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励志书籍 > 央视《朗读者》第7期的书单大纲

央视《朗读者》第7期的书单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2W 次

心平气和地告别过去,只争朝夕地活在当下,淡定从容地迎接未来,观海心阔,看山神静,如杨绛先生语:“这世界,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感谢董卿和每一位朗读者给我们带来的文学盛宴,虽说每期的主题不同,但满满都是真实的生活再现,一路走来,一路遇见,一路告别……现将本期整理给您,供君参阅。

央视《朗读者》第7期的书单

01《朝花夕拾》 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 》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载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六期。文章描述了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文章的语言充满深情,传达出对长妈妈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朗读者 姚晨

回首青春的过往,从《武林外传》到《潜伏》,从舞蹈到电影,从福建到北京,一路走来,一路精彩!她将怎样告别生命中萍水相逢的人?

初来北京求学,是胖姑娘给了姚晨一个栖息之所,让她在这个大城市中有了一片温暖的天地。这个天地很小,却是姚晨在北京的一个“家”。她不记得最后一次见胖姑娘是何时,人生中有一些人就是这样默默不再相见。

姚晨朗读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献给那些萍水相逢却给了我们温暖的人。阿长是鲁迅家的保姆,她是这个家的一份子,大大咧咧,却也心细。月嫂魏姐与姚晨朝夕相伴三个月,短短时间,却让一个家庭收获很多温暖。

 02《草房子》 曹文轩

《草房子》是一个美好的所在,它让我们想起浪漫、温馨、遥远,想起浪漫的童话。当我们走近曹文轩为我们搭的《草房子》时,我们确实被这样一种气息所弥漫。

作品格调高雅,由始至终充满美感。叙述风格谐趣而又庄重,整体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设计曲折而又智慧。荡漾于全部作品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越淡漠的当今世界中,也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是孩子喜爱也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

朗读者:曹文轩

一个喜欢孩子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一个坚持为孩子写作的人是内心纯净的。作为儿童文学家,他用精雕细琢的诗化语言撰写童年,让优雅的思想内涵启蒙未来。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他桃李天下,培养了刘震云、陈建功等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国家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主编之一,他用行动催生着阅读的成长。曹文轩,中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一具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作家。而他多年创作的根基、引路人是自己的父亲。

曹文轩朗读《草房子》节选献给父亲。《草房子》一书是曹文轩童年的缩影,父亲在他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这一条幽静深远的人生长路上,父爱伴随着他一步步走向远方。曹文轩将与父亲绵长的回忆一点点记录在《草房子》当中,用这次朗读怀念父亲。

 03《唐·吉诃德》 赛万提斯

《唐·吉诃德》(又译作《堂吉诃德》《堂·吉诃德》等)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

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唐·吉诃德原名)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文学评论家都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朗读者:程何 刘阳

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剧中文版,像《音乐之声》《猫》《妈妈咪呀》,几乎全部都是经由她之手翻译而来的。程何是一位年轻的译者。她被保送清华生物学博士,却放弃了这条道路。她告别安逸,选择冒险:音乐剧这条路看不到结局,但“要为心而工作,而不是为生活”。

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的程何,走上了音乐剧译配的道路。和她一起朗读的刘阳,北大中文系同样抛开专业,选择为梦想奋斗。

  04《我的理想家庭》 老舍

《我的理想家庭》是著名作家老舍1936年发表在《论语》第100期的一编散文。——部分原文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把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两间卧室,我独居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咋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象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碰硬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

朗读者:李立群

李立群是大师,会说相声、能演小品,电影电视拍了无数。他是活跃在荧屏上的不挑戏、不等戏的拼命三郎,也是在西餐厅做过表演秀的影帝,他说“酸甜苦辣都是享受人生”,面对告别,他又会与我们分享怎样的人生态度呢?

李立群朗读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献给母亲。北平的家,一儿一女,惬意的生活在老舍先生笔下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李立群的母亲告别故乡北京已多年,李立群多次邀请母亲重回北京,但她始终不愿,只愿铭记心中刻画出的故乡。在母亲的心里,故乡依旧是红墙绿瓦的样子。

 05《等着我吧》 西蒙诺夫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只是要你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

勾起你的忧伤满怀,

等到那大雪纷飞,

等到那酷暑难捱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

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

等到一起等待的人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们口口声声地说──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我已不在人间

纵然朋友们等得厌倦,

在炉火旁围坐,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你可要等下去啊!

千万不要同他们一起,

忙着举起酒盏。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败!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亏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同别人不一样,

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苏杭译)

朗读者:维和英雄和张国强

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不仅参加了联合国从筹划到成立的.全过程,而且在推动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自1990年以来,中国多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数万人次。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中国军人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做事拼命、认真是他们的习惯;“绝不放弃为祖国和军队去战斗的机会”是他们的誓言。

朗读嘉宾张国强 和六名维和战士朗读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献给所有维和战士的家人们。“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这是战士们对家人,对祖国许下的承诺。在维和战士的身上,永远没有“为什么是我”,而是抱着为什么不是我的决心,用血肉之躯保卫着人民安全。

 06《明年我将衰老》 王蒙

《明年我将衰老——王蒙小说新作》收辑了王蒙近七八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写小说也好,写议论文字也好,关键是来自生活。用类似生活的原貌的方式写小说,是一种快活,是性情的游走,是感觉的铺陈,是想象的花朵的盛开,是逗你玩儿。即使从这七篇小说作品中您也会看到老王是怎样纵横笔墨,俯仰翻腾,闪转腾挪的。《秋之雾》是低沉的大管协奏;《太原》是小提琴的回旋曲;《岑寂的花园》是戏剧或歌剧的序曲,浪漫中不无谐谑;《悬疑的荒芜》是新新闻体。《山中有历日》与《小胡子爱情变奏曲》是朴素的现实主义,而《明年我将衰老》是感觉派与印象派。小说的魅力与优越就在于它有那么大的空间,那么多的路径,那么多的变化。

朗读者:王蒙

我记得以前看到一篇文章,讲王蒙先生的妻子,谈到为什么被王蒙打动,说到了一句话:语言的魅力。

本期《朗读者》中,王蒙先生也讲了当年追求妻子的时候写情书的事。

79岁的王蒙,已经经历了太多生死离别。对他来讲,“告别”,已经成了他的“新常态”。尽管一切都终将告别,但我们依然期待相聚。

天空下没有山没有水,有的就是满满的告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再次感谢《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