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精选《第一次抱母亲》教后反思

精选《第一次抱母亲》教后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46W 次

  《第一次抱母亲》教后反思一

精选《第一次抱母亲》教后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深意长、感人至深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大都是肤浅的,甚至把母爱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背景,要学生走进母亲的内心,感受母爱,进而回报母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抓手,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深读,并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充分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第一次抱母亲》教后反思二

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如何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体悟到孝子的情怀,并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到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幼,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亲的爱意并要学会对母亲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预设本课教学时的初步想法。

课堂教学中,为了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我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充满真挚的感情,用心去上,尽量用自己的情感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倾诉成为他们课堂的需要。

课堂上,我还通过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品读、默读课文,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体会、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充分研读文本之后写下此时此刻最想对母亲说的话等方式,打开学生的感情闸门,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变得更立体,更饱含情感,更能打动人。使学生自然由文本进入自己,表达真实的情感。

  《第一次抱母亲》教后反思三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深意长、感人至深的.文章。课文记叙了由于母亲住院,护士来更换床单,就这样的一个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流淌着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这篇课文的文眼在一个“抱”字上,我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语句引导学生品出滋味,品出情感。

一上课,我就让学生读文,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就是在具体描写“我”抱母亲的情形呢? 第一次抱母亲,才发觉母亲轻,这么轻,竟然这么轻,出乎“我”的意料,“我”吃惊,“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和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孩子由于偶然的一抱才发觉母亲轻得那么令人难以置信。

于是我着重引导学生品一品文中第一处写“我”抱母亲的句子。想一想,这一抱,让作者抱出了怎样的感受?然后品读关键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但在处理“我为什么很难过?”这个问题时我挖掘得不够深刻,太肤浅。学生体会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发现了这一真相的儿子此时更多的是难过,难过母亲用这么轻的身子承受了那么重的担子。可是母亲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泪呀,作为儿子想到这些怎能不难过?作为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深入地去探究“我”的心情。可以有这样一些理解:“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却不知道她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了,太不关心母亲了;我为自己一直不懂事,竟然没能帮母亲挑重担,减轻一点负担而难过;母亲不怕劳累、毫无怨言,现在却病成这样,我心里很难过。因为当时我怕时间来不及就没有让学生深入文本细细品读,这一点比较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