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中学古诗《使至塞上》教学实录

中学古诗《使至塞上》教学实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5W 次

  学习目标:

中学古诗《使至塞上》教学实录

诵读领略诗歌雄浑开阔的意境,品味王维复杂的内心情感。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语。

盛唐时代,有一位诗人--

他工草隶,善画,精通音律,诗名享天下;

他笃信佛教,人称“诗佛”;

他的诗作天才妙悟、神韵悠然,与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古典诗坛最灿烂的景象。

他是谁?如何得之?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王维--王摩诘的一首边塞诗《使至塞上》。

  二、读出诗味。

1.第一次读:齐读。

教师评价:读得很好,字正腔圆。可是要想读好一首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回答:读出情感,读准节奏。

2.第二次读:请发言的同学读。

师:感觉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不好。

师:其实你读得还不错,你读准了节奏,但是没有读出情感。其实读出情感是对朗读的最高要求,要想读出情感,还得读出诗的韵律、诗的味道。老师给你,也是给大家朗读一遍,大家听听看,应该怎样读出诗的味道?你能发现老师是怎么处理声音的长短、高下、轻重和语速的快慢的?

3.第三次读:师范读,配音乐。

生:我发现老师读得比较慢。

师:对,诗歌是凝练的语言,只有读得慢一点,才能体会出诗的深长意味。比较而言,谁发现老师哪些字读得更慢一些、饱满一些,哪些又读得稍快一点呢?

生:诗的韵脚老师读得更慢更长。

生:我发现“大漠孤烟直”的“孤”和“直”和“长河落日圆”的“河”“圆”读得更慢更饱满,而“漠”“落日”读得就快了一点。还有“候骑”和“都护在燕然”的“护”和“在”也稍微快点。

师:为什么“孤”“直”“圆”要读得更慢?想想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

生:这些都是表示事物形状的形容词,读慢一点表示突出。

师:那从声音--诗的平仄方面呢?

生:这些都是一些平声字。

师:你说得很对,这是古诗朗读的一个规律:平长仄短,依字行腔。根据平仄和诗歌的内容含义来调整声音。大家自由练习一下。

4. 第四次读:自由练习朗读。

5.第五次朗读:指名读。一男生,一女生,读出了韵味。

6. 第六次朗读:齐读,体会这首边塞诗的意味。

  三、读懂诗心。

(一)但是仅凭技巧的指导,我们只能朦胧地感受到了诗歌的美,要想读好一首诗,我们还需要进入这首诗,细细品读,反复咀嚼。

请同学们默读全诗,静静思考,细细品味:你从 词语/意象/诗句中感受到了作者 的情感?

(二)学生自读品味、批注,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三)师生交流,点拨提升。

生:我从“单车欲问边”的“单”字中读出了作者的孤独。

师:你知道王维此去塞外是干什么吗?

生:是去慰劳刚刚打了胜仗的崔希逸军队

师:是什么身份呢?

生:监察御史。

师:“属国”是什么意思?

生:属国是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师:老师上网查询了一下,发现监察御史相当于今天中纪委或最高检察院派出的官员,典属国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之类的官。可是身为皇帝任命的特派大员,王维怎么连点排场都没有,却“单车”出行呢?

生:作者表面上是去慰劳崔希逸,实际上他是被排挤出了朝廷。

Ppt链接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735),王维在张九龄的举荐下,出任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被罢相,次年贬为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皇帝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

师:那这么说除了孤独之感,其中怎样的情感?

生:心里有些苦闷。

师:一个“单”字让我们看到了王维心中的孤独落寞,还有几许苦闷、不得志的牢骚。其实这种情感在诗中的其他诗句中也有所体现,谁发现了?

生:我从“征蓬出汉塞”的“蓬”中读出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师:知道“蓬”是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