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特级教师《我的第一本书》课堂实录

特级教师《我的第一本书》课堂实录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3W 次

  一、课堂传真

特级教师《我的第一本书》课堂实录

  ㈠导入新课

师:提到著名诗人牛汉先生,我们并不陌生:初一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还记得吗?

生(齐):《华南虎》。

师:对!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回忆他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为什么要写“他的第一本书”呢?在课文第一节有这样一句话,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Ppx显示: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其中“难以忘怀”“父与子”“很难笑起来”三处为红色)

(生齐读)

师: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句话入手,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㈡感知故事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再次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写的哪些令人难以忘怀的事。

(学生浏览)

生:从“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的描写,可以看出父亲对“我”很是关爱。

师:你说的是父亲对“我”的情感,我们先要研究具体的事。

生:父亲问“我”考试的成绩,“我”因为把名字写错了,考得并不好,父亲检查“我”的书,发现撕成了两截,便连夜将书修补成两本书。

师:你一下子回答了好几件事情,涉及到第3、4、8节的内容。如果你能精要的概括,就更好了。你回答的内容,我们可以概括为“问书”“考书”“灯下补书”。

生:还有上书房的事情。

生:还有父亲带“我”到别的村去念书。

生:第13小节讲了“我”小学同学的事。

师:刚才几位同学把课文的事情概括了一遍,老师在同学们刚才回答的基础上,作了一点提炼。整个“难以忘怀”的事围绕父亲和“我”展开。写父亲主要突出了他“藏书问书考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刚才同学们忽略了第2小节中父亲有许多藏书。写“我”主要写了“翻书裁书要书真诚送书带狗念书”。(Ppx显示“父亲:藏书问书考书灯下补书携子读书;‘我’:翻书裁书要书真诚送书带狗念书”)事情主要分布在第2~13小节。我们这样概括事情,既简洁,又明了,还紧扣了课文题目“我的第一本书”中的“书”。

  ㈢领会情感

师:“我的第一本书”实际上就是一本普普通通的课本,为什么让作者如此“难以忘怀”呢?这里提了以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哪位同学看过,帮我们介绍一下?

生: 是一本漫画作品,画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一些事。

师:老师再补充一点: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抒发了一种浓浓的父子亲情,主要是写父亲卜劳恩与儿子里斯蒂安之间的浓浓亲情。牛汉将他的“第一本书”比作卜劳恩的《父与子》,让我们看一看文章中哪些段落体现了父子亲情的呢?

生: 第3、4、8小节。

师:下面我们集中阅读这三节文字。这时需要同学们用笔,圈点勾画,画出重要语句,并体会一下父亲哪些方面让人感动。

(学生默读课文并批注,教师巡视)

生:第3小节,父亲摸“我”的“马鬃”,“欣慰地夸奖我”,这里说明父亲很关心“我”的学习。第4小节,“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还有第8小节——

师:打断一下,找一处要品一品其中的情感。其实你刚才第一处就说得十分好。

生:我觉得第3小节中还有一处描写:“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父亲原以为“我”学习不错,知道实情以后,父亲决定考考“我”,这里体现出父亲的严格要求。

生:还是父亲“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 那一句,体现出父亲的对“我”关怀和担忧。他先问“那一半呢”,他很关心我的学习。

师:我想追问一下:父亲的“愁苦”,他“愁”的是什么,“苦”的又是什么。

生:书弄丢了,对“我”学业的发愁,对我的未来担忧。

生:“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这一句,体现出父亲对“我”尊重与关爱。

师:我们仔细看看文章第4小节中父亲与“我”之间有一段对话,也就是父亲的“三问”和“我”的“三答”。这一段文字很有味道,下面同学们先找出来,然后放声地朗读,仔细体会父子俩的心理和情感。(要求学生分角色朗第4小节)

(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分角色朗读)

师:通过朗读这段文字,我们要体会文中父亲的情感。你们谁说说?

生:父亲对“我”的关心,他特别关心“我”在校的学习生活。

生:从中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尊重。“我”原本以为父亲看到这样的书要揍“我”,但父亲没有这样,只是问书“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书怎么读”。

师:非常高兴地听到你的发言,许多读者没读出父亲对儿子的这份“尊重”。在这三问三答中,我们在读出父亲对儿子学业关心的基础上,还应当读出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尊重,还有对乔元贞一家的同情。

下面我们把时间放到第8小节上。

生:第8小节开头,写补书时间之长,让人感动。

生:从“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写上名字”可以看出父亲是在用心补书。

生:灯下补书实际上是父亲用行动在教育儿子对书的敬重。

师:大家分析得好。带着这些体会,我们将第8小节齐读一遍,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生齐读)

师:父亲的关爱情、同学间友情以及读书的乐趣共同构成了“我”童年时代难以忘怀的人间温情。

 ㈣探求疑难

师:面对这样的人间温情,作者为什么发出“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的感慨?我们下面要深入思考:这本书为什么作者“看了很难笑起来”。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本,找出依据。

生:第8小节,父亲花了一晚上将两本书修补起来,父亲很辛劳,“我”也很心疼父亲。

师:两本书补起来,背后凝聚了父亲的心血,从中也可以看出生活很是艰辛,让你,也让老师很难受。

生:第9小节说,对元贞来说,这本书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本书。乔家生活条件非常差,虽然“我”父亲将书补好,“我”送书给他,但他仍然无法上学,可见因为同伴家里的苦难,所以“我”很难笑出来。

师:是啊,被父亲誉为比“我”有出息的元贞因为家境贫困,只能挎着篮子在村子里卖纸烟等小东西,穷困潦倒,人的命运如此,让人很难笑出来。第7小节有一句话,读来令人心酸。

生(朗读):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师:请分析一下。

生: 元贞跟“我”一样聪明,但是家庭不允许他继续读书,正因为此,他的命运改变了。

师:我们从“我”父亲身上读出的更多的是对孩子的爱心、学业的关心,我们从乔元贞及他父亲身上,更多的读出了生活的艰辛,因而让“我”、也让我们“很难笑起来”。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研读与交流,我们发现学习条件之简陋、生活条件之艰辛,特别是一对儿时伙伴有一人却因家庭条件辍学,所以让我们很难笑起来。不过文中似乎也有矛盾的地方,课文中有一节内容让我们读了“很容易笑起来”。

生(齐):第12节。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思考:这一节为什么很容易让我们笑起来?这与“很难笑起来”矛盾吗?

(一生朗读)

师: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笑的氛围……

生: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人同时大笑起来。

师:老师想知道:此时同学们笑什么呢。

生:笑狗在“汪汪”的叫,笑大狗小狗跟我配合得十分默契,使氛围很有趣。

师:此处的“笑”是不是对老师“弄不成”的一种嘲笑呢?

生:笑“我”可以让狗叫起来,而老师却不能,这是一种童趣。

师:这里有一个细节。我们有多少读书?

生(齐):十几个人。

师:几个年级?

生(齐):四个。

师:今天我们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吗?

生(齐): 不能。

师:虽然只有十几个学生,但一个老师要带四个年级,还是十分辛苦的。此处的笑是对老师的嘲笑吗?

我们来看一下文章第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联系这句话,你能想到什么呢?

生:两只狗十分聪明,能够听“我”的指令,也表现出“我”十分爱狗,与狗十分亲近。这种孩子们读书与狗吠的情景相映成趣。

生:前文说过“弄不成”比较愚笨,这里用狗的伶俐、聪明来突出老师的愚笨。(师生笑)

师:你认为是嘲笑老师的?

生:是。

师:这里大家产生了分歧。根据牛汉后来的自述里讲,他们家特别是牛汉对老师是非常感激的。其实,“我们”要读书,在那种非常落后的条件下,课堂上的哄堂大笑、会心一笑其实都是暂时的,是一种带着苦涩的笑。这里苦涩的笑,又共同构成了作者难忘的回忆。

 ㈤把握主旨

师:读散文,应当读出作者最想说的那句话。这篇文章中,作者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生:是文章最后一句话:人不能忘本。

(学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请大家说一说这句的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