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二试题 >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6W 次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件 w w w5
k 2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一、基础部分(12分,每小题2分)
1给加点字注音。
模棱两可( ) 臭名昭著( ) 恍惚( ) 瓦垄( )
不可逾越( ) 千篇一律( ) 轮廓( ) 廊庑( )
答案:略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散漫零乱 拆除 尴尬 眼花缭乱 B左睇右盼 恢谐 枯燥 精神恍惚
C荒谬绝伦 昭著 诀窍 疏疏落落 D悠然自得 清幽 雕饰 丰富多采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___________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
(2)舞台上的艺术大多是时间与空间的综合持续。___________所有的舞蹈都要将同一动作重复若干次,但在重复之中又___________相应的变化。
(3)这种重复却是给予这座建筑以统一性和雄伟气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形象上最突出的___________之一。
A持续 几乎 给以 特征 B连续 简直 给予 特征
C持续 几乎 给予 特点 D持续 简直 给以 特点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震动全国的“三家村”大冤案中,惨遭迫害的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位同志写作的《三家村札记》同广大读者重新见面了。
B虽然汉语对于外来语以意译为主,音译词——包括部分译音的,比重较小,但是数目也还是可观的。
C今年全公司要继续走“少投入、多产出;以适用技术服务于农”的路子。
D省委负责同志向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介绍了我省明年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古今中外的无数建筑,除去极少数例外,几乎都以重复运用各种构件或其他构成部分作为取得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B宇宙的膨胀因为如此均匀,所以人们可按照一个单独的数,即两个星系间的距离来描述它。
C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园林建筑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D许多人不喜欢人择原理,由于它似乎太倚重于我们自身的存在。
答案:A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也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答案:B
二、阅读部分(3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至于颐和园的长廊,可谓千篇一律之尤者也。然而正是那目之所及的无尽的重复,才给游人以那种只有它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大胆来个荒谬绝伦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一根方,一根圆,一根八角,一根六角……;一根肥,一根瘦,一根曲,一根直……;一根木,一根石,一根铜,一根钢筋混凝土……;一根红,一根绿,一根黄,一根蓝……;一根素净无饰,一根高浮盘龙,一根浅雕卷草,一根彩绘团花……;这样“千变万化”地排列过去,那长廊将成何景象!
有人会问:那么走到长廊以前,乐寿堂临湖回廊墙上的花窗不是各具一格,千变万化的吗?是的。就回廊整体来说,这正是一个“大同小异”,大统一中的小变化的问题。既得花窗“小异”之谐趣,无伤回廊“大同”之统一。且先以这样的花窗的小小变化,作为廊柱无尽重复的“前奏”,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7第一自然段要说明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颐和园的长廓,是千篇一律的典型作品。
8“才能给人的特殊感受”中的“特殊感受”指什么?
答案:整齐和谐的美感。
9“那长廊将成何景象”一句中的“景象”是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混乱不堪。
10第二自然段引出有人的提问,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从“大同小异”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千篇一律”的审美规律。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8分)
建筑的阅读(节录)
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交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与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的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
建筑与文学的构思——
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的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在瞬间所涌现的建筑构思,已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物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其意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与“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的时候,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的所指。
建筑与文学的想象——
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宏篇巨著,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之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所蛊惑,“想象”应是灵感之母。
建筑与文学的语言——
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语言究竟是什么?
巴黎的艾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在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艾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条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艾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艾菲尔铁塔所蕴涵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
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中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将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11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建筑与文学相同或类似的规律,其内容分别是:(6分)
(1)构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构思都充分地考虑到其功能和价值。(2)创作都依靠想象产生灵感。
(3)“都以特有的语言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或“都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大意对即可。)
12第五段中说“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分别说明这两个比喻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建筑师和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和右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者都离不开想象。
(2)想象在两者艺术生命中的意义(或“作用”“价值”等)。
13填空。(4分)
本文认为建筑语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艾菲尔铁塔”语言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长城”的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答案:表达建筑创意的“特有语言”或“将各种建筑材料加以结合、结构并赋予某种思想的方式(工具等)”“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或“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只要有上述一点即可)。“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
1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学家‘批’建筑物”,是指文学家对建筑的批判,如《阿房宫赋》借描述建筑的宏丽壮观来揭露秦始皇的暴政。
B文中列举李白的诗句和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旨在阐明想象在文学和建筑中的魅力。
C窑洞以黄土作为语言,向世人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
D“‘想象’应是灵感之母”强调任何艺术的匠心都是想象的结晶,想象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E作者善于运用形象而富有色彩的语言表达思想,文章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F本文论述了建筑与文学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的内在有机联系,引导读者要像欣赏文学的美一样去发现建筑的美。
答案:AC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8分,每小题2分)
什么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我以前讲过,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科学技术要分成八个大部门,它们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和文学艺术的理论科学。这就把以前常说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大部门扩展到八个!我又认为部门之分并不在于学科研究对象之不同,而在于研究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象只有一个,即整个客观世界,人也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什么不同角度呢?自然科学用的角度是物质运动;社会科学用的角度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运动;数学科学用的角度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质和量互变;系统科学用的角度是系统或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思维科学用的角度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人体科学用的角度是以人体作为研究的着眼点;军事科学用的角度是集团之间的斗争;文学艺术的理论科学用的角度是美。也许有同志会问:怎么社会科学也是研究整个客观世界呢?是的,整个客观世界:人的活动已涉及整个地球,地球的上空,现在已扩大到太阳系,将来还要扩展。又有同志会问:文学艺术的理论科学也研究整个客观世界吗?是的,因为美与丑是无所不在的呀。
从每一个现代科学技术的大部门到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都有一架桥梁,我认为从自然科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是自然辩证法,社会科学引出的桥梁是历史唯物主义,数学科学的是数学哲学,系统科学的是系统论(有别于“一般系统论”,也有别于“三论”),思维科学的是认识论,人体科学的是人天观,军事科学的是军事哲学,文学艺术的理论科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是美学。八架桥梁和一个核心,又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了结构了,分了三层了。
15作者之所以把现代科学技术分成若干部门,原因在于( )
A学科研究对象不同 B总体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D学科研究的内容不同
答案:C
16以下看法哪一项不是作者的观点( )
A军事科学就是军事哲学。 B社会科学是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的。
C思维科学是研究整个客观世界的。 D美与丑是无所不在的。
答案:A
17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的层次关系是( )
A三者在同一个层次。 B前者在一个层次,后两者在另一个层次。
C前者在第一层次,后两者在第二层次。 D前两者在一个层次,末者在另一个层次。
答案:B
1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总的来说为两大部门,扩展开来为八个小部门。
B第一段末用了两个设问句,是针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内容的异同点而言的。
C现代科学技术八个部门的共同点是研究对象只有一个,即整个客观世界。
D第二段末的“分了三层”依次是:八架桥梁、一个核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答案:C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