妈身着厚厚的工作服

建筑工人爬在高高的架手上

一扫帚一块砖都是家庭的希望

七月流火的岁月里

多少爱在炙热中上演

马路边,田野里,工地上

随处可以看见忙碌的身影

炎热的骄阳下

寻不到一丝风的痕迹

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腾腾的暑气

知了在树荫里尽情的欢唱

江南的高温一直持续不下

一瓶水,一片瓜,一席阴凉

为我们送来些许的凉爽

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双手

我想我的父老乡亲此时

一样赤着博挥汗如雨在田头

锄草,撒农药,摘瓜菜

几亩薄田就是他们一生的依赖

七月就这样姗姗而去

一些感动的故事还在继续

就像荷塘里的青莲

仲夏,为爱就会娉开

诗歌作文 篇5

人,

有性别之分。

作为一名女子,

我想着那淡淡的,

却又不平凡的人生。

淡淡的,

或许是生活,

又或者是态度。

但——

并不是无追求,

无上进之心。

不张扬高傲,

无好高骛远的情怀,

不放纵卑微,

无漂浮不定的心态。

在崎岖的路途上,

搜寻顽强的石子;

在平常的风景中,

寻找独特的点滴;

在暗黑的夜空里,

发现闪亮的星星。

在淡淡的人生里,

改变浮躁的你,

学会举重若轻。

淡淡的你,

是穿戴的衣裳。

淡淡的生活,

是涩涩的茶水,

是飘落下的秋叶,

夹在平凡的书页。

心,

想成功,

淡淡的,

却又不平淡。

有梦想,

是成功的起点。

但不急于求成。

在努力的前提,

如果无能为力,

那么就随遇而安。

如果心无所恃,

那么请顺其自然。

不要患得患失,

学会把握自己;

不要总怀念过去,

认识当下的你;

不要痛恨自己,

发现自己的意义;

不要放弃自己,

有多少人的心里——

总有你。

时间迁移,

淡淡的人生,

无色的白开水,

并不是无味。

只是你,

是否——

知道如何去品味,

学会淡淡,

而不平凡!

诗歌作文 篇6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朗朗的读书声,窗外不时几声画眉鸟的歌唱,夹杂着流水冲击的清脆响声,汇成一副美妙的乐章。我很小的似乎,奶奶便开始交我读诗,那时只知年少,随着奶奶乱读。

我的奶奶,文化水平不高,个子矮矮的,身子很瘦弱,除了那双辛勤耕耘的手,没有什么值得为人所记住。可就是这么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成了我人生中第一位启蒙老师。

记得每天早晨,还没吃早饭,奶奶便从怀里掏出一本《唐诗三百首》,翻开那陈旧却一点灰也没有的纸,找出一首诗,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念给我听:“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流……”,未等奶奶说话,我先插了一句:“这个左一个“谷”,右一个“欠”,该怎么读?”奶奶眉上皱纹略微收紧,迟疑了片刻,又转身走进屋里,翻找了好一会儿,拿出了一本字典。她满是龟裂的手又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她指着一个字说:“左一个“谷”,右一个“欠”,记住了,这个念“yù”。”说着,又哈哈大笑起来,皱纹也终于绽开了。

一天晚上,奶奶很晚回来,一进门就问我:“今天晚上读诗了吗?”我很尴尬,又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不敢和奶奶对视。奶奶似乎也看出了什么,眉头一皱,我知道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奶奶的手猛地举起,我惶恐地盯着她的手,上面还要今天新生的一条血痕。奶奶怒目圆瞪,突然手又缓缓放下,只是默默地把《唐诗三百首》拿出来,又开始像白天一样,耐心地,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交我读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奶奶永远是这样,虽是一个学也没上过的老妇人,却总是保持一如既往的认真,耐心。

诗歌韵味固然浓,却浓不过奶奶一片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