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株柳》教学反思

《株柳》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8W 次

第一课时:

《株柳》教学反思

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学生在字词上掌握得较好。青海高原一株柳作为课题有什么好,同学们说了很多,有的说突出了“一株”,有的说让我们想象到了青海高原这柳树一定非常的奇特,也有的说能吸引我的阅读兴趣……可以发现带着问题读,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

第二课时:

我想,本文目标有两个核心。一是虚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二是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主题。那么如何达到?在这篇文章中,真正的大问题在哪里?在备课时,我便仔细分析了上述问题。

通过分析文章,我发现文眼全在“神奇”二字,一二段形成对比,第二段重点在“神奇”一词上,因此笼罩全篇的问题只有一个:为什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或者:青海高原一枝柳到底神奇在哪里?)

如何讲“虚写”这一语文知识?重点要二。一是虚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此文中,六七段的虚写,是与灞河柳形成对比,突出说明高原柳在“死亡之路”上与环境的抗争,表现它“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或者说顽强的生命力;二是虚写的方法,即虚写不能凭空捏造,而应该是合理的,有依据的,与全文上下贯通的,有助于突出表现主题的。第五段这样写道:

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枝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砺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原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炼;它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的感召。

没有这一段中对柳树“粗砺而坚硬”的特征的描写,后面的想象便缺乏依据,而天马行空,缺乏合理性的想象泛滥,正是小学阶段想像练习的最大问题。

如何通过“托物言志”来讲主题?这需要进行文本细读,从一二段的对比引入(为什么作者说这是极其平常的柳树,同时又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通过三四五段的实写与六七段的虚写的结合来写出高原柳的生命力,通过第八段灞河柳的对比衬托来进一步突出高原柳的艰苦卓绝,最终顺理成章地引出第九段对高原柳与环境抗争的生命力的赞颂。

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写人,写英雄人物。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这一目标基本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