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一年级教案 > 《东方明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东方明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9W 次

  教学要求:

《东方明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知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重点难点:

读背课文和识字教学

 教具准备:

  写有字词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

出示写有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的小黑板,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 第一自然段,找找有几句话?

2、 指名读第一句话,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回答。

出示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什么)在(什么地方)

学生练习说话   教师小结。

3、指名读第二句,提问:

(1)、“她”指的是谁?

(2)、她叫什么名字?

(3)、这个名字好听吗?从这句中哪个词能看出来。(美丽)

(4)、这么好听的名字,我们应该怎么才能读好呢?(指导读第二句)

4、气读第一自然段

5、男女生比赛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这么美丽的“东方明珠”你想不想知道她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读第一句,想:塔是什么样子的?

(1)、“这座塔”指的是什么塔?

(2)、塔是什么样子的?理解巨人

(3)、赛读,评议,再读。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白天的广播电视塔雄伟高大的样子,想不想看到夜晚的广播电视塔是什么样子的?

2、指导看图,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呀?  学生说一说。

 四、 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上海广播电视塔这么雄伟,这么美丽,她可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呀!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你喜欢这美丽的东方明珠吗?等你长大了你想亲眼去欣赏她的美丽吗?那你现在把课文有感情的读好,把美丽的东方明珠塔永远留在你的心中。

学生练读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了 是

 板书设计:

6、东方明珠

很高 很美丽

  《东方明珠》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东方明珠》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通过介绍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让学生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通过本课学习,要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并且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7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通过本课教学,我的所得有以下几点:

一. 识字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扎实有效。

《课标》指出:一、二年级识字教学是重点。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先用小黑板出示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在出示生字时,我注意了两点,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课文中词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强化识记,从而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二是出示生字时,我有意在一类生字的下面用“·”标示,在二类生字的下面用“△”标示,这样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二. 阅读教学突出规律,方法合理。

一年级的阅读是“起步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到“小”、“实”、“趣”。

“小”即“小”的起点,开口要小,教学目标简明集中,指向性强。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读了每句话知道了什么。

“实”就是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注意把读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操作,真正能读,真正自己会读。如:读了“上海黄浦江边,有一座广播电视塔。”这一句话以后,我问学生“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说,知道了广播电视塔在上海黄浦江边。我又问学生“如果你到上海,要找广播电视塔,应该往哪走?”学生说,应该往黄浦江边走。信息的反馈很明了,学生已经读明白了这句话,读懂了话的内容。实践证明,扎扎实实的读是最有效的读。

“趣”是“情趣”,就是要把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放到重要的位置,并且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讲“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这句话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这是一个比喻句,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塔很高,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非要讲清楚什么是比喻句就有点拔高了。如何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这时,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他们在动画片里都看见过巨人,而且很喜欢巨人。于是我问孩子们“你在动画片里见到的巨人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的人,有的孩子说,巨人就是又高又大又强壮的人。显然,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这时,我又采用赛读的方式让学生读这一句,结果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读得好。由此可见,兴趣的激发是最重要的。

此外,在教学本课时,我还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这个词语,通过看图,学生很容易理解这里为什么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从而有效地发挥了课文插图的作用,也教给了学生一种看图学习的方法。在朗读的指导上,由于孩子们还小,我注意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让学生明白怎么读就是读好了。

以上是我本课教学的一些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