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古代军训

古代军训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8W 次

古代军训

新生开学季总离不开“军训”二字,对学生时代而言是如此印象深刻。那么军训的传统从何而来?我们又为什么要军训呢?

周礼·保氏》中如是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是我国最早有关“学生军训”的文字记载。

在中国,学生军训可谓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夏商时期。根据记载,在商代时,由于诸侯间战争的增多,统治者对军事训练日益重视,除了对正规军队进行训练外,还通过学校对各级贵族进行军事教育,主要内容有射、御、舞等,其中的舞,指的是对兵器操作的演练和军事体育锻炼。

至西周,官学分“国学”与“乡学”,并有“小学”和“大学”两级。其中的“大学”,即以“六艺”为标准课程,“礼、乐、射、御、书、数”成为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其中的射、御,即为古代的军训,教师一般直接由军官担任。《周礼·保氏》中如是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是我国最早有关“学生军训”的文字记载。被后世尊为教育家的'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将射御之术看的与礼乐教化一样重要,《孔子驾驭·观乡射》就记载了孔子教射的内容。

至秦汉时,统治者对学生军训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随着儒家学术被奉为正统,“六艺”也变身为儒学六经,军事教育内容消失。再至隋唐,科举制度逐渐盛行,国家教育的重点也由学武转为修文。武则天时,文武科举分开,文举不考武艺,为谋取功名,学子无暇学习军事,军训渐被弃之不顾。

至宋,重文轻武的趋势更加明显,统治者“兴文教、抑武事”,武将的地位被文官全面超越,学校军训几乎已彻底消失。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近代,到清朝国门被西方列强强制打开,方略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