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课文 > 早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早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2W 次

《早》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文中借梅花“开得早”,赞美的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人们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东风第一枝”。

早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备课时,我首先考虑到,既是“以物喻人”,那么只有让学生体悟到“物(梅花)”与“人(鲁迅)”之间的相同之处,才可能真正读懂课文。的确,全文主要写的就是梅花的早开,与鲁迅在书桌上刻了“早”字两事。如何让学生自发的去挖掘这两者的间的内在联系呢?

当学生充分读熟课文,理清脉络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先是写梅,后又笔锋一转谈及鲁迅,这两者有联系吗?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呢?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联系,那便是一个“早”字,并读懂了,在两段落中“早啊!”一句为过度,上承梅花之早,下启鲁迅之早。

仅仅是找找过渡句吗?仅仅是“早”之相同吗?我不满足!梅花的品格之高洁,鲁迅的品德之高尚,我又该如何让学生们体会到呢?

对于梅花的高洁,学生们颇些体味,然而,鲁迅之名虽大,他们却并不熟悉,对鲁迅为民族事业弃医从文、以笔为枪的一生,他们却知之甚少。课堂上,尽管我慷慨激昂,学生却是无动于衷,正在我黔驴技穷之际,曾经文选课上的一个残缺记忆跳入我脑海。那是关于一个“铁屋子”的讨论,我记不起具体的文字,大意却能复述,于是我让同学们做了个选择题:

假使有一座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的铁屋子,一群人正在里头酣睡,不久,他们将在睡梦中窒息而死。这时,一个人醒来了,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让其他人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死去,二是喊醒他们,做死前的抗挣,当然,希望是极其渺茫的,也许他们饱受了垂死的痛苦,最后却是无谓的徒劳。你以为鲁迅会作何选择呢?

学生据此展开了争辩,通过我的从旁引导,问题越辩越明,鲁迅宁愿“四处碰壁”也要奋力“呐喊”的任务形象也越来越清晰起来。这时,我又追问:梅花与鲁迅,难道只是个“早”字的`相同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激情昂扬,回答精彩纷呈:

生: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做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

生:梅花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

有效的教学,有太多标准,但既是“教书育人”,那么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潜在的学能力,学习知识,理解文本,更使他们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情感的陶冶,这不该是有效的最好诠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