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设计 >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4W 次

教学内容:

《9加几》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⒈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⒊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运动会场景图、师生共同准备1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性练习

⒈出示卡片“9+()=10”,指名回答。

⒉口答

2 4 6 3 5

/ / / / /

1 () 1 () 1 () 1 () 1 ()

⒊口算:

9+1+2 9+1+5 9+1+3

二、新课

谈话: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20以内的加法。

⒈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十一月份也就是十四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比赛开始了,运动场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子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俊问:“还有多少盒?”

⒉教学例1

⑴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 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方法。

学生出现四种算法:

a.数数法:1,2,3,……12,13,一共有13盒。

b.从9接着数: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

c. 从4接着数:箱子外面4盒,然后接着5,6,7,……12,13,一共有13盒。

d.用“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在加上剩下的3盒。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四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

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提问: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 9+4)

理解“凑十法”

教师:9+4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9+4=13

问: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④ 利用教材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问:踢毽子和跳远的一共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 9+6)

问: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反馈练习

⒈练习十七第1题

① 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 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⒉练习十七第3题

①“糖块图”

②“蚂蚁抬大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③ 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加几了?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9加几)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数的方法,

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借助学具学习。

教学反思:

9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⒈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为目的。

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好动、坐不住的特点,创设情境,以我们学校刚开过运动会为切入点,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并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体验数学与生活息息关。

2、 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对原来的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方法的一种反击。尊重学生的想 法,鼓励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择,只提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不急于评价每一种方法的坏,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⒊利用教材资源,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今天的教为明天的不教,是教他们的学习方法,而不是死搬硬套做几套题。本节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加以抽象,列出算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这样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另外,这节课如要用做活动课件来说明数学中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兴趣会更厚,记忆会更深,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