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问答 > 求中考语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求中考语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1W 次

①年轻人差不多都爱读诗。拈几首有兴趣的,譬如喝水,三下五除二,咕嘟几下,解渴了事,这是一种读法。另有一些人,古代有欧阳修、苏东坡,近代有康有为、梁启超,当代有钱钟书、程千帆等,他们年轻时读诗,“灯下读诗兼品味,识来妙法与甘辛”,譬如饮茶,慢斟细啜,品出滋味,直欲舌夺精髓,这也是一种读法。与前者相比,后者不但能知其妙,还能知其所以妙,所以,有些评论家将这两种读法分别称作欣赏和鉴赏。

求中考语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②识法,就是知其方法。以诗为例,例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欣赏者的文章可以写出上千个字,说意境如何优美,诗情如何动人,可能对读诗者会有一些启发,但要使读者真正读进这两句诗,还须教人以诗法。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这里“两个黄鹂”是两个点,“一行白鹭”是一条线。春日景色无奇不有、无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写,他选择了两个点、一条线。这就是诗歌刨作中常见的用点线经营诗境空间的方法,叫“点线经营法”。用此法如果能读出唐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如点由上落下,“黄河”如线自西往东,那简直就大彻大悟了。

③十四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作者对宫女的深切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倒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之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浓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来叙述描摹,何能简约精妙如此?

④读诗识法,虽非易事,但只要有好书或老师点拨,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必须广泛阅读和深刻理解诗歌名篇,有意识地多读多思考。其次,须识活法。若学一法便拘泥一法,学一句咬定一句,不能融会贯通,终究难免东施效颦、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这清楚地说明了读诗与识法的关系。

  阅读题:

1.细读第①②段,概括加点词“欣赏”与“鉴赏”的含义。(4分)

2.“东施效颦”讲的是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东施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着眉头,结果显得更丑。现在常用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第④段中的“东施效颦”在本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3分)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诗歌创作中常见的“点线经营法”,下列诗句中运用此法的一项是()(2分)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作答)(2分)

5.作者认为:“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1.“欣赏”指读诗只凭兴趣,领略意境和诗情的动人(2分,“凭兴趣”、“领略意境和诗情”各1分):“鉴赏”指读诗兼品味(不仅知其妙,识得妙法(还知其所以妙)(2分,“读诗品味”、“识法”各1分)。(共4分)

2.指读诗学一法便拘泥一法,不会融会贯通。(3分。意思对即可)

3.C(2分,“落日”是点,“长河”是线)

4.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共2分)

5.赞同,只有识法,才能深入理解诗歌,得其情味和意蕴。不赞同,开卷有益,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只要去读,就会有所收益。(共4分,说出“赞同”或“不赞同”1分,理由阐述清楚3分,言之成理即可)

  湖北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想象的原则》

常有朋友为人际关系而烦恼,也有意无意地向我求教。我总是说一些与人为善的话来安慰他们,其实,我自己也常常为这种事情弄得情绪不安。从小就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特别对不喜欢我的人和我不喜欢的人,没有特别的办法。也许,这种感情用事,说成优点,叫做重感情讲义气;说成缺点,叫做意气用事,不能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反对自己的人。

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却要干事情,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头,也得了一些教训。首先要讲三点: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千万不要以为和你过不去的人是世界上最坏的人;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解决了纠纷才能干其他事。有了这三个定量估计,就会做到干事情第一,人际关系第二,非到万不得已,不将事情放下来搞“自卫反击”。从我个人的经验,工作以来,处处有人际矛盾,矛盾造成的局面无非是顺境或逆境,顺境多干事,逆境多读书,没有永远解不开的疙瘩过不去的坎儿。回过头看,当初想争个是非曲直,真理黑白,到头也没有个“结论”,大多是“过去”了事。所以,我发自内心认为,干事情第一,人际是非永远别想泾渭分明“有个说法”。

没有说法,也不是没有规矩。书上讲的都是正面道理,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都是负面的做法,(特别是与你过不去的那一位,对不?)我想,我也有点底线,这几条底线可以用交通规则做比喻,不能保证永远不陷于人际纠纷,不能保证在纠纷中无往而不胜,但是一般地说可以做到“不翻车”。我不会开车,没有驾驶执照,所以,这是想象的原则:

各行其道。与你发生纠纷的人,也许让你痛恨的是他背叛了你,拿你当了垫脚石,抢了你的成绩当他的功劳,总之你遇上个痞子,制造了叫人难以相处的纠纷,更有让你难忍之痛。首先一点,鹰有鹰道,鼠有鼠道,千万别“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各行其道,保自己不违章,握紧自己的方向盘,先稳住神,开正道车。

开好自己的车。你开车正走着,突然上来个超车的主,人家车新,名牌,有来路,有背景,财大气粗。好了,别眼红,别羡慕,也别看不惯。眼红会让自己走神,羡慕会让自己掉价,看不惯会让自己乱了方寸。现在马路上,开好车的“二把刀”最多。谁能把自己的车开到头,开得久?不看车,要看开车的人。

不当拖车,也别让别人拖着。车要自己开,这是司机的本分,在人际关系中,把自己拴在别人的车上(一般是某位上司),或者是要别人挂在自己车屁股后(当自己有点小权力),这是许多人习惯性的做法,结盟拜把子,绑在同一辆战车上。其实,这种做法可能暂时省心省劲,但翻车下沟的可能性也最大。

不闯红灯,也别扎人家的轮胎。有时是自已技不如人,有时是人家有后台有背景有势力,你吃了亏,下了岗,心里不服气,喊冤也没人理。咋办?认命!这一局输了,不是一辈子完了。

回家待着看书,找个新门路重来,千万别心急上火闯红灯,更不要暗中下绊儿扎人家的轮胎。

可以认输,不可下作,做出叫自己摆不到桌面上的事,就没有下一回了。

上面这四条,我认为是底线,不保赢,但能让自己不翻车。这也许只是想象的`原则,行不行得通,瞧你自己了。其实,我也是最近遇到烦心的“人际”问题,沉下心来想,给自己想出这些底线,约束自己。

先管好自己,在所有的人际纠纷中,这是底线原则。

  阅读题:

1.作者在文中阐述了怎样的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3分)

2.文章的开头说“常有朋友为人际关系而烦恼…其实,我自己也常常为这种事情弄得情绪不安”,这里所说的“烦恼”和“情绪不安”的原因是什么?(3分)

3.请简要回答作者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总结的经验教训和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

①经验教训:

②具体措施: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四条“想象的原则”。(4分)

5.读了本文后,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和教育。(3分)

  参考答案:

1.答案:首先要管好自己,约束自己,把事情做好。

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要点: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不能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反对自己的人)。评分: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千万不要以为和你过不去的人是世界上最坏的人;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解决了纠纷才能干其他事。②干事情第一,人际关系第二。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答对得2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①各行其道;②开好自己的车;③不当拖车,也别让别人拖着;④不闯红灯,也别扎人家的轮胎。评分:本题4分,每个要点概括准确得1分。

5.答案要点:①要管好自己,约束自己;②要与人为善,多干事情,多读书;③当出现矛盾和纠纷时,要冷静思考,妥善处理。评分:本题3分,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