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十片泡泡糖散文

十片泡泡糖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W 次

我的女儿出嫁了,家里就空了许多;其实女儿有一段时间不来家了,空的感觉却是突如其来。空了的心中原来并不能信息归零,有些东西怎么着都在。或者应该说,当心灵充实的时候,那些东西压在心灵这个箱子的底层,跟沉睡了一般,当把一个叫“女儿”的硬盘拆去,底层的东西就解封了。苦苦涩涩的感觉,弥漫着一股好闻得要死的泡泡糖的香味。

十片泡泡糖散文

我实在是个很无能的人,我甚至怀疑当年能考上师范学校就是因为无能,不是无能,怎会沉迷这种让人一辈子啃鸡肋的考试呢?

因为无能,年过而立的我,家里一贫如洗。有一个女人跟了我,我甚至潜意识里都不敢认为她是我的妻子,跟了我这样一个猥琐的人,也能算为了人妻吗?但她为我生了两个好孩子。

我的工资很低,在女儿出生的时候,每月能拿70多元。原本贫穷的我这时却被一个小人算计了一下,他借计划生育的大旗连着四个月每月扣了我50元的工资(当那个小人第五个月还在惯性扣钱的时候,我这个怯懦之人拼死捍卫了一下自己,于是没有再扣)。我反应到我是个极无能的人的第一个证据就是当全周溪镇的人生了第二胎都没事(那时国家政策允许农村人生二胎)的时候,我却被一个仅仅是当了个校长的小人生生扣了200元,以至我的儿子黄皮瘦骨、女儿营养不良地跟我受苦。那个瞎了眼的女人因为跟了我,莫名其妙地被人割了一刀,躺在窄窄的木床上被瓦缝里滴落的雨水淋着。

我的那些工资,还要养着一个在湖北读书的大学生,那是我三弟。自然也是因为我无能,他的日子过得好苦。

有一年,驾船的表兄来我校看我,送给我一支水笔芯,我很高兴,觉得这东西很实用。表兄告诉我说:汉正街,这东西才卖不到两毛钱一支。这时我心中某种东西苏醒了:两毛钱的东西,在我们这边五毛钱好卖呀!

过年的时候,我的大哥要去县城,我就把心中一个心思向大哥说了,要他看看县里有没有地方可以买到两毛钱的水笔芯,我想做这个“生意”。

大哥回来答复我:水笔芯没有,但卖其它笔的很多。

此后一次坐船来到县城,根据传说,来到大哥说过的卖好多好多笔的地方。哎呀,原来世界变了,县里如此繁华,这么多的东西你想买什么都行,而且都十分便宜,家里卖三毛钱一支的圆珠笔,这里才批八分钱一支!

我咬咬牙花十多元买了各种文具回家,在那个漏雨的破屋门后摆了个不到三分之一平方米的摊子。守摊子的人,是孩子的母亲。一挂一个国编教师家属的“好”名声,比一般农民过得还苦。守摊子的时间,是她用星星、月亮下的汗水换来的。

于是我们“有”了钱。后来,孩子的母亲把“商店”装在一个印有“优秀教师”字样的马粪纸做芯的塑料包里,骑一辆他父亲给的旧载重自行车,去各个中小学兜售文具和食品。

所谓食品,一开始只是片状的泡泡糖。那时的农村,还是刚刚开始出现这玩意儿,因为食物的匮乏,泡泡糖十分受孩子的欢迎。其实,这也真是好东西。一毛钱买一片,可以享受半天的吃福。就是大人,也会被那股独特的香气所深深吸引。可以说,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绝不会说泡泡糖的香气不是最好闻的香气。

我的孩子很“有”福,赶上了这个“好”年代。

人常说:马瘦毛长,意思是人穷了,就很可能变得没有志向。这话,对我来说简直对极了。

我的两个孩子,生长在卖杂货的“老板”家里,却没能好好地享受“荣华富贵”,他们的铅笔、小刀、橡皮、本子也跟别人一样,虽然有,但十分有限。他们尤其不能随心所欲地吃泡泡糖。我的.印象,两个孩子,都很少吃零食,从没有私拿过家里一分钱。我不知道他们这样的“好”习惯是怎样养成的,我只知道,我们两个人,从没有鼓励过孩子“消费”,骨子眼里认为“浪费”很可怕。

于是,我本文的话题上的故事出现了。

那天,我们四个人从学校沿着田径小路回家。我那一贯口齿伶俐的女儿这次却没有像百灵鸟一般快言快语,因为她口中在嚼着一块泡泡糖。

我突然敏感到她一个小时前也在嚼泡泡糖。于是我问:“妹子(我们对女儿的特有称号)啊,你怎么又是吃泡泡糖?”女儿显得有些惶恐,回答:“我嚼了没丢,留到了现在。”

“哦”,我随口蒙她:“你不只买了一片。”,我假装了毋庸置疑的神情。

孩子的声音小得像蚊子:“爸爸,我买了两片。”

孩子那个无能又无耻的爸爸竟然把声音加重:“两片也不止!”

“三片。”孩子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十分的害怕。

“三片也不止!”那个“男人”在运用自己的“智慧”现场审案。

……

“十片。”可怜的孩子最终说。

“十片也不止。”“审讯”伎俩还在继续。

“就是十片。”孩子的泪珠滴下来了。春天的风不做声,树上的鸟儿不做声,草里的虫子也不做声。孩子的妈妈不做声,孩子的哥哥也不做声,大约他在庆幸自己没犯“错误”。

那个无耻的男人,竟然没有敏感到自己的下流,还为自己“审案”的智慧暗自自豪。那事的缘由大约是这样:女儿实在太喜欢泡泡糖,在家里某个地方(或许就是地上)拿了一块钱,在学校某个小商贩处买一块泡泡糖,贪心的小商贩,竟然不找钱,只给了她十个泡泡糖。

因为女儿一贯的乖顺,我到底没有许多责怪女儿。

无知的我,没有什么感觉,只知道教育孩子要勤俭节约。却不知是什么东西,像锐刀一样把这件事刻在我的心。

女儿到底嫁出去了,不管怎么说,是脱离了我这个从来也没有脱贫的家。愿他们过得比我和她妈妈好。

说起来我一辈子“教书育人”,其实,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我都不配这个称号。一个可以被贫穷整得失去善性的人,是十分糟糕的人。

在没有女儿在身边的日子,在思念女儿的时候,十个泡泡糖的往事就从心里钻过我庸俗的肉身,袅袅地冒到我静坐的空间,使我警醒,使我自律,使我善心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