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语文的表现手法

语文的表现手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42K 次

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渲染等。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语文的表现手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语文的表现手法

散文表现手法:

一、象征

象征是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和格式是:用……象征……,表达作者的……之情。如: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坚强无畏、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表达了作者对勇敢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赞美,并以此鼓励民众勇敢地投身到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

二、托物言志

所谓托物言志,就是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具有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和格式是:借……来表达作者的……愿望。如:郭沫若的《雷电颂》,借雷电勇猛、雷霆万钧的战斗气势,表达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三、对比烘托

对比烘托就是将别的事物同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衬托。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和格式是:用……和……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或:用……来衬托……,突出事物的……特征。)如:朱自清的《绿》中写山、写岩、写亭、写天、写草都是为了衬托梅雨潭的美;而写梅雨潭又是为了衬托出梅雨潭的绿的美。

诗歌表现手法:

一、情感态度角度

题型:1.诗句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诗句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3.诗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阐述什么样的哲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解读:反复阅读诗句,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层含义,结合诗歌主旨、意境和创作的时代背景等来分析。如“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诗人先写“地”“鸦”,而不写“月”,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受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鸦可见,即使诗人没有明写“月明”,我们也可以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这两句是实写“地白”“栖鸦”,虚写“月明”,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同时又暗扣“望月”这一诗题。

答题要点:表现手法+抒发的情感。如通过对比、欲扬先抑、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衬托等表现手法,抒发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建功立业之豪迈,离别思乡之愁绪等。

二、意境形象角度

题型:1.描述诗句中通过表现手法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其中的含义。2.诗句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3.诗句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塑造了怎样的形象?4.对运用表现手法来描绘画面、情境的诗句进行扩充性描写。

解读:我们要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句中的景物和形象,体会诗歌中的情境、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诗人在描摹细致委婉、隐秘难言的情感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或衬托。如“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清江引秋怀》)中,前两句道出诗人的.思乡情。然而这种思乡之情有多深有多浓,诗中并没有直接表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一组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因为他要衬托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显然,这里用的是以景衬情的表现手法。

答题要点:意象特点+表现手法+深层含义。

三、整体分析角度

题型:1.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从表现手法上对诗歌内容作整体分析。

解读:根据诗歌内容,可侧重赏析诗句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群争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答题要点:表现手法+描绘的情景+抒发的情感+表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