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材分析

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材分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W 次

1.教材分析:

高一语文《鸿门宴》教材分析

《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语言平实晓畅、情节张弛有致、人物刻画鲜明生动。本节课在鸿门宴过程中刻画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给人以鲜活之感,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中职与普高的文言文教学有所不同,普通高中教学注重文言知识,如文言虚词、实词、词法、句法等;中职学生知识积累少,语文基础差,尤其不喜欢文言文学习,加之《鸿门宴》这篇课文篇幅长且难度较大,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减少对文言知识的灌输,注重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

2.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理清宴会中的情节发展脉络。

(2)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3.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2)解决措施:通过串讲课文大意、播放视频和指导学生演绎故事,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人物性格。

4.教学难点

(1)教学难点:课文篇幅长且难度较大,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大。

(2) 解决措施: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准备;指导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和表演;授课过程中抓住波澜起伏的情节展开,结合史实材料适当补充延伸。

5.教师准备:

(1)提前告知学生上课内容、预习方向以及解决重点文言字词。

(2)把全班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指导学生改编并排练课本剧。

(3)利用互联网搜索本课资料,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并提前到教室进行调试。

6.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情境表演法

7.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鸿门宴》。下面我们听一首《垓下歌》,猜猜描写的是何许人也?

教师活动——介绍《垓下歌》背景。我们第一节课就讲到鸿门宴是一场饭局,所谓“饭局”,其巧妙之处不在于饭,而在于局,这是项羽为刘邦设下的一个局,面对杀机重重的鸿门宴,刘邦能否逃脱呢?而项羽又是怎样铸成大错的,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宴会中部分。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板书课题:《鸿门宴》——司马迁。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学生活动——回忆旧课,明确宴会中部分为3-5段。

学生活动——齐读一遍第3段,思考:其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分属哪个阵营?

教师活动——两大政治集团中的人物是相对应存在的,通过列表格的方式理清人物关系。

学生活动——画出两大阵营人物关系表

职位 项营 刘营

大王 项羽 刘邦

谋士 范增 张良

武士 项庄 樊哙

内奸 项伯 曹无伤

设计意图:理清两大阵营人物关系,为下文学习作铺垫。

(三)疏通文意,理清脉络

本环节教学任务:

1.展示连环画,梳理故事情节:沛公赴宴——鸿门饮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项伯掩护——张良告急——樊哙闯帐;

2.画出故事发展曲线图。

(1)沛公赴宴

教师活动——刘邦早早就来到项羽大营,进入帐篷一见到项羽就跪下谢罪,一番巧言就说服了项羽。刘邦这话说的非常巧妙:一是以“臣”自称,不称王;二是打友谊牌,同一阵线;三是以“小人之言”推卸责任,给项羽台阶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再联系刘邦说服项伯的三招,可以看出刘邦是怎样的人?

教师活动——项羽内心发生微妙的变化,杀心慢慢消退,甚至说出告密者曹无伤,可见项羽什么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根据人物个性化语言以及对比手法分析刘邦和项羽的人物性格。

(2)鸿门饮宴

教师活动——各人坐下后,这里涉及到座次的问题。中国古代注重座位的安排,

其显示出一个人的地位,那么鸿门宴上的座次是怎样安排的?

学生活动——根据课文内容,每个小组派代表在黑板画出四方位图。

教师活动——这样安排用意何在?【由此分析项羽此时已经懈怠,把刘邦当成其部下了,此处是对项羽自大轻敌性格的深化。】

(3)范增举玦

教师活动——过渡语:宴会开始,项羽与刘邦推杯问盏,气氛热闹,但宴会上有一个人却是心急如焚。这个人就是范增了,原来范增与项王约定好,范增一举玦,只要项王一声令下,埋伏好的刀斧手就一拥而上,杀刘邦一个措手不及。但是范增“数目、举玦”,项王均是默然不应。

学生活动——提问:眼看第一招失败,范增是否放弃,他是怎么做的?

(4)项庄舞剑

教师活动——小结:原本范增举玦,会有一场暴风雨,但项羽默然不应;项庄舞剑又是一场好戏,但跑出个程咬金——项伯,又让刘邦转危为安了;最后樊哙闯帐是最高潮之处,而结局将如何呢?鸿门宴真是一波未定一波又起。【板书:画出发展曲线图】

(四)情景再现,深化理解

樊哙闯帐

学生活动——齐读第四段,在读的.过程中划出描写樊哙的词语或句子。

教师活动——刘邦赴宴时带在身边的人,一个是谋士张良,一个是武士樊哙。一介武夫的樊哙会不会有勇无谋,提出问题:樊哙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活动——表演“樊哙闯帐”一幕

剧本:(对其中第四幕进行改编并表演)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从语言、动作、神态分析樊哙的形象,派代表说说“樊哙其人”。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表演及讨论结果归纳樊哙形象,主要包括:忠于职守、勇猛过人、有勇有谋、不卑不亢、粗中有细,说话有理有据,见识过人。

设计意图——并且通过表演直观地再现人物对话、动作及神态,有助于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活动——完成故事发展曲线图。鸿门宴真的是惊心动魄,起伏不定,有张有弛,这就是鸿门宴的动人之处。虽然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血淋淋的画面,但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细腻传神的人物描写却已经足够。

学生活动:性格决定命运,根据刘邦和项羽的人物性格,思考谁更适合做领导?

在现代社会,领导需要怎样的素质?

设计意图:我所教班级是较为特殊的的工读班,他们一半时间在校学习,一半时间在外顶岗实习,结合学生自身经历谈谈性格决定命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

教学反思

(一)反思一: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本节课运用“小组讨论法”,把较多时间给了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肯定学生的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反思二:采用多种方式教学。根据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征,本节课中我综合运用了视频、图片等多媒体,采用情境表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三)反思三:渗透对学生情感教育。本节课我以故事情节展开,着重分析人物形象,讲述“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适当延伸,让学生注重完善自我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