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分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8W 次

导读:《木兰诗》这篇文章主要要求我们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分析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4、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5、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文学常识】

1、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 朝·郭茂倩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叙述了古代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

2、乐府是汉朝的音乐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专门收集民歌,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成为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

3、乐府诗的特点

(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4、互文: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一、积累下列知识:

1、读准下面黑体字的字音。

机杼( ) 可汗( ) 鞍鞯( ) 辔头( ) 燕山( )

鸣溅溅( ) 鸣啾啾( ) 胡骑( )戎机( ) 朔气( )

红妆( ) 金柝( ) 著( ) 傍地走( )

  二、初读诗歌,疏通文意:

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 (2)唯闻女叹息:

(3)问女何所忆: (4)旦辞爷娘去:

(5)朔气传金柝 : (6)策勋十二转:

(7)赏赐百千强: (8)著我旧时裳:

(9)雄兔脚扑朔: (10)胡骑:

(11)万里赴戎机 : (12)关山度若飞:

3、《学习辅导》P22第3、4题

4、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 )

(2)策勋十二转( )

(3)当窗理云鬓( )

5、文言句式

(1)倒装句:问女何所思

(2)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三、再读诗歌,把握内容:

1、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木兰故事。

2、根据概括各段内容填空,理清课文情节。

代父从军→( )→( )→还朝辞官 →( )→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3、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四、品读诗歌,赏析人物:

(一)品读:(提示: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作用?)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探究:

6、《学辅》P23、第11题

7、“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有什么表达效果?

8、最后一段可否删去?为何?

(二)人物赏析: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请用准确的词语概括木兰的形象。

  五、总结全文: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刚毅勇敢、淳厚质朴,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优秀品质。

艺术特色

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

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

  六、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一)、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

(二)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

(3) 《木兰诗》中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行军之快的诗句是

(4)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是

(三)选择题:

1.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4.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5.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