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心象的散文

心象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9W 次

心象的散文1

清晨,耸立的群山中、葱郁的竹林旁、清澈的小溪边,一座古庙依山傍水巍然而立,在晨曦的照耀下显得闲适并雅致。庙门缓缓打开,方丈--像空领先走了出来,尾随的是三个得意门生,此次出行是要入世化缘。他们走下蜿蜒的石阶,踱过了清澈的小溪,走到了竹林间。此时,正巧一阵狂风吹过,竹林随风而动。方丈见了有心考考徒弟们的修为,便问:“你们看这风啸竹林,风拂面,竹轻抖。那是风在动?还是竹在动?”净明跨前一步,答:“风本无象,拂过而灭,眼见当然是竹动。”“万象由心生、皆虚幻,何来眼见?”方丈笑着摇了摇头。净名无语,退了回去。净无答:“如无风吹,何来竹动?竹随风动,是风动”“风?在哪里?是在你眼中,还是在你心中?”净无低首无语。方丈看了看笑而不语的净心“你以为呢?”净心凝思片刻:“万象由心生,万境由心灭。此竹林,风未吹,竹也未动。若动了,只是心动!”方丈抬头远望片刻,颔笑而语:“贪、嗔、痴起皆由心。净心,你的名字还真没有取错,哈哈哈。”说完,大踏步走去,三个徒弟低头凝思片刻,忙紧随师傅而去……

心象的散文

欲望许是风!无声息,却锋利;乐而撕去仁义本性,怒而狂嗜道德伦理。狂风肆虐后一片狼藉,再回首只留下遗憾与声声叹息。这风,是在你眼中?还是在你心中?人生要像竹,竹有节,有千节;雨过而不浊,风过而不折。不能为一时之眼见、之心动而丧失千千节气。爱情许是风!风无常,也无相。来时喜,因它绕指缥缈;去时悲,因它锋利似刀。微风过而时光流走后,低头望处只留浅痕一片。这风,是在你眼中?还是在你心中?做人要像竹,竹千节,心却空;古人有云:竹心虚、空是我师。虚心会让自己更加正直,心空才会心无杂念,不被任何所驱。贪婪是风、满足是风、狂傲是风、自卑是风……所有这一切存在与空间、而不占有空间的隐体皆是风。他们都会寄生在人或事的后面来左右你的情绪,让你随着它而喜、怒、哀、乐。其实……没有什么人或是什么事能让你去喜、怒、哀、乐,能让你喜、怒、哀、乐的只是你自己的那颗心。风还在不停的吹,我们还在像竹一样的不停随风左右摇动,因为……我们的心有所顾、舍不得放下。也许……我们应该学着放下,或者……我们必须学着放下……

心象的散文2

诗言志。翻开诗歌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很多优秀的诗章都以其匠心独具的意象构设传达着诗人的人生观与价值理念,描绘着诗人心灵世界的美丽风景,实现了客观物象与心灵图象(姑且就让我们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理念就称之为“心象”吧)的和谐与完美的统一。这一文学现象,中外皆然。初中语文第六册中的《外国诗两首》即是很好的一例。

两首诗作的作者都是享誉世界的诗坛巨擘。“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平淡的物象一经妙笔生花般的描绘与渲染,便升华为一个激荡人心的美丽心象,具备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莱蒙托夫是俄国文学史上继普希金之后又一位杰出诗人。《帆》以艺术的形式展示了诗人的人生理想与人生渴望。作者借助于茫茫大海中祈求风暴并与风暴海浪勇猛斗争的孤帆形象,抒发了对战斗的、奋斗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它完全可以看成诗人的人生理念与人生宣言。透过破浪前行的孤帆英姿,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年青英俊、风流潇洒、拼搏进取、生龙活虎的弄潮英雄的形象。诗人愤怒于黑暗的现实,不满足于安逸、平庸的人生,不满于风平浪静的生活;他渴盼自由,渴望奋斗的、一往无前的人生,呼唤充满激情、激昂雄浑的生命乐章。而这一份灵魂中最为壮美的风景正是在对“帆”这一客观物象的拟形绘神中“借题发挥”的。

《萤火虫》也是这样。其作者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

萤火虫是渺小的,但在诗人的笔下,它同太阳、月亮同样伟大。它没有因渺小而自卑,而是服从“内在的力量”——这份内在的力量当然应该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一种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强烈渴望——认真的而充满自信的生活,为自己点灯,为自己照亮前行的路,勇敢地冲破眼前的黑暗与迷雾,勇敢地把自己微茫而富于个性的光芒洒向世界。

诗人借助于“萤火虫”这一物象,展示了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和思考,传达了一份深刻的生命哲理,折射了自己的人生理念与价值取向:不因为渺小而放弃生活,不因为渺小而放弃生存,不因藐小而不言奋斗,而是坚守自己的个性,自强自立,乐观自信;虽非顶天立地、光芒万丈,却也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的确,对于人生而言,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拥有一番惊天动地的辉煌与潇洒,而只能在平凡与平淡中抒写自己的人生篇章。然而,生命不在伟大与否,而在是否认真、快乐地生活。如何面对我们一如萤火虫一样渺小的人生,自强而自信地谱写我们的人生篇章,这首诗应该能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这两首诗,于平淡与平凡的物象中浸润着浓浓的诗情与诗味,凝聚着厚重的人生与生命哲理,萦回着生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描绘客观物象时,这两首诗均挖掘并抓住了客观事物具有喻象意义的某一特征,并移情于物,对之予以简练而传神地描绘,从而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形象的诠释了自己的人生观,借之展示了一段美丽的心灵的风景。读之,我们仿佛在聆听一首自强不息的生命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