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一百封家书散文

一百封家书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6W 次

《一百封家书》这样一个题目,很能勾起回忆。

一百封家书散文

学校刚毕业,离开家在外地求生的那些年,一封封家书,寄托着思念父母兄弟,思念朋友师长,思念故乡山水的深厚情怀。每月一封,薄薄几页信纸,洁白的底色上一行行方方正正的汉字,雷打不动地让绿色的信使带上问候飞向远方。

信里倾诉最多的是自己的工作,询问最多的是远方的现在。絮絮叨叨的文字,说不尽生活的酸甜苦辣,讲不完回忆的亦真亦幻。如蝌蚪般灵动轻盈的文字,满满承载那许多温馨的生活画面,畅谈不完一个个打动心扉的故事。

记得那时候,住在单身楼的年轻人,收到家书很得意。传递心声的信纸宝贝一般叠得整整齐齐,轻轻放进抽屉,同时再翻阅一下以前的家书。抵万金的感觉在读信时清晰地写在脸上,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一种安慰和温暖的想念会让年轻的心,在每个孤灯陪伴的夜晚,在每次染恙卧榻的时候,在下班踏进单身楼暗黑的楼梯时,踏实坚定,充满力量。

我的父亲,一个退役老兵,骨子里有一种对党的无上敬仰,对生命的无限敬畏。他给我的回信绝对铿锵有力,指令明确。谈及儿女私情,他会高瞻远瞩地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什么热爱本职工作,什么团结同事、尊重领导,什么舍小我顾大家,都是必须温习的功课。我对父亲的感情又崇拜又亲密,毫无原则地接收他的思想和教育,后来的晚婚晚育、标准公民就是最好见证。

我们企业属高危行业,从粗放到精细,走了很多弯路,但也让血的教训奠定了稳步向前的基础。家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很流行报喜不报忧,全国各地支援三线建设的有识之士,齐聚西北大地的兵器之家。奉献宝贵的青春和滚烫的汗水,吞咽万般艰难和千种心酸,飞鸽传书却只衔走斐然的成绩和巨大的光荣。

我的一位老同事,南方人,属于长辈级了。他退休时,老家已经没有直系亲人了。他留在工作了一辈子的西北大地,一同留下的还有他一直保持每月写一封家书的习惯。没有邮寄的地址,写好了便划燃火柴,双手合十,默念数十分钟,冥思黯然之际,遥寄给天堂的亲人们。庄严的表情含着浓浓的怀念和敬意,烧成的灰撮起装进精致的小瓶,也装进对亲人承诺的好好生活,认真做人的淳朴心愿。

我的一百多封家书,寸步不离地随我搬了三次家。装过花花绿绿糖果的铁皮盒子成了寻找记忆的家。糖果好闻的甜香染上墨水独有的涩酸味,给每封家书渡上诱惑的呼唤,回到从前,回到逝去的美好,回到歪歪扭扭走过的日子。家里没有比它们陈旧的物件了,高高蹲踞在柜子的顶部,看着我做饭,拖地,上网,觉得是父亲的身影在身边,还有兄弟朋友的调侃在耳边,伸手就能摸到的音容笑貌,陪伴我继续明天的路途。

拿起手机,打开电脑的`随意和方便,取代了书写家书的习惯。伏案字斟句酌的认真郑重,成为遥远的画面。想念的心思在某些时候,突然萌发。忍不住尝试给儿子写信,恨不得把自己一肚子的话倾诉,告诉他自以为是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以及舔舐伤口、自我疗伤的方法,感动的自己都想哭的信,做贼似地放在他书桌上,静观其变。直到有一天,儿子的爸爸告诉我,他拆都没拆开,你别费劲了!从未有过的失落和挫败,包围了我。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迟暮,可能不太恰当,但当时脑海里涌现的确实是这几个词。个中滋味,只能自己去品。

大数据扩张时代,网络区域覆盖的无所不及,便捷了人们的出游行走,购物社交,经济活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网络密不可分。人和人的交往少了距离感陌生感,智能化的沟通,让信纸退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些温暖过人心的纸张,那些慰藉过离家的人的文字,永远不会从记忆里删除,它稳固的地位更是先进的技术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