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七年级试题 > 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6W 次

  【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2分)

A、憔悴(cuì) 风筝(zhēn) 虐杀(lüè) B、寒颤(zhàn) 撒谎(sā) 脸颊(jiá)

C、嫩芽(lènɡ) 拆散(cāi) 分歧(qì) D、祷告(dǎo) 花瓣(pàn) 匿笑(nì)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2分)

A.丫杈(chà) 怦怦(pēnɡ) 羚(lín)羊 弥(mí)漫

B.嫌恶(wù) 粼粼(líng) 什(shí)物 恍(huǎnɡ)然大悟

C.喑(yīn)哑 霎(chà)时 攥(zhuàn)着 尊君在不(fǒu)

D.惊惶(huáng)并蒂(dì) 静谧 (mì) 苦心孤诣(yì)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平时不努力,临考前的加班加点终究无济于事,我只有自咽苦果。

B、全校同学聚精会神、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C、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

D、放眼望去,气象万千,面对这种沧海桑田的奇景,能不诗兴勃发吗?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绍兴黄酒是全国最大的黄酒产地。

B、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C、三月份以来,希望中学又一次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D、通过学习《听潮》一文,使同学们领略了大海的美。

5.下列各项文学常识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风筝》是鲁迅写的一首散文诗,选自《朝花夕拾》,文中写了兄弟之情。

B.《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

C.《荷叶 母亲》是冰心(1900--1999)写的一首散文诗作品。冰心原名叫谢婉莹,福建省长乐人,是现代著名女作家。

D.《世说新语》是南朝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撰写的。

6、下列四大名著人物及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 B、《水浒传》----林冲、关羽

C、《三国演义》-----诸葛亮、张飞 D、《西游记》----唐僧、红孩儿

7、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项为之强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尊君在不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译:忽然看见山头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又惊又疑,互相照顾着。

B.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译;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城市里人烟稀少。

C.楼五架,窗扉皆洞开。译:(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译:数至八层,剪裁成星星点点。

10、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急速) B、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

C、下车引之(拉) 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

11、根据提示填空(11分)

⑴《咏雪》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 。

⑵《夜雨寄北》中写作者在孤寂的雨夜想像未来重逢情景的句子是 , 。

⑶未几, ,连亘六七里, 。

⑷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 。

⑸那一朵红莲, ,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⑹《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认为父亲的友人不讲礼貌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填写)

⑺《泊秦淮》中作者用 这一诗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暗淡凄清的画面。

⑻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 , 。

二、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不计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⑤其官位姓名,蒙正遽⑥止⑦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⑧。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⑨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⑩。

【注释】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

④同列:同事 ⑤诘:询问。⑥遽:迅速。⑦止:制止。⑧问:追究⑨固:因此⑩量:气量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_________

(2)悔不穷问 穷:__________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1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一)父亲的眼神

①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在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末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我讲的话。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地瓜就没收成了。”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自己就不行!

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和激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

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经流下汗来了,不是热汗,是冷汗。

⑾当天晚上,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⑿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轻轻把我叫醒。一睁眼,除了看见他瘦弱的躯体、苍老的面容外,又是那特有的眼神。想到父亲近70岁了,身体多病,为供我读书,每天仍在田间地头躬亲劳作,毫无怨言……这时,我突然坐起来,大声地喊了一句:“我要上学!”

⒀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者。

⒁尽管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熟悉的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抑制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啊,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水远也忘不了你的眼神!”

15.根据文章内容回答(5分)

(1)文段是运用第 人称来叙述的。第③段一一⑩段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 、 和 的人物描写方法。

16.第⒁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2分)

17.简要概括:文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

18.文段中哪些内容是略写?哪些内容则是详写?(2分)

19、“我的心乱成了一锅粥”一句表现了“我”复杂的内心情感。请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写一段表示心理活动的文宇。(字数在30字左右)(4分)

(二)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

20、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4分)

21、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说一说“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一句中的“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23、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的感想。(4分) 四、写作(共50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站在青春的路口,回望成长的足迹,你是否发现,在成长过程中,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有很多

人相伴左右:含辛茹苦的父母、慷慨无私的朋友、循循善诱的老师,甚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一路走来的感受吧!请以“有你同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月考答案

一、(20分)1、B 2、D、3、B 4、B 5、A 6、B 7、C 8、B 9、C 10、D

11、(11分)⑴未若柳絮因风起⑵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⑶高垣睥睨 居然城郭矣

⑷却一声儿不响⑸昨天还是菡萏的⑹对子骂父⑺烟笼寒水月笼沙(8)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二、12、(2分(1)假装(2)穷尽13、(3分)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就急忙制止了他们。14.、(3分)(1)对待别人的不敬和缺点错误,应该像吕蒙正那样宽容大度。(2)不应当过分计较和胸襟狭窄,容不下他人。

【译文】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参与谋划政事吗?”吕蒙正装作是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那位同列)查问。退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不问)对我来说有什么损失吗?”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气量)。

三、(一) 15.(1)一、时间(事情发展的先后)(2分)(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分) 16.抒情、议论 (2分)

17.记叙了“我”因学业不顺,辍学回家务农并屡屡受挫,经父亲的教育和鞭策后,幡然醒悟,又返校复学,直至走向成功这件事。(3分)

18.“我”辍学回家的原因是略写,返校复学后的事是略写,怀念父亲的眼神也是略写,在家务农一段则是详写。(2分)

19、此题答案开放。可以写因承受不了田间劳作所带来的肉体上的痛苦,无法承受回校求学而高考无望的精神折磨,愧对亲人的愧疚心理,想要赌气争气又不能的无奈,要求上进、奋发努力的决心等等交织在一超的复杂心理。(4分)

(二)20、(4分,每点1分,任答四点)A、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B、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C、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D、用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E、以“加卸载响应比”预测地震;F、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

21、(4分,说明方法2分,作用2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临近地震时,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脆弱的程度,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22、(3分)“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1分);删去后全球每年地震就限定在“500万次”,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1分)。

23、(4分)略(提示:可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征服自然灾害等角度谈,要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