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顶碗少年》案例及反思

《顶碗少年》案例及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9W 次

今天,我上的是《顶碗少年》。这堂课先默读全文,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少年的三次表演,要求学生找到描写少年神态动作、观众神态的句子;接着展开想象,当少年遭遇失败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老者又对他说了什么等等;最后品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思考是什么让作者如此难忘,他又从中明白了什么人生哲理。

《顶碗少年》案例及反思

自我表现感觉本堂课的设计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注重空白处思维的发散,注重学生人文教育和写话的结合。但是寓于不是公开课,所以没有考虑太多细节的问题,致使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不强,似乎欲说还休。我想:如果个别地方我在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可能课堂效果会截然不同。具体如下:

  一、课堂导入环节

作者赵丽宏是上海崇明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一篇《与象共舞》,他是一个善于写游记的作家,为什么在这篇文章里重点写人,可能这样一个质疑会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本文人文思想的渗透打下一个基础。一个好的导入可以抓住学生的心,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老师作精心的设计。

  二、课堂讨论环节

想象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的时候,学生的回答非常单一,无非是“没关系,你一定能行的!”之类鼓励的话。其实学生注意到了文中的两个词,“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句中的“急忙”,“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句中的“轻轻”,这两个词我在备课时没注意到的,致使当学生提出来的时候我没有引导,丧失了一次很好的深入理解机会。

这一动作上的细微变化,正是少年成功的原因,也许正是老者对少年传授的经验。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带出老者到底对少年说了一句什么话。这一处的答案就丰富多了,学生的思维也更活跃了。可以从调节少年的心态上去考虑,可以从鼓励少年的角度去思考,更可以从老者传授经验上去考虑……唉,要做练习的时候进行补充了,可见课前文本的钻研多么重要。

三、设计心理活动环节

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在两次失败以及在老者的鼓励后,可能会产生的心理活动。这个环节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对学生的答案作点评,对于学生的一切回答全盘接受,不作否决。其主要原因是我在安排上的一个小小失误。第一个学生在补充第一处心理描写后,我没有抓住机会让同样选择第一处的学生进行交流。于是下面的局面就失控了。学生不去倾听别人的答案,只顾回答自己的答案。东一榔头,西一斧子,我的点评也就无从下手了。我觉得应该采取逐个击破的方法。三处心理活动的设计,逐一解决。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比较起来方便。一个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其他的学生都在倾听,他们自己就可以发现不妥之处,进行否决。

  四、感悟启示环节

这个环节的设计本来是一个亮点,我让学生接着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想象,作者到底获得了什么人生感悟。在学生表达的时候由于举手人太少,我等得着急,就急着把自己事先准备的一段话打出来提示学生,结果使学生思维局限了。

教学反思是一件好事,它能让我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努力寻找迷失的方向。教学的天地很广阔,它有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终身。该做的事有很多,该学的东西有很多,我一定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