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使至塞上》教案?汇编

《使至塞上》教案?汇编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44W 次

  《使至塞上》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使至塞上》教案?汇编

  ●知识与技能:

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

 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解一解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

(三)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四)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诗中有画

2.炼字精妙

3.诗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明确: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五.教师总结

(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六.作业布置

周记本上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并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在周基本上。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1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一首诗歌——《使至塞上》,希望在这堂课上,大家能学的轻松,学的投入,收获多多,喜悦多多。

首先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吧:

1,理解内容。

2,赏析语言。

3,体会情感。

带着这三个目标,我们开始这节课的诗歌之旅。

 二、合作交流,解读诗歌(38分钟)

(一)诗中事

高尔基有自传体三部曲,巴金有激流三部曲,我们也不妨来一个“朗读三部曲”。希望大家在每一次的朗读中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步: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咱们不妨先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谁先来呢?让我看看鼎新中学八年级四班同学的精神风貌吧!

正音。塞、候骑、燕然

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吧。

第二步:结合注释,再读诗歌,读出内容。

请大家在朗读诗歌的时候,仔细朗读每一个课下注释。因为在注释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和奥秘。读完之后,再谈一谈:诗歌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完后谈诗歌内容。

(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教师需要点拨引导:是什么人出使边塞?怎么去的?他去边塞做什么?他有没有到达目的地?)

读诗品诗,除了朗读之外,离不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更离不了思考和疑问。我们在本节课中需要把诗中的情景再现出来,这样才更有韵味,也更有意义。比如说:你觉得在哪一联中会有人物对话的场景呢?你觉得他们会说些什么?

学生不妨先想象一下,再做回答。教师示范:

落日西沉,暮色苍茫。

远远传来马蹄声。

越来越近,只听的哒哒哒哒哒哒。

侍从遥遥一望,不禁惊喜的策马上前,向车里禀告道:大人,前面好像来了一个士兵!

王维精神一振,立刻挺直身子,掀起车帘,定睛一看:

那人已来至眼前。只见他翻身下马,向前恭敬行礼道:

车里可是御史大人?小人真是有幸,不想在此遇见御史大人!

王维见他一身士兵打扮,倍感亲切,欣喜道:

正是本官。你是何人?都护大人和众位将军现在何处?

那士兵道:小人是将军手下的侦察兵,都护大人和各位将军尚在前线。

王维遥望前方漫漫黄沙,不禁感叹:

将士们着实辛苦。只不知还有多少路程?

回大人,燕然距此尚有800余里。

王维听至此处,长嘘了一口气,挥了挥手,那士兵便退下,策马扬鞭而去。

暮霭沉沉,马车又缓缓行驶在漫无边际的大漠中,只听得哒哒哒哒哒哒……

同学们,诗歌中的内涵是不是极其丰富呢?那我们可不可以用灵动的思考和神奇的想象再现它的内涵呢?

第三步:整体理解,三读诗歌,读出韵味。

个读,齐读诗歌。

(二)诗中景

王维由陕西西安出发,途径甘肃、宁夏、内蒙古,直至蒙古境内。在这长途跋涉中,他看到的都是什么景色呢?现在我们就去寻找这诗中景吧!

归雁、征蓬、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这些景色和中原是不同的。让我们在这异地风光中展开丰富的想象。

1,诗歌讲究一字传神,请从中选出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写出你对它的感悟和理解.

2,请选出其中的一句(5个字),想象其中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现在大家就静下心来,写出自己的精彩吧!时间为4分钟。

学生静心思考,写作。

展示交流。

出示图片,以苏轼的话收束这一段。

(三)诗中情

诗言志。 ——《尚书 尧典》

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毛诗序》

“志”,就是情感、志向、抱负等。那么,在这首诗中诗人表现出怎样的心情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再次仔细阅读诗歌,说说你的认识。不过,要在诗中找到你的依据啊!不妨再次参考课下注释朗读一遍。

(焦点论坛)“单车欲问边”中的“欲”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欲”?为什么不是诗人欲呢?

如果改成“属国欲问边,单车过居延”不行吗?

如此说来,里边又有了玄机了。让我们再来个“历史回眸”吧!

开元二十四年……

如此看来,诗人是有着“单车”问边的无奈和悲凉的,这也可以从他看到的景色中体会出来。蓬草本不欲离开故土,但也只能是随风而去,大雁归巢本如此温馨,可自己却离开故土,独往异乡,怎能不凄凉,怎能不悲伤?而当他“萧关逢候骑”之时,又该有着怎样的惊喜呢,而转眼候骑离去……

再读诗歌,体会个中滋味。

 三、拓展延伸,个性展示(5分钟)

让我们在诗的意境中再解读王维。

诗外篇,走近王维

写一副对联或小诗送给王维。

背诵诗歌。

 四、收束课堂,余韵悠长(1分钟)

唱和诗歌,收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