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推荐作文 > 《三国演义》之舌战群儒作文

《三国演义》之舌战群儒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2W 次

《三国演义》之舌战群儒作文

提到《三国演义》中的最佳口才之人,自然非卧龙、诸葛孔明是也!可纵观书中记载,有此才能并大显身手者比比皆是。何以让诸葛孔明先生独占“最”字一说,这恐怕俺得从阅后的点滴感悟说起。

《三国演义》之舌战群儒作文

(一)

自先出现在俺眼前,尚属能言者当属徐庶。他为友仗义出手,惹下命案,不得不改名换姓——单福,在好友司马徽——水镜先生的明示下,弃刘表奔刘备而来。这徐庶,年轻有为,智慧充盈,为友侠肝义胆,且是个不折不扣的孝子。他有志向、有胆识、有远见。惹下命案后,本来投奔了刘表,可共事之后发现,此人并不是自己心中的良君,耽误前程不说,关键是智慧用错了地方,害己害民,不值当!果断之下,巧遇刘备——刘皇叔,先用巧计对其品质检验,果然是可遇而不可多得的良君,随留下辅佐之,共谋大业!

第一战,是刘曹之战,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一举打了个大胜仗,这令曹操非常懊恼!后打听到是一年轻军师——徐庶帮其策划才有此胜利,就想纳此人于麾下。可是这样机智的人怎好说服呢?手下献策:这小子孝顺着呢,他老家一母尚在,把她老人家哄骗于此,还怕那徐庶不自己找来,曹操依计而行。

徐母是深明大义之人,自小教儿的就是忠君爱国之道,此时发现曹操把她哄来原来是为了让儿子归顺于他,老人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利害,任曹操说得天花乱坠,就是不从其计谋。曹操无奈,仿徐母笔迹骗徐庶找来,母子见面,徐庶方知其中诡诈,被母训斥之下,找曹操理论,不料,其母性情刚烈,恐因己让儿受曹操辖制,忠孝不能两全,虽上吊自尽了。徐庶那个悔呀!肠子都悔青了!认为此举既对不起母亲,又对不起刘备。自此,虽身留曹营,却心如死水,不为曹献一策一计,只愿做一闲云野鹤之人,不问世事,就此终老。

俺自小就听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故事,就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不是道听途说,而是亲手翻书阅之悟之!

(二)

再说我印象深刻的周都督——周瑜,青年才俊,风流倜傥,口才也是极佳!放至今日,定是偶像级明星人物。外有形象,内有文采,德才兼备呀!按说这人,毫无疑问,一定是雄才大略,施展抱负,青云直上不说,后世留名定是战功赫赫,成果累累。但不知怎的,阅完《三国》,耳际萦绕的竟是:既生瑜,何生亮呀?不是抱怨,就是猜忌,就他的.诗书满怀来比,真真是气量小了点儿,这却成就了他短暂而不得满足的人生,实属可怜!

我想,周瑜这人,如果身边有三五知己,相互提点,也不至于落到如此地步。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是周瑜不自知而又无人提醒,方落之如此田地。再者说啦,上天不是不厚爱此人,把诸葛亮这样的有才之人放之眼前,如果周瑜能敬之、惜之,而后成为挚友也讲说不起,那将是他生命境界的提升和生活的升华,他却偏偏把这一段佳话酿成了生命的惨剧。周瑜骄傲、自负,容不下诸葛亮的才情比自己高,更容不下身处一世而常常拿他与自己比较的悲哀,郁郁寡欢,不胜消极,看不到他的前程和未来,却只见诸葛亮常常眼前晃,心生烦闷,久而病之,终随夙愿,了却一生。并落下个周瑜是被活活气死的这句令人难受的话,岂不知不是诸葛亮活活气死了他,是他把诸葛亮硬塞在心中,又容不下他,这样的自相矛盾,结局自然如此了!

(三)

诸葛亮——诸葛孔明先生,身居茅庐,踌躇满怀,看透冷暖,不问世事。弟兄三人,兄亲弟恭,相互扶持,忠君之事。虽处逆境而不自卑,虽有才而不自傲,虽有权而不乱用,这“三虽”铸就了他的天随人愿,心想事成,终成大业!

诸葛亮何以担当口才最佳之人,纵观《三国》,感触至深:他的口才,运用的恰到好处,不急不躁,稳中求胜。他的智慧,巧妙之处皆在助刘皇叔定天下的每一场大仗小仗里,他巧借东风、空城之战、七擒七纵孟获……每一战都让人心服口服,赢的霸气,输的服气,深得人心!

诸葛亮为人公正忠贞,天性淡泊,不谋名利,精通兵法,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弄得敌方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用兵奇特,亦真亦假,亦实亦虚。说话前思后想,滴水不漏,真正是脑袋在前,嘴巴在后之人。他行事自然,不做作,不恭维,能主事,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才良将,刘备得之,是何等之有幸呀!

最关键的是,诸葛亮雄才大略而不狂,至死忠心而不悔!他不但身先士卒,子孙三代亦为刘氏江山献出宝贵的生命。其儿——诸葛瞻,其孙——诸葛尚。诸葛亮真的是在气定神闲中,完成了忠君为国之使命,终成名垂千古的一代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