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五年级教案 > 《打电话》评课稿范文

《打电话》评课稿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2W 次

  《打电话》评课稿1:

《打电话》评课稿范文

今天我们在学习新课标时听了一节录像课《打电话》,《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应用中的一个新增内容。本节课,老师教态自然,数学语言表述精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尝试、自主探索,注重动手操作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体现了新课标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体会和见解。

一、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体现数学本质,思维训练到位。

《打电话》这是一节数学实践课,是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素材,从具体情境问题出发,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通过画图等方式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发现打电话中隐含的数学规律。《打电话》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优化;通过画图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让学生初步体验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老师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很会把握教材、挖掘教材,变枯燥的数学为快乐的数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学习知识。课始,老师让学生自己想有哪些方法通知511只羊,接着让孩子比较选择方法,接下来老师问“怎样通知会节省时间”,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发现得出“所有知道信息的人同时通知最省时间”。最后,让孩子解决数字太大的困难(即通知511只羊需要多少时间)。从通知7只羊开始找规律。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其“逐步优化”的线索是相当清晰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授课老师的这节课是从让学生探索打电话尽快通知7人的最佳方案开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分析、归纳,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打电话尽快通知到所有的人的最佳方案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不是老师“给予”的,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主动获得的。

三、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强化感知,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同时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老师让学生通过在题板上摆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式学习,收获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作用,让学生通过协调配合,认真实践和探索,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让学生尽可能的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活动的、讨论的、合作的和表达的机会;尽量的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自己的一些思考表达出来,注重学生课堂思想活动。

一点建议:1、课堂的情境引入应从孩子们的生活中引入,真实一些,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2、规律的总结最后可以用符号表示它,更简略,更通用,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符号意识。

  《打电话》评课稿2:

周四在启明完小听了张老师《打电话》这节课有很多 值得学习的方面:

一、合理的设计,重视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从“寒假里,老师怎样打电话,可尽快将通知传达给15个队员”开始思考,让学生分组讨论,充分体现了学生哦主体性。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之后,教师便引导学生对这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反思分析,寻找规律。从个别到一般,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思维逻辑的特点。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发表出自己的见解,部分学生还能用画图的方法呈现自己的想法,说明学生的思维已被打开,教学的效果较好。

起初,我注意到学生在对解决方案的表述相当模糊,但在解决问题后,却表现出了清晰的思路,在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我想这也是这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吧!

二、抓住细节,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引导。

对于打电话,学生们是再熟悉不过了,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难点应不在理解上,而在如何表述及规律的概括上。这节课之所以能突破这个难点,离不开教师精巧的提问和引导:

值得交流的问题: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

在这样一节综合实践课上,张老师的问题简单、明确,学生回答踊跃,讨论热烈,通过让学生说说别人的思路拉上中等、学困生的进度。张老师板书清楚,字迹清晰、言简意赅,教态明朗,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富有激励性语言适合学生年龄。多媒体操作熟练,做到不刻意,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整堂课,张老师话语不多,学生举手发言较多,还有小组讨论,制图,全班反馈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上进行交流和活动,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更体现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我以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主要体现在课堂表现上,其真正“操控者”还应该是教师。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段,只有教师把握一堂课的重点,只有教师能引导学生往教学目标迈进,离开有意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就会是一节没有目标和重点的“交谈课”。李老师很好的把握住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引的悄无声息,引的恰到好处。课堂上气氛热烈但不失理智,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人有不同的获得和进步,有效利用40分钟,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有挑战。

总之,张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每一个环节步伐扎实,很有自己的风格,很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