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5篇)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W 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精选5篇)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小学六年制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四单元寻路和行路的第一课《学看平面图》。我把本课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有两个重点。一是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和图例,二是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从中找到指定位置。后半部分重点则在于让学生学画简单的平面图。

  二、学情分析:

我授课班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勤于动脑,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自主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都比较强,但在方位感和思维方面存在不足。

  三、教学目标确定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中提出的,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有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此我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和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到某一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能用简单的图形表达出来。

  四、教学重难点确定依据: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理念,我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我确定了这一课的重难点: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

  五、教学准备:

准备几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和一些动物卡片。

  六、教学设想:

在授课之前我设想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 交朋友是每个孩子都非常愿意做的事,我抓住这一特点,主动与孩子交朋友。因此带来问题,学生在轻松的谈话中开始本课。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充分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欲望。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

  七、说教学流程:

(一)轻松谈话,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我很喜欢交朋友,也很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你们愿意和我做好朋友吗?那么有空我能去你家玩吗?你能告诉我你家的具体位置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永远记住你家的位置呢?(画图)是啊,通过你的简易图我就可以准确的找到你家了。那么在会画图之前我们要先学会看平面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看平面图》这一课。

师:孩子们,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向和位置,还记得平面图上怎样确定方向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设计这一环节是使学生能把各科的知识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看懂平面图

1、师:你们想去动物园玩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动物园里有什么?箭头指的始终是北面。大街、售票处等叫图例。

师:孩子们,你们想看什么动物呢?分组商量选出最喜欢的三种动物,并说出这些动物在平面图上的位置。让我们去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吧!(出示课件)

2、师:在实际中,我们要想很快地找到想要看的动物,就需要我们看懂平面图。那么怎么才能看懂平面图呢?(师板书:看懂图例、弄清方向)

3、师:(教师继续出示课件)你们谁能看懂这幅医院的平面图呢?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位置)

4、师:除了动物园、医院的平面图,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平面图?老师也收集了一些,你能说出每个平面图的名称吗?

师小结:平面图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方的全貌,还能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画平面图

1、引导学生看书56页,初步学画平面图。

2、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教师自己就读过的小学的《学校平面图》。看了老师画的平面图,你能画出我们校园的平面图吗?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示图例。

3、学生展示作品。

(四)总结

师:你们这节课都学了什么?(通过学生汇报,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使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

(五)作业

师:把你们画的平面图展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并向他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校。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2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不断成长的求知道路上,有一个词语渐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这个词语就是:诚信。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孙中山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只要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的执著;从“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到“商鞅立木取信”的寓言故事;无不体现着一种做人应该具备的美好品质——诚信!所以本次班会课的主题我选择了诚信。

本次活动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诚信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诚信和失信也有了一点体验。但由于他们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半封闭半开放的心理发展阶段,造成他们情绪波动性大、易冲动,而且因为成人感逐渐产生,他们在同学、朋友面前会轻易许诺,却因为能力有限,难以兑现。加上受到社会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引发诚信问题。因而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强烈地认识到,诚信是为人处世的一条基本准则,是现代社会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则。诚信不仅仅涉及到道义,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基础。具体的说,学生对如何在说和做两方面做到统一,对人和处事如何讲诚信,还不明白。基于以上因素,我对本次活动的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目标:把握诚信的含义。懂得讲诚信的重要性和失性的危害性。了解作为小学生如何守信。

能力目标:进一步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并内化为实际行动,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中自觉践行诚实守信。

情感目标:感受诚信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好品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当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为学生出谋划策,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运用游戏、讲故事、讨论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对诚信的认知、判断、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而学生在活动之前要去关注诚信问题,围绕主题收集诚信故事。在活动中则要学会协作,积极参与讨论、对已有信息加工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本次活动的设计。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点击诚信、感受诚信、走进诚信、共筑诚信。

  一、 点击诚信。

在这个环节,我们明确四个问题。

(1) 什么是诚信?

(2) 为什么人们把诚实守信看得那么重要?

(3) 假如人人丧失了诚信后果会怎样?

(4) 你认为诚信给自己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四个问题,我采取诵读国学经典,讲述世界一流大学对诚信的推崇,联系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谈危害等手段,从正反两方便帮助学生了解诚信。

  二、感受诚信。

这个板块主要由游戏和讲故事两个环节构成。

游戏内容很简单。随机给同学发标有A、B、C、D的卡片,要求学生不得传阅。依次将同学分为四组。指定四位组长。组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一分钟内找到自己的组员。在这一分钟内可以对所有人发问,但每次只能问一个同学一个问题:你是某组的吗?而参与的同学在在这个过程中如遇提问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游戏终了,以找到组员人数的多少取胜。

游戏的.目的在于观测在具体情境中当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学生做何选择。通过游戏后的小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无处不在。

紧接着,老师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通过大家讲诚信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交往,学习,生活中的诚信行为,古往今来已有之。并从故事中总结:生活处处离不开诚信,都要讲诚信。

当学生深刻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时,老师抛出问题,进入到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走近诚信。

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对谁讲诚信?我们怎么做才算是恪守诚信?通过一个故事,一次讨论,一道选择让学生从简单的诚实守信(即说实话)开始,到如何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交友中纷繁复杂的诚信问题,再到总结如何在各方面做到诚信并把它知识化。让学生对诚信的体验由浅入深。

这其中学生要讨论的5个事例也均以学生生活为源泉。这样设计既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这也是活动中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键因素。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得到确实可行的办法这个过程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也能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在学生对诚信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老师讲述故事《一生守信》,学生朗读诗歌再次感受诚信的巨大魅力,从而唤醒孩子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向往。

最后发起倡议,让大家共筑诚信。

从知到行再到知行合一到最后情感上的产生共鸣。这就是我整个活动的流程。

最后我要说,我愿意通过这个活动做一名诚信的使者,将诚信的种子洒向校园的每个角落,让这些种子在肥沃的土地上,慢慢地生根,发芽,在校园开满最灿烂的诚信之花。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3

  一、教材和学情

《我的兴趣爱好》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尝试自主学习》中的第7课,本单元阐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自主学习的培养,本课则着重于引导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它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丰富知识,提高本领,发展智力,都是有好处的。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锻炼毅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但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三年级学生对接触到的更多新鲜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而比较缺乏选择能力,对兴趣爱好的选择还处于从不稳定性向稳定性过渡的阶段。实际生活中,学生真正爱好的活动范围并不广泛,有局限性。所以根据这个现状,从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本课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何培养兴趣爱好,以及了解这些兴趣爱好对人成长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认知目标:

1、知道自己的学习兴趣所在

2、知道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3、知道兴趣爱好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活动产生兴趣,并愿意持之以恒地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

行为目标:

1、能选择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2、通过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成功的人。

  三、教法

在本课中,我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方法与手段去引导学生自身去参与、体验、感悟,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意识和情感,才能转化为外在的正确的道德行为。

1、媒体教学法。

运用这种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出示直观形象的物品,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说说自己喜欢的课程、小小辩论会、才艺展示会和过关游戏几个环节运用多媒体形、声、色的渲染,还有展示的学生作品,使得学生自然受到吸引,产生共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境。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展示给学生的场景是具体的、生动的、直观的,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在课始,通过丹丹的兴趣展示,引导每个同学都来说说自己最喜欢学习什么课程,交流学习中的兴趣爱好。这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和启发。在“小小辩论会”中,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偏科是不利于个人成长的,特别是对于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而言,应该做到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各门功课间的关系。我创设几个模拟情景,让学生参与角色表演,充当评判,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懂得小学生不应该偏科,这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在才艺展示会上,我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到兴趣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四、学法

比较多地采用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方式为他们提供了平等交流的平台,可以自主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初步体验

儿童认识事物,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易受形象感染,使用情境导入,能迅速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并引发道德感性认识。

在上课开始时,先多媒体展示丹丹的兴趣——最喜欢学语文的PPt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来。然后引导学生:你最喜欢学校里的什么课程?像丹丹那样,说给大家听听吧!考虑到时间的关系,这里先让小组成员间交流,然后老师再请几位在某学科学习特别突出的同学着重讲一讲自己的学习体会。展现兴趣爱好的多样性。营造了这样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很好地使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小小辩论会 明白意义

学校为我们开设了许多课程。但在学习中,一些同学仅凭兴趣学习,产生了偏科现象。现在请我们们的同学对这一现象进行辩论,看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我们成长。开设小论坛,让学生就教师出示的两种情况进行辩论,阐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我让全班学生自由分成两组,一组是正方,一组是反方,每组选三个同学做代表参加辩论,其他的组员在后面做啦啦队。通过这个小小辩论会,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偏科是不利于个人成长的,特别是对于正在打基础的小学生而言,应该做到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各门功课间的关系。

  3、才艺展示会 加深认识

在这个环节,我注意让每个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然后出示“故事园”里《“几何爷爷”苏步青的故事》加深认识,最后还可以将同学们的才艺作品收集起来做一个小型的展览。让每个同学都能体验到兴趣爱好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4、过关游戏——情境体验 深化理解

学生受到正面榜样的感染,知道了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培养我们的探索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可是,兴趣爱好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就能够做什么。真正的兴趣爱好是需要培养的。那怎么样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兴趣爱好呢?我就通过让同学们玩玩书本上“过关”小游戏,根据课本中的过关游戏可能出现的问题,分五个小组,由每个小小组选择一个参与角色表演,通过演一演、评一评,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也体现了学生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懂得要培养好自己的兴趣爱好,首先必须要自己愿意,并得到父母支持,然后一有时间就去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好点子,在实际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要学会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如果你能乐在其中的话,那你就成功了。

  5、课外延伸 知行统一

我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名人培养兴趣爱好的故事,以榜样来激励学生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兴趣伴我成长”的队会活动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也会对他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

教学的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认知与体验感悟,在课外实践中进一步得到强化,真正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促进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4

《一诺千金》全文是围绕着做人要讲诚信来展开的。要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讲究诚信的故事,格言比比皆是,当今诚信又是社会呼吁的热点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诚信在人们心目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所向往的是一个人人讲诚信的社会。

本课的教学我们预想分两课时完成,糜老师所执教的第一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书中的历史坊(一诺千金的故事),七色光(承诺的形式),金点子以及身边讲诚信的实例,我们期望在本课时教学中能达成

1、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理解诚信的重要意义,知道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3、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诚信形式,愿意做诚信的小公民。”这三个目标。诚信格言的交流,生活中不讲诚信的事例,诚信所牵涉到的法律责任等内容,我们将放在第二课时重点学习。

今天,糜老师的课将带给我们几个亮点: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学生所做的一个说出真心话的承诺。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对现象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但是往往在教学中不善于说,不敢说,因此,教学一开始教师就会针对此提出要求,相信大多数学生会愿意许下承诺,当教学结束之时,教师会让他们对于自己是否履行承诺给于一个评价,这样一个教学设计看似不起眼,其实它不但保证了在课堂上孩子们能吐露真实的心声,展示真实的想法,更是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说到要做到的过程。

教学事例来源于学生生活,指导学生生活也是一个亮点。充分挖掘现实生活和社会真实事件的教育价值,把社会基础知识教学与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构建的重要原则,我们也力图在这堂课上能有所体现。在各行各业都大力提倡诚信之风的今天,诚信的事例也越来越多,但是其中很多的事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对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指导性也不强。于是,我们从小处着手,找到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为教学的内容。教学之初教师将会组织一个模拟的情景辨析,从学生的心态出发要不要还车钱展开辩论,让学生感受到讲诚信是一种做人的基本准则。生活中信守承诺的事例是学生感受最深的,也是受益良多的。在讲故事后设计一个学生交流的板块,把时空的距离在与学生生活拉近,学生可以在说一说的过程中,把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再现,激发起心中对诚信的向往。在指导践行时,将会出现了一些学生生活中常会面临的情景,请孩子们出出金点子,并且演一演,说一说补救的办法,这就是对学生的实际行为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明确可以怎么做。

关注学生的年纪特点,采用适当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在备课之时特别关注的地方。我想四年级的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习惯,思考往往也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他们在教学中也更向往与教师的平等地位。在这堂课教学中,我们的活动从激发学习兴趣开始,通过学生的全员自主参与,在谈一谈、看一看、议一议、演一演等多样活动中,畅所欲言,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教学开始就会有一个辩论,辩论是一个判断——思考——说服对方的过程,四年级学生是有了这样一个系统思考的能力,因此糜老师将会把自己处于一个中立的地位,让学生就自己的想法展开思辨的过程来说服对方,而不是牵引着孩子朝她的方向走。承诺的形式学生生活中接触的很多,但是系统化的交流可能会存在一些难度,既然是高年级的学生,糜老师就会让他们静下心来看一看书了解其形式,然后再引导他们拓展思考,补充其他的承诺形式。当然根据各老师的特点,我们也可以把这节课的形式改成一个谈话类的节目,或是一场辩论赛,那样老师在课堂上起的牵引作用可能更小。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我们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继承好的教学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从活动体验中收获道德的熏陶。

当然,备课中肯定也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在糜老师的课后,能听到专家老师对此提出的精辟见解。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5

  一、说课

1、教材

通过第9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懂得“好的生活不能坐等得来,要靠勤劳的双手”,通过第10课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不断动脑筋,找出缺点想办法,才能使生活用品不断改进”,而本课是对第9课和第10课的综合和提升:让学生从故事和实例中明白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改进用品、改善生活都离不开这两件宝,只有用好这两件宝,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2、学情

通过第9、10课的学习,学生已知道双手和大脑的用处,但对于大脑和双手哪个更重要不太明确。

3、教学目标

知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初步懂得只有手脑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尝试动手、动脑来改善和促进自身的进步。

4、教法

“生活性”和“活动性”是二期课改的灵魂。在设计教学时,抓住学生的课堂生活、现实生活“做文章”;采用辩论、辨析、实践等活动让学生逐步明理。

5、学法

实践体验法:当学生懂得了只有手脑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后,通过“变魔术”的游戏使学生体验运用两件宝取得成功的喜悦。

6、实施: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目标为“知道每个人都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初步懂得双手和大脑对人们非常重要;体验运用两件宝取得成功的喜悦。”第二课时目标为“联系实际,让学生懂得只有手脑都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尝试动手、动脑来改善生活和促进自身进步。”

对于儿童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对他有意义的、真正的生活;对于品德教学来说,只有引导儿童关注和实践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意义的教学,只有引导儿童学习和学会创造他自己的生活,才会成为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学时我将学生已明白的道理(通过以往教学)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使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为生活化德育。如:在教学的一开始,我就设计了一个复习的环节,唤起学生的记忆,随即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辩论——手和脑究竟哪个重要,等学生明白道理后,又拿出现实生活中一些错误的认识让学生辨析,进而进一步引导学生领悟到两件宝缺一不可。

活动化教学是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体验活动。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发给每一个学生一张彩色纸,让学生动脑动手做“变魔术”的游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到:双手和大脑人人都有,我们只要充分用好这两件宝,才会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成为他自己生活的实践者、体验者和创造者。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道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

(2)初步懂得只有手脑都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3)尝试动手、动脑来改善和促进自身的进步。

2、教学内容:

利用教材中的“故事园”、“小舞台”、“聪明豆”等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

双手和大脑这两件宝一个也不能少。

4、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整堂课突出“活动性”,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明理益智。

5、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彩色纸

(2)学生:剪刀

6、教学时间:

两课时

7、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教时

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们,丁丁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通过第9、第10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丁丁每天早上喝牛奶、吃早餐,放学回家看看报纸;他们家的电视机也从爷爷、奶奶时的12寸黑白电视机到了现在的43寸背投式彩色电视机。

那么,你们知道丁丁家的幸福生活是靠什么得来的吗?

2、揭示课题:对呀,幸福生活是靠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大脑和双手就是我们人类的两件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课《人有两件宝》。

3、齐读课题。

活动二:听听说说探究明理

1、大组讨论:这两件宝贝谁更重要呢?有一天,“大脑”和“双手”为这事吵了起来,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自由组成“大脑队”和“双手队”进行辩论。

2、故事明理:他们各有各的说法,谁也说服不了谁,我相信小朋友听完《阿勤和阿聪》的故事以后自然就有结果了。

(1)听上半部分故事:

讨论交流:阿勤双手这样勤巧,做了这么多凳子为什么一个也卖不出去?阿聪这么聪明设计了这么多凳子草图,为什么只能挂在墙上自我欣赏呢?

同桌讨论:怎样才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你们能不能帮他们出出主意?

(2)师简述半部分故事:

阿勤和阿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久,阿勤学会了设计,阿聪学会了制作。后来,他俩索性合作开了一个作坊,生产出来的凳子既美观又实用,大受欢迎,人们排着队争相购买。

现在你能说说手脑哪个更重要了吗?

活动三:学习儿歌巩固道理

1、出示儿歌

2、跟读儿歌

3、齐读儿歌

活动四:辨析真伪再次明理

1、辨析主题:有人说科学工作者只要动脑就行了,清洁工人只要动手就行了,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2、小结明理:对呀,科学家要动脑思考,但也离不开动手做实验;清洁工人动手打扫也离不开动脑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活动五:手脑并用体验感悟

1、动手实践:双手和大脑人人都有,只要我们好好利用他们就能学好本领,做出成绩。接下去,就让我们动动脑、动动手,把我们手中的纸变长。只能用剪刀剪,不能用别的工具。

2、总结提升:刚才,小朋友们先通过大脑想办法,然后又用灵巧的双手配合着大脑的想法,把纸变长,真了不起。是的,做任何事都离不开手和脑,愿我们多动手,勤用脑,用我们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谱写生活最美好、最动听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