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8W 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台湾青年及李博士的奉献精神。

3、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分为五个学习小组由新闻发言人代表发言。

一、背景资料导入

出示一组有关白血病的图片,师话外解说,学生初步感受白血病的严重性及可怕。

二、口述故事起因,引出激

朗读

在杭州,有一位18岁的青年小钱,他就得了这可怕的白血病。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可怕的病魔是如何折磨这个青年的。

1、点名读句子,进行适当点评:

师激

朗读:18岁啊,含苞的'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初升的太阳还没来得及普照大地,小钱却挣扎在死亡线上,你们就该怎样来读好这2段呢?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点名个别读。

3、重点语句朗读:

“这个刚满18岁的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指导朗读,分小组读,指名读。

三、过渡

不幸的小钱又是幸运的,在十万人的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可以与他匹配的骨髓!这十万分之一多不容易啊!

四、默读课文,从3~6段找出体现了这个过程不容易的句段

五、围绕主线,探究理解

1、小组代表汇报,根据学生汇报适当点拨。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随学生的介绍可以打乱顺序讲。)

⑴出示地震的相关图片,感受大地震。

句型练习:“病床上的青年,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小组练笔,组内交流,代表汇报,全班跟读。)

⑵从课文第五自然段中“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可以想象得到,当时的余震是非常强烈的,余震来了,会有哪些影响?

句型练习: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但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学生口头练习,汇报。)

⑶相机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

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进行评议后齐读。

⑷从李博士的奔波中再一次感受这个过程的艰辛。

六、阐明结局,激发情感

一场历经24小时的生命救助活动终于胜利结束了,你们是不是也松了一口气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吧!

追问:现在你们知道这座生命之桥是如何搭建起来的吗?

(爱心。)

在这座爱心之桥的搭建过程中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

(两岸同胞之间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七、小结

也许人为的阻碍能阻隔两岸人们之间的来往,但那亘古不变的亲情是什么东西也隔不开的!

再读第七段,升华感情,达到最高潮。

(音乐响起。)

八、课外拓展

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创意扩展,大胆想象。)

你们的心中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你想和什么人说呢?请你们写一写。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程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揭题,读题

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学文

1、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

),台湾同胞在(

)中,冒着生命的危险,用(

)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

2、学习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句子

得了白血病,真的没有一线希望吗?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小钱就非常幸运,得到了台湾同胞的帮助。默读课文的3---5段,边默读边用横线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1)学习句子“针头向皮肤剌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什么情况下抽骨髓?

大家知道什么是余震吗?(余震是指大地震过后的小地震。)

那么什么是突如其来的余震?谁知道?(播放地震的片断)请看,这就是发生在台湾南投县7.3级的大地震。(播放地震录象)投影出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有的同学发出了惊叹,太危险了,太可怕了。在这危险的情况下,人们最应该做的是-----但是,这位台湾青年却----(全班齐读这个句子)

为什么?快速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时此刻,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他来不及去空旷的地方(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时此刻,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即将会在余震中死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他的骨髓。)

此时此刻,他静静地躺在床上,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是他知道(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期待着他的骨髓。)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竟比家人还重要,这真是海峡两岸心连心,不是亲人胜亲人呀!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多么大的(决心),多大的(爱心)。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台湾青年他想着什么?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海峡那边的小钱什么样的希望呢,我们来看看。

A、配乐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听老师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同学们,你们了解白血病吗?谁来说说?

同学们,一听说癌症,就会让人想到什么词?(绝望、悲痛、死亡)

凋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把小钱比喻成什么?

是啊,正直如花的小钱此时此刻就要凋零了,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个句子。

静静地,说明什么?(奄奄一息,缺乏生气)苍白,(没有血色,生命很微弱)

那么小钱的希望有没有成功,从哪句话可以看出骨髓已经成功抽出啊(3)学习句子: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骨髓从青年身上流出容易吗?从哪个词看出?指导读一次又一次(读出不容易)

从一次又一次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预设:针头脱落、突然手术室里的灯不亮了,设备落到地上,房子已经在摇晃,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外面的房子倒塌了,此时)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还有什么?

(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小钱对生命的渴望,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同学们,请你用心体会怎么读才能表现出李博士、台湾青年这种不顾危险、忘我的精神呢?(齐读第五段)

(4)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就在小钱等待骨髓的同一时刻,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奔波呢?师: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上午7:30,台湾花莲滋济医院,一位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8:50,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10:20,李博士带着台湾青年的骨髓,从台湾花莲起飞。11:10,飞机到达台北桃园机场。

下午2:15,骨髓运输小组从台北桃园机场起飞,飞赴香港。3:54,骨髓运到香港特区。

晚上8:45,运输骨髓的飞机平稳地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8:50,浙一医院的医护人员将骨髓接到,警车开道,直奔杭州。

10:15,接骨髓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人们翘首期盼的生命火种,终于如期传到了杭州城。

10:50,骨髓移植手术开始。

凌晨2:00,手术顺利完成!师: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紧张、漫长、艰辛、艰难、争分夺秒、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人牵肠挂肚、漫长而又短暂)

李博士为了帮助小钱,他有没有休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连夜)。李博士的精神真令人敬佩呀,我们一起把对台湾专家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3、学习第七自然段

在这同一时刻,除了李博士,还有谁在为小钱的生命而努力呢?(两岸的医务工作者、家人、飞行员、司机等等)

为拯救小钱的生命,海峡两岸那么多同胞在忙碌着,在奔波着。师引读:小钱终于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

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此时此刻,你知道生命桥指的是什么了吗?(用生命搭起的桥。用爱心搭起的桥。)

三、拓展延伸

1、因为爱,人间才充满温暖。是爱,给了小钱第二次生命。是爱,让一朵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又一次绽放。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不顾家人安危、冒着生命为他捐献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他写下来!

2、全班交流

四、板书

22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

(桥的形状

(爱心的形状,形状内写上血脉亲情,世代相传)

大陆小钱

台湾同胞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上星期,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课后,学校的几位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反思这节课,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与遗憾。

首先,在课文讲授中,对学生朗读指导还欠缺。引导学生深入课文,体会语句含义,激发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把感情表达出来。学生有时朗读不到位,例如: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重点是要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很紧急,很危险,朗读时要要读出这样的感情来。虽然我叫了好几个学生来读来感受,但是学生读的仍旧不够到位。感觉完全是为了读而读,朗读时声音也不够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没有到位,没有达到朗读的目的。如当时,老师能够给予恰当的范读,从声音带动学生,将会对学生进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到作用。

在课文讲授中,忽视了对关键词语的感悟。比如辗转突如其来学生都很难理解,虽然我放在课文中最突如其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但是没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来我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环节,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个词,用这个词,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对课文的内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学生也学会了怎样来运用了。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课文的主题是颂扬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但是对于这个主题的点拨和深化还不够。语文课堂跟思想教育应该是合二为一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了思想教育而只进行文本,这样的语文课仅仅是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

通过讲授这一课,还暴露出自身应变的能力的不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情况没能进行很好的处理,特别是出现了很多口误,把台湾青年说成小钱而把小钱说成台湾青年,说明自己准备的还不够充分,也反映出自身应变能力不强,没能很好地处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还需在教学中多多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踏踏实实地把课文中的最基本的、最优秀的东西,教给学生。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饱含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饱含着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能通过这一样一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人间真爱,感受到两岸亲情,在他们心中埋下善的种子,植入爱的根苗,应该是语文课的骄傲,是语文教师的骄傲!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之所在吧。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语文课也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属于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体现。那么,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把这两者统一起来,把三个维度的目标都落到实处呢?这个问题是本次赛课的主题,也一度困惑着我。

在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课时,我突然发现,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真的很简单,那就是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三维目标就自在其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一个语言符号都表现着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比如,我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的爱心,运用的是把一个自然段的几个句子都跟沉着这个关键词联系起来朗读体会的方法,在这种瞻前顾后地阅读与朗读实践中,对李博士博大爱心、高尚医德的感悟,不言而喻。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这40分钟的.教学中,只设计了两个层面的阅读实践:第一个层面是初读整体感知。这个层面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真正让孩子把课文读通,把内容说明白。我设计了这样3个实践环节:第一,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第二,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第三,分工合作,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这样的几个可以说是很常规的学习活动过后,第一个层面阅读目标就基本落实了。第二个层面是品读理解内容、感悟精神。根据四年级上学期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实际水平,我在这个层面的引导中采用了以读代讲、代说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2个实践感悟到台湾青年的博大爱心和李博士的高尚精神。第一环节,默读画出令自己最感动的语句简单标注感受;第二环节,交流感受。在第一个环节开始和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我试图充分的发挥教师指导、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让学生学得更有实效。比如点拨默读感悟方法;还有配乐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体验迁移到对台湾青年内心世界的想象中,通过运用恰当的词语练习说话表达出来;以及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奔波、连夜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等等。

总之,理念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在这次会议理念的引导下,我体验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快乐,体验到了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