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9W 次

  《口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七年级下册《口技》教学设计

1.诵读,领悟口技表演的精妙。

2.积累,熟读成诵。

3.赏读,学习借鉴表现手法;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口技表演。说一说,你们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口技是一种民间表演技艺。表演者运用口腔发声技巧,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惟妙惟肖,妙不可言。古代,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

当然,今天,我们不仅是用耳朵去欣赏口技,还要通过文字来欣赏一场精彩绝伦的《口技》。

二、介绍作者

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本文选自他的《秋声诗自序》。本文选自他的《秋声诗自序》。这篇自序说作者刚写完《秋声诗》,有几个客人来,他就“令客各举似何声最佳。”客人分别举出机声、读书声、棋声等,他都不以为“最佳”。有一个客人上前叙说了这段口技描述,终于令他大为赞叹,并记录在自序中。

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那场精彩绝伦的口技表演。

三、诵读

1.下面请允许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朗读一下文章,请同学们听准字音,听清停顿,把握语气。

老师读得好的`地方,请学一学,老师读得不好的地方,请改一改。好,自由读一遍。读起来——

在听读中,你注意到这些字词的读音了吗?

少顷(shǎo) 呓语(yì) 叱(chì) 中间(jiàn)曳(yè)屋 许(hǔ)许声 几(jī)欲 犬吠(fèi) 齁声(hōu)   意少舒(shǎo)

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两段,并说说哪位同学读得最好?

四、译读积累

文章之乎者也,有待我们进一步细细翻译。

下面请结合课下注释,自行疏通理解文意,同时标记重点字词及疑难句。

⑴标记古今异义的词

⑵标记一词多义的词

⑶标记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有疑问的字词,两人一组,可以小声讨论。不能解决问题留待全班讨论。

请大家解释一下屏幕上词语的意思,并说出含有这个词语且意思相同的成语

(屏显:善 名 股 走 毕)

生读:能歌善舞;莫名其妙;不可名状;头悬梁,锥刺股;走马观花;原形毕露;

师:接下来解释词义。

妙:众妙( )毕备 以为妙( )绝

绝:以为妙绝( ) 群响毕绝( )

指:手有百指( ) 不能指( )其一端

坐:稍稍正坐( ) 满坐( )宾客

生:“绝”在“以为妙绝”中是极了,在“群响毕绝”中是停止。

生:“手有百指”的“指”是指头,“不能指其一端”的“指”是指出。

师:很准确。

生:“稍稍正坐”中的“坐”是坐下;“满坐宾客”的“坐”是座位。

师:通“座”。

五、赏读

这位口技者的技艺如何?用文章中的哪个字可以概括?

口技之善,表现在哪里?细读文章,立足文章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段话,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时间短、声音多、场景丰、宾客惊、道具简

这篇文章仅仅367个字,就把口技表演刻画的精彩纷呈,妙趣横生。接下来,我们再来品味一下本文写法上的“善”。你认为《口技》这篇文章“善”在哪里?大家可以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方面体会一下本文的妙处。大家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正面描摹、侧面衬托、首尾呼应

侧面描写,又叫做间接描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描写手法,通过周围人物和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在叶君健的《看戏》中,写梅兰芳看戏说“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就是侧面描写。

其实,大家刚才的交流都围绕着一个“善”字展开。我们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口技表演者的“善”,才有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正是因为作者林嗣环笔下精彩描写的“善”,才有了我们欣赏品味的广阔空间。

这篇文章,被收录在《虞初新志》。由清代张潮编选,共20卷,多收录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编者的主旨是:“表彰轶事传布奇文”。少数作品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虞初是西汉时人,汉武帝时曾任侍郎。他曾根据《周书》写成通俗的周史,书名“周说”,共有九百多篇。《汉书·艺文志》将虞初列入小说家,后世常用他的名字作为笔记小说的代称。

相信我们已经领略到了此文的艺术魅力。清张潮这样评价《口技》:“绝世奇技,复得此奇文以传之,读竟,辄浮大白。” 既是千古奇技,又是千古奇文,于是涨潮把这篇文章收入到自己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中,我们也要把这篇文章收藏到我们的脑海里面。让我们读起来,背起来,开始!

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一张 两三件 四方 听的五 六 心里七 八 好似九 真乃十 。

课堂练习

试用一~十的数字,对文章内容作概括。

一张口,两三件道具,四方宾客,听得五体投地,六神无主,心里七上八下,好似九死一生,真乃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