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散文欣赏:往观泉林

散文欣赏:往观泉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4W 次

泉林景区在山东泗水,不仅具自然之奇,而且有文化内涵。名泉七十二眼,泉之大者数十,小者多如牛毛,被《山东通志》记为“山东诸泉之最”。这里是泗水之源,泉林的四个泉池统而称“泗”。泗水之河道经圣城曲阜、名郡兖州南流进入淮河,千百年来闻名于华夏。儒家文化源于曲阜,其文化符号被称作“洙泗”,可见,泉林还是传统文化的发源之处。

散文欣赏:往观泉林

本人对泉林的知晓,始于我的文友、泗水文化学者程琨。我从他博客上看到关于泉林的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知道那里泉多物古,康熙、乾隆驻跸过,还有可与赵州桥、卢沟桥相提并论的古卞桥,便产生了神往之感。后来沿日东高速公路东行,见山影相叠处有个标“泉林”的路口,很想顺道一览泉林景区风采,惜那天时间紧迫,未能如愿,只好回来梦那山水间涌出的泉水。再后来,一个晚辈自泉林运来一些养殖的鲟鱼,送我几条尝鲜,我也就因这生长于河流源头、名贵而又环保的鲟鱼之缘分,与泉林间接搭上了钩。

真正去泉林一观,则是今年三月初。借去曲阜东站送人的机会,特意驱车前往。并非自高速公路泉林路口前往,而是从曲阜沿327国道东行近50公里,直达泗水县的泉林镇。这一路地势平坦,并无山峰入眼。即使是泉林景区,也不是此前想像的泉在山间。就连那个《水经注》等古籍记载着的陪尾山,也只是一个高仅数米的小石冈。原来,泗水县南、北两侧皆山,偏偏中部地势平坦,我们一路所行正是这走廊似的地段。

泉群前面,齐整的石台之上,立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四柱三跨,石基木柱,斗拱排列,金黄琉璃瓦,坊额书“天下奇观泉林”六个大字。牌坊以里,便有一个阔大的泉池,数米见方,石砌护栏,泉水清澈,石牌刻“红石泉”三字。此泉自底部喷出红砂,如星似霞,故名。

我把整个景区概括为一路、二区、三湖。一路,即自牌坊向北笔直伸展的主干道,此道前穿华美精致的.石建御桥,中连高大巍峨的乾隆题记碑,后接清代乾隆驻跸的行宫遗址。一路中分二区,东区有位于陪尾山和玉泉山之间的紫金湖,西区有前后呼应的金荷湖和昭阳湖。

景区泉眼遍布。印象深刻的有趵突、珍珠、黑虎、涌珠、甘露等泉。泉水自地下涌出,或如成串的珍珠,或似成片的玉球,或像鱼吐的水花,或像蚊踩的水点,或悠然慢起,或快速生灭。泉水汇为深溪,清澈透明,碧如翡翠。溪草随水摇曳,清亮成徐志摩优美的诗句。溪水潺潺汇入湖中,静成仙女的妆镜,而后启程下行,纳支流之水,浩荡流淌,最终汇入大海。园中还有一株银杏树,苍劲高大,经一千五百余年而生机不减,被视为神树。另有明清碑刻静立于绿松翠柏间,留存着皇帝巡幸的痕迹。

乾隆题词碑,镌刻着这位九至泉林的皇帝撰写的《泉林记》,文中记述了自己作为帝王对泉林由向往到新览的过程,点名泉林既是泗水之源又是儒家文化之源,认为古籍关于“子在川上曰”所记之处当在泉林,最终归结为文化与江河一样万古不灭,这也足以说明古代统治者对于教化的高度重视。

当街选一饭店品尝鲟鱼和虹鳟鱼的美味,再带几条活的回家自己做着吃。返程经南部山区在泉林入口上高速公路。惜程琨先生已经逝去,物是人非,来泗水无缘再见故人,只叹人生短暂,不能随江河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