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初中散文《马》的教案设计

初中散文《马》的教案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5W 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既有散文的语言,也有说明文信息的小品文。针对这些特点,我把《马》的教学设计成了两个板块:作散文读、作说明文读。即“一文两读”。将课文从体裁的角度进行两次阅读整合,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情感精神有双重把握。

初中散文《马》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学习“一文两读”的学习方法。

3、了解作者布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展示书法作品:学生用小篆和隶书写的“马”及教师用楷书在黑板上写的“马”。

要求学生说出三个“马”字分别属于哪种字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语:时代不同,“马”的写法也不同,这是汉字形体演变的结果;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马。

二、作者简介

布封,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贵族家庭出身,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三、读“散文”──选点寻“美”

这一板块是侧重于用学习散文的方法,意在学习语言、体验情感,感受好马,并做一定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发现文章文笔的优美之处,由读入情,由情入理。其基本步骤是:

(一)跳读课文,从描写的角度讲读文本的美。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绘马的雅词与描绘马的妙句并积累,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大量贴切而生动的形容词与描写句所产生的美。

(二)品读课文,从情感的角度品析文本的美。

问题探究:文中写了哪两种不同状态下的马,在作者的笔下,它们各有什么特性?

明确:写人类驯养的.马,表现了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写天然野生的马,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

情感投射:对马的情感正如散文的“神”,将作者的体验与感悟,淋漓尽致地传达给读者:人类能否因为拥有超过其他动物的智慧和物质手段,就有权主宰其他生命形式的存在方式,甚至主宰它们的生死呢?

(三)背诵句段,从句式的角度讲解文本的美。

文章句式优美,长短相间,很有节奏感,使表达轻松、自由。可要求学生背诵最喜欢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并作仿写(说)训练。

小结:这一板块中,教者将“读散文”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三个步骤,实际上是要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感受课文散文化的美点,进行人格品质的熏陶。

四、读“说明文”──整理练笔

这一过程侧重于学法的渗透,让学生充分地活动,通过列表格比较获取知识,通过写解说词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语言的运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目的在于让学生整理知识、获取信息,并作小"说明文"式的练笔。

第一层次:读课文,了解科学小品文在说明手段上的特点。

1、找出每段的中心句,进行点评。

2、重点阅读第五段,通过与其它几种动物的比较,用图表的方式、平实的说明马的身材、颚骨、眼睛、耳朵、鬣毛、尾巴等外部特征。

第二层次: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要求是选取某一段落,以解说员的口吻写一段解说词,多角度介绍马。如家马、野马、好马、有人性的马、懂感情的马、千里马等

五、整合理解,交流感受

提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愿意作人工驯养的马,还是自然界的野马?

”结果显示:97.7%的学生都选择做一匹野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纵观全文,作者布丰对马饱含赞美之情的。无论是的野马还是人工驯养的家马,无论是天然奔放具有美质的野马,还是拥有忠诚的家马,在作者心目中是没有彼此高低的。做一匹野马很容易,做一匹对社会、家庭有贡献的家马则很难,当很多人向往野马的无拘无束生活时,是否更应该敬佩那些默默无闻地为人类服务的“家马”呢?

六、延伸拓展

用多媒体展示梁晓声《如果我为马》中的片段,学生齐读。

七、课堂小结

本文既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礼赞自由的优美散文,它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两种马的特质,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实为文质俱美之文。

八、布置作业

找出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语句(段)抄在读书笔记上。

教学反思:综观教学过程,“读散文”中侧重于老师的教,“读说明文”则侧重于学生的学。这两个板块不是平均分配,而是为了分别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这种解读文体的阅读形式,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文体的比较把握、综合理解。

于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