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孩子,你说你信佛散文

孩子,你说你信佛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1W 次

曾有人问寰普禅师:“如何是境中人?”禅师答道:“退后看。”虽然问的是如何看环境与人的问题,但涉及的却是高深莫测的如何看问题及如何悟道的问题。用宽阔的目光看人看物,就会少去许多争执。退后再看,距离增加了,就无须看得太清了;视野开阔了,心胸亦随之宽广。矛盾放在大环境下,就容易被稀释。难怪人们会感叹:“退一步海阔天空。”

孩子,你说你信佛散文

这是我在网上浏览旁人的博文时看到的一段话。他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美是要有一定的距离的,面临一幅油画,逼得太近,满眼就只剩下斑驳的丑陋了。反过来说,就是人们常说的老话“当局者迷”,因为,关系太重,难免障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对于佛也是如此。

比如,佛,本是关怀人生的,怜悯生之苦难的,如果只是寻了个“空”的出路,厌人厌世、弃世出世,却说“这是大因果”。于是,有人入迷,迷得深了,近乎抑郁,急得孩子的父母(一个网友)求我:和他谈谈吧,或有救。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佛慈悲,老衲只好出山了:

孩子,你说你信佛。你又说,“所以,我厌倦,我孤独,我苦......”。

孩子,人生就是一个旅程,你却背负了一种信念的包袱压在你稚嫩的肩上,厌倦的你无心无力去欣赏沿途的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孩子,信念应是一只杧杖,于我们在崎岖中寻路,在草莽中驱蛇,在荆棘中前行,因为一个“空”字,你却抡起它砸碎了一切,无论丑美,或因为丑,你不再相信任何美的存在,譬如:爱情,婚姻,家庭,正义,诚信,朋友......你是孤独的,盲目的孤独和孤独的盲目。

孩子,孤独或是一种正常人的正常的境遇,但它不属于你,它应是春花落后萧萧的秋风,它应是白日喧哗之后静静的夜,它应是闹市角落里的茶舍,它应是劳顿过后的休闲,它应是高潮消失随之而来的慵倦,它应是过来人对往生的回味,你无资格孤独。你却年轻,正是风华正茂,如日中天,搏击应是你的常态,阳光应是你的心情,美丽应是你的追求......你的孤独只是一种作茧自缚的无助。试试吧,孩子,当你对生活露出笑脸,生活就会马上对你张开她的怀抱。

孩子,你说你苦,实际上,你并不苦,还可以说和许多的孩子比你是个幸运儿。你学业有成,事业稳定,父母康健,家庭和睦,爱情正频频向你招手......可你在拒绝。境由心造,你是心苦。真苦的人,却不这样,记得一个命运坎坷的残疾人说过的一句话,“有人问我,怎么总见你大笑,我说,生活是苦的',我加点糖,让它不那么难咽。”他,或许并不苦,起码在他的脸上,心中,语言里。

孩子,听说过吗?“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

佛劝人为善,渡人渡己,渡到宽容、大度、怜悯、忘我,才是人生的彼岸,不是空,不是来世,要修行现在。是的,佛讲“色不异空”,但,还有一句是“空不异色”,白光的质里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缤纷的繁华,不异于“空”的白光却给人以光明和温暖。人生天地间,顶天立地,绝不是一个“空”字打发得了的,如果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倒也罢了,可三十的人,以愁苦为人生观,以虚空为世界观,则是可怕的,也是可悲的。而立之年了,我们拿什么来支撑这个“立”?阿弥陀佛!

佛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才是正信。如果佛法离开了世法,就成了空中楼阁,那就会堕入迷信。故曰,信佛之人要破执著,一破小乘执著,二破外道执著,三破菩萨执著。首先要破我持,那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如果,我都郁闷得这样了,学法何益?礼佛何用!这就要反省,我们为什么去学佛?跳出佛法看佛,你就会发现它的美了,这个美就是一种超脱,不是自闭;是自善善人,不是怨天尤人;是敬重生命,绝不是自暴自弃。对任何事物的欣赏,请不要离得太近,包括对慈悲的我佛,不要迷信的钻了牛角,那才是自找苦吃,苦哇!

坊上流传“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知道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不?看看他活得那个时髦、那个热闹,那个令我们羡慕的滋润,据说他将要去大学做教授了。你却去苦自己,傻不?孩子,只要“佛祖心中留”,尽管去“酒肉穿肠过”吧,谁愿说谁说去,不辜负生命,活好自己才对。白驹过隙,来世一场,容易吗?但要做一个好人:可以入俗,且不可逐流;可以利己,且不可损人;可以不受人欺负,但,不要欺负任何人。

孩子,早上起来,拉开那厚重的幕帘,推开那扇窗户,对着东升的旭日来一个深呼吸,或长吟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告诉蓝天和大地:我来了!

你会感觉到,这世界真美,活着真好。

有一个故事,或许可以点化你: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踏水车,无相禅师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静心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无相禅师含笑地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属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没有了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就可以看破红尘出家了。”

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可说明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红尘俗世的潮流冲走;假如完全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因此,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淹没,使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的正确态度。”

青年听后,欢喜不已地说道:“禅师您这一席话,真叫我茅塞顿开啊!”

修一世佛,做一个人。 我不反对你信佛,可“如何做境中人?”却是个大问题。

放开是福,阿弥陀佛。“心田不长无明草,觉苑常开般若花”,孩子,祝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