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心得体会 > 2017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

2017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6W 次

什么样的教师也就带出了什么样的磁场,什么样的深度也就拥有了什么样的深度课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一起来看看吧。

2017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

  2017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一

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跟随县名师团到潍坊、青岛的五所学校考察学习,感慨颇多,收获颇丰。

聚焦语文课程――让语文丰富饱满地植于孩子心中

所到之处均注重课程的开发,香江二路小学、崂山区实验小学均有自己的课程树,特别是香江二路小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顾校长极爱思考,极有思想,他用朴素而真诚的语言解读学校管理的三个阶段:无序――有序(制度化)――无序(人本化)。看得出在学校管理中他有切身的经验,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最重要的是他尊重优秀老师,组合成长共同体,为了学校的有效发展努力开拓。如顾校长所言:不能为了几个会拖拉迟到的老师而误解更多优秀的老师,优秀的老师是有教育使命的,他们到校不是为了点名的5元钱,是有教育理想的,所以当学校管理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后,顾校长取消了学校点名仪式。其次是走进他们的材料室,我们一行30多人均被震撼了,所有的校本课程一应俱全,作为语文老师我更注重语文方面的课程,他们的阅读考级保留了孩子从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所有过程材料,的确是太让人惊讶了!一所学校能为每个孩子建立阅读档案,注重成长过程,关注变化的喜悦,足以看出这个学校的领导多么务实,这个学校的老师是多么舍得为孩子们花费时间。不论是阅读考级,还是足球课程的研发,甚至于少先大队的值班记录,香江二小都注重了过程资料的积累,成为学校一笔宝贵的财富。

通过学习,也切实认识到语文不仅仅是几页教材,通过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以及语文自身资源的丰富,让语文丰富而饱满地植于孩子心中。比如王老师的《水墨唐诗》,由一首古诗引出一个主题,由一个主题延伸出一组古诗,在短短一节课内丰富了孩子的想象,鲜活了孩子的感受。于是,唐诗不再仅是一首诗,而是一种文化润泽其中。

学生参与管理――让孩子决定教室的文化

在青岛崂山区实验小学,我们被一个班级吸引,四年级二班。首先吸引我的是门后那个小书架,我也曾想在这个位置放个书架,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而在这个教室的前门后放有一个书架,是一个大鞋盒套小鞋盒手工制作的书架,书架的一侧放有一个垃圾箱,就是一个普通的纸箱蒙了一层包装纸,然后在纸上捅几个洞,将扫帚倒放在里面。在门后的墙上,包括门后面有孩子们做的好书推荐海报――很稚嫩,但很写实。我想我就在此刻喜欢上这个班级,这个班级处处有风景,处处有学生参与的痕迹。

等到老师来了,一介绍,果真所有的都是孩子们做的,平时管理也是孩子们在做,他们结合学校的读书节,做了此次教室的文化布置,教室后面的墙报上还有新闻周刊,是孩子们剪辑的报纸,还有孩子们自己商定的奖惩政策:比如奖励玩班级电脑半小时,比如罚与任课老师面对面吃饭(这在我看来是奖励的一种表现,竟是孩子心中惩罚的方式)……教室布置满而不乱,处处显示着孩子的主人翁意识,这个老师的管理很值得学习,她让我了解到有了学生的参与班级才真的是孩子们的,才真的会拥有感情,成为他们眷恋和依赖的港湾。

在班级里,班主任就是主心骨,他的思想直接关系到班级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确应该如李希贵所言学生第一,处处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完整的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和班级的自主管理,让他们成为名符其实的小主人。

3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我想这短暂而富有意义的旅程会带给我思想的启迪,行动的督促。一定是在博览的基础上方可约取,必定是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才会有真正的收获。

  2017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二

12月10、11两日,我参加了在牡市举行的省名优教师课堂展示活动,老师们精湛的教艺和睿智的课堂应对让我由衷的佩服。在欣赏和赞许之余,也借此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课堂--应是师生共建的一片真实天地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的视线始终集中在授课教师的身上,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娴熟的教学技巧表演,教师当演员的表演水准已充分显露。然后在一片掌声和褒奖中,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些所谓“精彩”、“完美”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数学教学独具魅力的美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标准下的理想课堂吗?

“老师,我还有更好的方法。”“老师,我有补充。”“老师,我发现书上错了。”……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老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课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

叶谰教授极具精辟地指出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导致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新理念下的课堂是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这里不应该有花架子,不应该有装腔作势,不应该有矫情表演。有的是学生实实在在地学,教师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学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课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更能演绎精彩。所以,当面对无法回避的课堂生成时,我们应该对它有正确的认识,把这生成及时纳入预设的教学当中。在冷场的时候及时调整,在出错的时候重构共建,从而使课堂上的生成转化为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

二、生成 -- 应是师生共点的一盏智慧明灯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课堂学情灵活多样、变化莫测,师生唯有从容迎变、应变,形成高效互动,才能生成课堂,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善于倾听

课堂上的亮点,源于学生精彩的发言。倾听能及时发现课堂生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关注。课堂上一次无意识的倾听,往往能使教学得以升华,使教师真正意识到课堂上生机勃勃的一面应该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的上课应该随着学生的状态而调整、改进,这样课堂才会有生命的活力,当然,这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尊重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生命个体间的各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数学课堂就是要将这种差异视为一种教学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承认差异,承认个性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识落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3、机动设计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是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设计时往往喜欢环环相扣。教师怎么问,学生如何答;怎样总结,如何过度;学生谈到哪里出示图片,等等,考虑得甚是周到。这样步步为营的设计,形成一种“线形序列”,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觉间给自己和学生来了个五花大绑!试想,教师在课堂上还有什么激情、灵感可言?这样的课堂又能生成些什么?

所以,教师应审时度势,相机调整教学预设的良好态度,才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思维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享受知识的甜蜜,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切忌作茧自缚。只有将线形设计柔化为机动性设计,老师的头脑才能卸下重重负担,从而调控自如:学生的个性才能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才有可能因此而激情荡漾,灵感迸发,精彩纷呈。

生成,追求的是教学的真实自然;课堂,再现的是师生“原味”的生活情景。这样的课堂无疑是美的!美在它的不加修饰,美在它的清新单纯,美在它的活力四溢,美在它的朴实自然。努力改进课堂教学,让数学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而这些却恰恰是考验教师的课堂调控机制和应变能力,说白了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但这些也正这是数学永恒的理想和期盼,是数学的真谛和归宿,也符合我校提出的办学特色----“怡美教育”中的“怡美课堂”的理念吧。在我们大力推行高效课堂的同时让我们理智对待每一个课堂动态生成,让课堂的生命流光溢彩,这样的课堂也一定会达到高效。

  2017年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心得三

我参加了全县小学品社优质课听课活动,在这里我听了6节高质量、高标准、紧扣新课程、新理念、新策略引领下的课堂。从观摩课中我学到了教师的设计理念,教态,课堂评价与学生的沟通等等,他们的精彩表演深深的打动了。同一内容,不同人的演绎出了别样的精彩。

在实践和学习中,我对当前小学常识课的教学有了以下几点认识:

1、常识学科仅仅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知识还不够,必须在提高学生的素质上做出更大的努力,使学生各方面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能力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比了解结论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学的知识的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情趣。教学活动的内容除了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外,还要有必要的横向拓展和渗透。

2、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兴趣的提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实施。用思维引导实践过程,做全面的加工、分析,再通过语言表述出来,才算对事物性质有了真正的了解。

3、传统的教学方法太偏重知识教学。表现为教学时过分地重视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知识;重教师讲,忽视学生的学。对学生的第一认识重视不足,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认识不够。有些教师在课堂中一味地采用“讲授法”,结果自己讲得很累,效果确不好。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了懒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

4、知识的教学,我们应该注重启发式,应该让学生去尝试探索,不能单靠填鸭式的灌输和注入。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只能指导学生学些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不能把知识的结论告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讲得少,做的少,把大量宝贵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学生自行研究、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日复一复,就有可能成长为勤思考、会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