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初一上册《山中避雨》优质课教案

初一上册《山中避雨》优质课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5W 次

  【初一上册《山中避雨》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初一上册《山中避雨》优质课教案

(一)知识储备点

1、把握文中叙事,抒性两条线索,了解文章内容及结构

2、认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验音乐巨大的感染力

(二)能力培养点

通过对“乐以教和”这一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段分析主题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接触,进入到诗情画意中,得到美的陶冶纯净心灵,亲切自然。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1)重点

抓住文中写作者拉琴,众人齐唱这部分内容,感受理解主旨“乐以教和”。

(2)难点

在与《忆读书》《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比较中,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3)疑点

“山色空蒙雨亦奇”,这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竟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对于这点的理解体味。

2、课型及教学思路

本文是篇散文,语言自然亲切,由情而感,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记叙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所具备的巨大感染力。

教学思路

首先让学生细读每一自然段,概括段意,把握文中叙事,抒情两条线,初步领会主题;然后根据文章主题解读文章关键句段,更深刻地领会主题;最后链接生活,切身体会感受主题。

 三、媒体平台

1、教具学具准备

本课朗读录音,多媒体

2、课件

(1)课件构想

设计西湖两景,背景为大山,配以节奏缓慢而抒情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让学生感受“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去体味“我”的感受。

(2)素材储备

大山 雨 树 音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丰子恺

丰子恺,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这样评价他:“一个人须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他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2、指导学生积累生字词

寂寥 趋之如归 怨天尤人 嘈杂 冗长

弄堂 工尺 和唱 陶冶 乐以教和

3、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学生听录音,朗读课文,进入文章情境,并体验想像,思考文章内容:

(1)漫谈读(听)后感受、收获、疑惑。

学生有话便说,无拘无束,力求说出每个学生独特的认识、体验。

(2)概括每个小节内容,理解文章思路结构及线索。

明确:①第一自然段写山中遇雨和避雨

②第二自然段写“我”和两个女孩不同心境

③第三自然段写作者为了安慰两个女孩而向茶博士借琴

④第四自然段写作者拉琴,女孩和唱,并招来山村青年齐声歌唱。

⑤第五自然段写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

点拨:本文不仅有叙事这条线索,还有人物思想情感变化这一线索:扫兴——欢喜——兴奋——惜别

总结:叙事与抒情两线并行,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品读课文3、4、5小节,深刻体会“乐以教和”主旨和文章语言美

问:①你们喜欢雨吗?说说你在雨中的感受?有谁曾经感受雨中的快乐?

明确:激活学生思维和生活体验,读懂“自己”。

蹦水、喝水、打水仗、淌水、踩水花

②为什么作者在山前小茶店里避雨的感觉特别好?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作答,紧扣文本。

明确:此环节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和作者。

点拨:视觉美:山色空蒙雨亦奇

心觉美:寂寥而深沉

人文美:乐以教和

2、品味课文语言

学生精读课文,勾画出喜欢的句子并朗读品味。

点拨:

①“你会拉的?你会拉的?”重复,问中含有肯定的'意味,女孩急切心情。

②两个女孩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情感自然、真挚。

③一时把这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闹”气氛热烈,无拘无束,“温暖”既写环境,又写作者感受,表达其欣喜之情。

④“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时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四个“有之”,排比重复,音韵铿锵,且牵扯引我们的视线,感受胡琴的随处可见。

这样的句子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可找出类似的句子进行评价,欣赏。

总结:感谢这场雨,让“我们”一行三人被困三家村,而拉起了琴,唱起了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以至于三家村人对我们这些萍水相逢之人产生依依惜别之情,让两个女孩遇雨而苦闷,怨无尤人也变得欢喜,兴奋起来。我也因感受到雨中的朦胧和大山的寂静、空旷,因而洗脱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压抑,而这一切又都是音乐起了关键性作用。

3、读删节课文(齐读)

总结:这音乐不是钢琴伴奏,也不是小提琴协奏而是二胡弹拉,不是在教室,是在野外,那么原生态,那么随意、那么自然,不是演员,是普通百姓,那样投入,那样和谐。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1、链接生活

你爱听音乐吗?音乐在你的生活中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举例说明亦可,诗意化的语言描绘音乐的作用也可,能谈到中央台的大家唱,心连心、红歌会、中青歌会的节目也可,谈到各人对音乐的看法都可。

2、学习小结本课收获(内容、写作)

写作:运用比较、突出主题

语言生动、耐人寻味

双线展开、内容丰富

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五、作业反馈:

欣赏《高山流水》古琴曲,写出听后的情境和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