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7W 次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赵丽宏。

3.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提出问题,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

2、学生找到“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后,教师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3、分组学习:学生进行自学后同学互相交流,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4、教师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

(1)、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2)、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

人生感悟:偶遇之事终生难忘

杂技表演 (1)失败——不失风度重新开始 失败

(惊心动魄) (2)失败——不知所措 镇静再来 ︱

(3)成功——努力拼搏惊心动魄 成功

抒发感叹:每每想起总有微微激动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顶碗少年》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课前我布置了学生进行了预习,通过自己动手,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学习生字,了解生词的意思,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教学时我从课文前的“连接语”引入新课,让学生从“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学会提问,引发学习的兴趣。检查了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读课文,通过自读理解、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师生互相交流等形式,解决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及写作特点,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但在教学时时间安排较紧,学生还未有时间来交流学习的收获。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 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 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课

1. 大家喜欢看杂技表演吗?

2. 作家赵丽宏先生二十多年前看到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又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叙事散文《顶碗少年》。(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理清顺序

1. 检查预习:生词的认读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 理清顺序

(1)哪些自然段写的是这场杂技表演?(2——7)

(2)顶碗少年表演了几次?

(3)哪个自然段写第一次表演?(第三段)

(4)哪个自然段写第二次表演?(第四段)

(5)哪个自然段写第三次表演?(第五、六、七段)

(6)三次表演结果怎样?

(7)2——7段这一部分按什么顺序写的?(杂技表演的顺序)

(8)开头一段写了什么?最后一段呢?开头一段和最后一段什么关系呢?(前后照应)

三、 学习课文

1.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难度很大)

2. 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表演的“惊心动魄”。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3. 同桌交流。

4. 全部交流(体会并指导朗读)重点有以下几点:

(1)少年的动作神态体会表演的高难度,并总结学法:从动作、神态体会任务的内心活动。

(2)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体会表演的扣人心弦。

(3)碗(拟人)写出表演的难度大。

(4)白发老者给予少年的信心、勇气和力量。

四、 谈体会

1. 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联系第一段,一块儿读读、想想?

2. 联系生活、学习谈谈体会(学生第一次骑车、做饭、做手工等)。

五、 课下练笔

模仿本课写《第一次…… 》

  六、 板书

12、顶碗少年

惊心动魄       第一次(3)第二次(4)第三次(567)   (顶碗少年、观众、碗)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动作、神态——内心活动

  课后反思:

程校长建议:因此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环节设计太细,如:哪次表演对应哪些自然段可以不要。

鲁老师认为我们学习白发老者时阐发太多,我问老者可能是谁?台下他们练习、排练情况,又猜老者对少年说了什么等,确实太多。

渠老师认为老师让学生读的太少,指导朗读等方面不突出。

我认为以上确实是我讲课当中的缺憾,感谢他们的建议,让我有所进步。


1.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2.六年级下册《灯光》教学反思

3.六年级下册《名碑荟萃》教学反思

4.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反思

5.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手指》教学反思

6.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则》导学案

7.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我们的方阵》教学设计

8.人教版六年级下册《6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