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苏教版四上第2课《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

苏教版四上第2课《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2W 次

  教学总目标

苏教版四上第2课《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预习时扫除生字词障碍,课堂上指导“隐、睁、悲”三字的书写。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写作背景。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包括初读课文,划词标段,查阅苏轼的资料。

2词语卡片。

 教学思路

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学们还记得吗?(背诵)

再过一段时间,就是中秋佳节了,大家以前都是怎么过中秋的?(学生说)

我们常说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吃月饼、祭月亮,人圆月圆,多么幸福。

打开课本,看看课文中人们是怎样欢度中秋的

读第二节:(指名读)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

可苏轼却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可以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苏轼这是的感受吗?(孤独、伤心,思念)他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哪!课前,我请大家查找苏轼的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交流资料,了解苏轼其人)

小结:课文中说,苏轼是文学家。苏轼的父亲和唯一的弟弟苏辙也是文学家。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宋朝最著名的文学家,其中,又以苏轼的成就最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1000年前,和苏轼共度中秋。(指读课题)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要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2、3遍)

检查生字词

(一)做官 品尝 观赏 屈指算来 眼睁睁 虽然 十全十美 有隐有现

(二)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

苏轼 苏辙 形影不离 手足情深

皓月当空 渐渐西沉

心绪不宁 埋怨 宽慰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解释:手足情深(亲兄弟的感情深厚)、形影不离(形体和影子不能分离,形容彼此关系亲密)、宽慰(因为得到安慰而宽心)

带着理解有感情地读这些词。

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刚才读这些词语的感情放进去读。读读体会体会,苏轼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度过这个中秋节的?把表示他心情的词语划下来,读完一遍以后,把这些关键的词语再读读,想想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心情,可以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把课文中能说明为什么的地方划下来。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指导交流,说清楚苏轼心情的变化,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为什么会变化)

小结:苏轼的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

下节课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他细腻的情感。

指导生字书写

“隐、睁、悲”三字的书写。(板书,田字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细品读,体味领悟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古典音乐

 教学思路:

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课文中中秋这天的'苏轼心情是复杂的,一开始他心绪不宁而后变为埋怨最后又变为宽慰。(板书)为什么他的情感会有这样的变化?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课文,先请大家读读课文1、2、3小节。想想为什么苏轼心绪不宁,可以在关键的地方圈圈点点,多读几遍。(自由读)

(交流,苏轼是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简介:苏轼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疼爱他,妻子关心他,弟弟尊敬他。但是,母亲在他20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他深爱的妻子二十七岁时就死了,妻子去世后不到一年,父亲也相继离世。失去双亲又失去妻子,这世上除了弟弟他已无所依靠,可是,当中秋来临,他在密州,弟弟在济南,残缺的一家人还是不能相聚。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他看到皓月当空,万里无云)这样的天气,最适合赏月

(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合家团圆

(他听到人们的欢笑声)欢笑声不绝于耳

人们正在欢度中秋。

对于他们来说,(出示填空)这是一个_________的中秋节。

这是一个_________的中秋节。

(齐读,感受天气的晴好,体会人们欢乐的心情)

但是苏轼呢?

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幕,他不由地想起__________________

当他看到眼前的一幕幕,他__________________

和其他人相比,苏轼是多么______

(指名读,齐读“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师范读,强调关联词:都---只有---)

感受到什么了吗,你能从这组关联词里体会到什么?(生自由说,这样一写,更显示出苏轼的孤独寂寞)所以说谴词造句很有学问,选择合适的词语能更好地表达情感。同学们要尝试着选择最合适的词语表达你的意思。(再读这一句)

(默读第三节,你知道些什么?)

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吗?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什么是手足情深?(亲兄弟之间的感情深)我们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

(体会:整天、形影不离,说明他们十分亲密。(连一根针都插不进)

(苏轼比弟弟大3岁,弟弟整天和他形影不离,说明他们感情很好。)

(读句子“苏轼---形影不离”)

还知道了什么?

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他们分别已经七个年头了。

(体会七年的时间之久)七年里苏轼始终是孤独的。

七年里,苏轼常常____弟弟

和最亲近的弟弟分别这么久,如今又到中秋佳节真是(用一句诗来说)

(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示图片,师范读: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月亮西沉,已经是什么时候了?(已经是深夜)是啊,再过一会儿,太阳就要升起,天就要亮了。同学们想一想,这时候,苏轼是在一种怎样的环境里?(非常安静、寂静)越是这样安静的时候,人的想法就越多。苏轼也是这样,读读这一句: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为什么?(他在想念弟弟,他还在想自己做官不顺利,想念自己的妻子,父亲,母亲------)他想了很多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思绪万千,心绪不宁,苏轼思绪万千)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读“眼睁睁”这个词,是什么语气?无可奈何,再读)心里不禁埋怨起来:(读: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注意这个词:不禁。不禁还可以说(忍不住,一定要这么做)他忍不住埋怨月亮。说月亮怎么样?(无情)说它(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这里也有个词要注意:偏偏,偏偏也可以说(故意,有意的)好象是做坏事,月亮你怎么这么坏?故意在我和弟弟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指名读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有一种指责的语气,批评的语气,发牢骚的感觉。这是苏轼在(指读)“埋怨”月亮。现在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苏轼,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齐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苏轼还埋怨了很多)(指名说说)

但苏轼是个豁达的人,他并没有一直这样埋怨下去,(指名读“他转念又想:世---明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哪里会十全十美呢?”换个说法——“不会十全十美的。”这样想来,苏轼,你和弟弟不能相会,你也不埋怨了?(指名说:不埋怨了,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很平常”)是啊,“月不能常圆,人不能常聚”,(出示句子:读:因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就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这是一声祝福:苏轼要把祝福送给谁?

(送给弟弟、母亲、父亲、)这里的人们,指的是谁?(所有的人)

苏轼在中秋之夜苦苦思念弟弟的时候,能够这样想这样做,他拥有多么宽广的胸怀!让我们代他把这份祝福送给天下人!(齐读、再读)这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的婵娟指的是什么?(美满的月光)同学们,你愿把这份祝福送给谁?

(指名说说,读读)我代他们谢谢你!

此时此刻,苏轼还像开始那样烦恼吗?(不,他宽慰了许多)他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