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通用23篇)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通用2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6W 次

导语:祖国的大好河山,山好水好风景好,那关于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通用23篇)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

泰山,五岳之首,东临黄海,西临黄河,屹立于中国的华北大平原之上,也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近2000年来,泰山一直是帝王所钟爱之地,也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山中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泰山,它同时拥有帝王之山、宗教之山、文化之山的美誉。这在全世界的名川大山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是为什么泰山的海拔虽然不是五岳中最高的,却能获得“五岳独尊”的原因。山不在高,有龙则灵。这里的龙,不止有天子,还有各种文人骚客。

35亿年,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岁月的风化造就了它今日山势陡峭、河谷间生的地貌。雄伟、壮观、不可思议。泰山自古以来就是“稳重”的代名词。古人云:泰山安,四海皆安。故国人形成了一个风俗,泰山石镇宅。泰山,它之所以有着如此高的地位,还与它蕴含着华夏民族的文化根源分不开。它屹立于华夏之东,太阳东升西落,因此,这里被神圣地看为生命开始的地方,昼夜交替,斗转星移,天时地利人和的杰作。

穿过熙熙攘攘的小店,来到红门,这里可以算是登山的起点。穿过一天门,就正式开始登山了。中天门之前的山路还不算难走,但过了中天门,再行走大概两三里的样子,到了云步桥,就险象百生了。断崖、石壁、飞瀑、云雾……别开生面的奇景,难怪会有人在此题下:至此始奇。再往上的五松亭,传说是当年秦始皇的避雨之处,后手植五松,故称五松亭。

最险的就是十八盘了,天晴的时候,站在山下望南天门,以为没有多远。可以爬过十八盘,却是异常艰难,十八盘,像一条巨大的蟒蛇,攀附在泰山之上,1633阶石梯,垂直距离约四百米,可两点之间的距离却不足一公里,可谓是接近直角的攀登,步步生险。伏在石块上仰望,总感觉近了,却又总是到不了。像儿时站在屋顶,晴朗的夜空里,星星那么明亮,似乎触手可及,却每次都是抓不到。运气好的时候,会遇见两个山东大汉,在南天门向攀爬的人吆喝着大气:嘿,快到了哟。

穿过南天门,就到了泰顶,侧看山下云海翻腾,仰望天际万丈晴空。拖着疲惫的双腿,闲游一下天街的街市是绝对不错的。这里很早就有人在此摆铺经商,以满足游人的需求,这里的商铺,背靠山崖而生,面朝深渊而立,偶尔飘来的稀疏云雾,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倒真是像极了天上的街市。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最好是遇见一朵流星,瞧它是否真的是牛郎织女提着的灯笼。

有人说,泰山就是一部史书,也有人说,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高山流水,千百年来,人与自然一起诵读。“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国之魂魄,民之肝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00多块碑界,100多处崖刻,任凭它风吹雨打,韵味犹存。抚摸着前人的篆刻,感受着千古不变的华夏一统的情怀。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的本性总是令人仰视。在泰山,不仅有长于悬崖的望人松,俯视着攀爬的行人,更绝的是壶天阁的双柏松,穿墙而长,充分证明了阻碍有多大,动力有多大。在泰山,随处可见红布条压枝,谐音“压子”,祈求福气压住孩子,来避免灾难。

泰山,一部由石头组成的史书,伴着山间泉水,流淌着华夏民族的历史,难怪会有如此多的文人骚客钟爱于此!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2

走过千山万水,还是更喜欢五莲的山和水!

五莲的山是独特的,它没有泰山的厚重雄浑,也没有华山的险峻巍峨;它不像南方的山那样柔柔的娟秀碧绿,又不像西北的山那样粗犷的辽阔苍凉;五莲的山,容山海之大观,兼南北之气象,有奇秀不减雁荡者之五莲山,有深谷藏幽杜鹃如海之九仙山,有扯云裹雾巍然耸立之马耳山,各具姿态,不一而足。

五莲的山从昌潍平原南部边缘巍然跃起,向着东方蜿蜒入海,画出了一道美丽的曲线。在这道曲线上筑起的城墙分隔了齐与鲁,却割不断齐鲁人山海一样的情怀。这一道美丽的曲线,就像日照的背影和靠山,阻挡着冬季寒冷的北风,积聚着夏日充沛的雨水,溪流潺潺,松竹漫漫,绿茶飘香,花果满园。

五莲的山遥望着大海,让大海背靠着青山。山与海的映衬,高大与辽远的呼应,高山流水与有容乃大的交融,一个是坚实伟岸之民族脊梁,一个是包容开拓的蓝海世界。

五莲的山是森林的海洋,漫山遍野的黑松妆点着四季常青的世界,而高大密布的板栗林几十年如一日的守候着这片土地,为人们带来春的清香和秋的香甜。八十年代曾经无处不在的苹果园已经很少见了,樱桃园又日渐多了起来。花与果渲染的种植园茂密异常,高大的行道树给行人带来了夏日的阴凉。森林是山的生命,是山的灵魂,北风吹起来的冬季里,飘落的白雪妆扮起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一天的暖阳就会让山坡阳面的积雪消融,沟底就有了涓涓细流,而后山依然是白雪皑皑压青松,这一切,勾勒出一幅“白`雪山阴挂,清溪石上流”的水墨画,境界如斯,夫复何求!

五莲的山汇集着溪水,溪水妆点着群山。清澈蜿蜒曲折迂回溪水之胜景,当数龙潭沟天然峡谷。龙潭沟天然峡谷位于五莲山和九仙山北麓,进入谷口,但见两岸悬崖壁立,谷底山石横铺,溪水清洌,游鱼可辨,掬水畅饮,胜似崂山。

沿着溪水逆流而上,两岸山势渐缓,杂树丛生,行近十里可至黑龙潭和白龙潭,旧时有龙王庙修建于此,现在只有纯天然的山山水水,难见斧凿印迹。白龙潭水深不可探底,大旱之年从无干涸,乡间相传该潭水通达东海,故修建龙王庙以祭之,于天旱之时常求雨于此,龙潭沟之名也来源于此。夏季里几场大雨过后,龙潭沟的水就逐渐的丰盈起来,谷底的溪流更宽、更深、更湍急了,瀑布也有了瀑布的模样。林木丰茂,满山苍翠,夏季的北国山峦充满着生命的热情。而我更喜欢深秋的山野,晴朗的日子,携三五好友沿山路攀援而上,直达山顶,举目远望,远山如黛,近山苍翠,杂树丛生的山坡层林尽染,到处都是色彩斑斓的世界。

雨润翠山野,云蒸水梦泽。五莲山东北方向的户部水库也是一处山水佳境。群山环绕一湾碧水,晨光中时常风平浪静,水波不兴,群山倒影如画;黄昏时落日余晖洒满大地,垂钓者持杆静坐,农人们在田地里辛勤的劳作,牧者归来,儿童放学,远山、近水、牛羊、人儿……这一切,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五莲山水之美,美在高山流水自然山野之纯净,美在乡土画卷难掩高雅意趣之纯朴,山水之胜,大美如斯,游之无憾!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3

我喜欢四处游玩,特别是喜欢到有山有水的境地,大自然太美了。

云龙湖虽然是一条人工湖,和云龙山相配却是恰到了好处。有山的地方一般就有水的存在,山和水就像是是传递自然真谛天然传送员,以它独有的景观像人们传送自然的声音。在湖中央抬首仰望四周的群山,山高耸立,青树联荫。山水相加,却有些温柔刚强、百折不屈之意。

和山相比,我更喜欢水。水和山相比多了一分柔情。虽然刚打春,湖边便有了一丝春意,刚刚发芽的柳枝,随着自己的节奏伴着春风的吹拂在空中飞舞,阳光普照大地,照在人身上有一丝暖意。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从我的手指间穿过,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似的。几只喜鹊在空中边飞边鸣,在传递春天的声音,好像是在歌唱春天,祝福万物。

我在岸边走着,湖里来划船的游人络绎不绝,一只只船给波光粼粼的水面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湖水在风的吹动下活拨风趣,不时的拍打岸边的石头发出啪啪的响声。水中的孤岛上有几棵树,好像是小岛的守卫者。我找了处斜坡的草坪坐下,远处的高楼大厦树立在湖的一侧,给湖增添了一道分景线。

风吹着湖水慢慢地流着,不时发出哗哗的流水声,我静静的观看着湖水,不知不觉的到了下午,新鲜的空气给生命输送着氧份,阳光给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春天是新的生命的开始,古今中外,有多少作者、诗人在赞颂春天,春,是生命火花碰撞的时节,是美好未来的象征。

水是不断流淌的,一去不在反复。时间如水一般,生命如水一般。生命的过程,就像是一本书的内容,生命就相是写在山水之间的字,刻在山水之间的画,水的温情就像是生命中的温柔、温顺,山的巍峨就像是生命中的刚强。

逝去的生命不会在回来,生命的每一刻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生命中的空白就像山和水的距离,生命中浪费的时间越多生命的空白就越多山和水的距离就越大。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4

离开故乡越久,对故乡的山水爱得越深,以致常常梦到故乡的山山水水。山清水秀的故乡时时敲打着我的乡愁。

故乡的山,不高也不算大,最高的海拔只有1800,但在我心中感觉到豪迈、威武。放羊看牛的青年小伙一曲曲山歌,带着粗狂、豪迈,原始质朴的旋律,把一道道山梁唱得充满生机;把一个个姑娘唱得领回家培养爱情;把大山唱得四季分明……肥了牛羊、壮了庄稼,滋润了山里人的生活。

故乡的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长,一直萦绕依偎在这片土地。故乡的水清得让你害羞,蓝得让你动情,甜得让你忘情,柔得让你陶醉。是故乡的水滋润着这片美丽、肥美的土地,养育着这里淳朴的乡亲、乡情、乡音。

有山有水,故乡就有了活力,充满了灵性。故乡的四面都被青山绿水环抱着……多美、多灵秀。小草青青、桃红柳绿、烟雨朦胧、牛肥羊壮、花香果甜……宛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田园山水画!

岁月在时光的流逝中划上了不同的符号,而故乡的山水留给人们的是永恒不变、最美的符号。

山让水更温情而柔美,水让山更高大而青翠。

水,是故乡的魂,永远流淌在游子的心中。山,是故乡的脉,永远在游子的血液里跳动。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5

我有些踯躅。诗人化抑郁为希望是乐观的,值得认可的。渴望重返京都为国效力是令人敬佩的。跨越时间和现状的限制来评头品足对诗人是不公平的。但我终究有些失落。

“文章憎命达”是贬官们酸楚无力的阿Q式安慰。纵使贬官文化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失意者们也被万人传颂,但终究不及一纸回京诏书来得让人“漫卷诗书喜欲狂”。柳宗元寄情山水,他为永州记录下的山水民俗让我沉浸于文字中的同时也觉得诗人神圣无比,纯洁之至。但阅读到他接到回京诏书欣喜若狂,几乎马不停蹄地奔回去,不带一点留恋地离去时,我感觉照着书的灯光都暗了。我很难过,却能理解。但这种无可厚非的无奈更让我难以释怀:子厚的洒脱是假的,他眼中的美丽山水也只是解忧不能的消遣之物。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他的回京只是为了接一纸去更远地方的诏书。他一定很崩溃,而我心中建立起的无瑕得让人心疼的可爱的诗人的世界也崩塌了。那这么说“独钓寒江雪”的他未必是享受天地静谧,体验空无一物的禅趣。兴许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而韩偓在旅社观赏残春之景,却心系长安,日日拂拭官帽朝簪满怀希冀,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却给我一种愈发浓重的悲伤:因为在江湖之远,回京希望渺茫,所以不停暗示自己曾经的身份,等着圣上眼明的一天。这种口是心非与乐观豁达相去甚远,而我除了叹息,难道还能指责诗人的放不下?时代和制度的产物罢了,而身为旁观者的我,明知神伤无益,却无一例外的为他们难过,也没有资格多说什么了。

尽管如此,梦得的真性情却让我为之雀跃。虽然“到乡翻似烂柯人”让人顿生苍凉之感,却没有那种欲盖弥彰的在乎。他的抑郁,他的洒脱,与官场若即若离。值得付出心思的,还有家人,朋友,还有春天的桃花,秋日的晴空。他的山水,明亮了许多,也更有无我之境。挫折磨不去他热血中的豪气,只是酝酿成一坛春醴,历久弥香。我很感性的认为,贬官的诗集不过都是为了衬托这种冷漠却昂扬的情感:如开在雪地里的红梅,虽在万物凋零时与世隔绝般的生长,世事俱不与我相干般的冷漠表面下,却是熊熊燃烧的永远奋进的对生活的热爱。高兴也好,失意也罢,发生或的事产生的影响就让他彻底展现,心底却有信念坚如磐石,永不更改。梦得的豁达跨越了时间和制度的限制,让千年之后的读者“若合一契”。他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才有了这般的“百毒不侵”呢?

我问山水,山水不语。人生代代无穷已,山水年年只相似。与其吟些“人面不知何处去”的酸诗,倒不如把酒祝东风,与友人共论今年花胜去年红。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6

元旦假期,和家人去了从化吕田和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冬日,天气并不冷,和风丽日,阳光灿烂。

一行9人,一家大小,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假日,市区必定是人山人海,还是深山大岭人少,风景好。

还真是没错,去对了地方,风景这边独好,人不多,空气清新,水清净,梅沁香,还有还有,桔子满山头。

仁者爱山,智者爱水,我不是仁者,也并非智者,可当真是喜欢清净无尘的山水,一湖这样清净又无波的水,看到,就不想走了。

与它面对面,感受它的清宁,灵秀。

谁说的,九寨归来不看水?我可是觉得,这里的水,真可与九寨的水偕美呢。一样的绿得透亮,净的醉人。

山水怡情,花香沁心....

这个时候,流溪河森林公园里一山头的白梅正盛大地开放。

它的香,忘不了,自去年从韶关折了一枝回来后,它的香,就一直在屋子里回旋,在我的心头萦绕。

这会儿,相思变成了真实,我们,又重逢了。这重逢的喜悦,凝结成了我眉间的浅笑,轻风里的一缕缕香。

在山明水秀里徜徉,所有的疲惫稍隐了;在山明水秀里徜徉,心,安宁极,清明极,也温柔极。

大自然,它可以是你的知己,也可以是你的老师,更可以是你的爱人,只需,你把自己交给它,让心敞开,与其融为一体。

自然之气息,质朴,纯厚,悠远,使人流连,忘忧。

每一次与这样的山水面对后,心,好像长了翅膀,在意念里,悠悠然地,与走过的山水一一会晤。

俯身,掏一把净水,洗我满身的尘埃。

低眉,吸一缕梅香,润泽净化我的心肺。

年年岁岁花依旧,岁岁年年人如故。

相思一年年,花开一年年,我这看花人,依然在这里,陪你,闲看花开又花落。

清水洗尘,梅香沁心。

瞬间、永恒....将瞬间,化作永恒。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7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能够称为花果山的山峰倒是有几座。然而,我的笔记载的却是座落于我的故乡——苏北大地上从陆地连绵到大海的云台山深处的几座山峰,山峰的名字也被叫作花果山。对于故乡土地上的花果山的向往源自小时候老人们讲述的《西游记》的故事,花果山的名字曾经激荡过少年狂野而浪漫的心灵,孙猴子的本领曾经搅得少年神魂颠倒,如痴如醉。

然而,熟悉的地方往往没有风景,而有风景的地方尝尝成为一种诱惑。

终于,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春天,我走在花果山的一条幽深的石径上,石径像一根带子,弯弯地牵着我融进了那片浓郁的绿意里。那片蔓延着的绿意蕴涵着山的灵气,水的精神,山水之间积淀着这座山峰古老的文化。

山脚下立着山门,山门的舌头舔着山脚,而九龙桥只能是算作山的脚踝了。《云台新志》载:“在竹节岭下,有九龙庙。九涧森流,半空飞舞,中横石桥,即名九龙桥。溪流喷薄,古木阴森,为入山第一胜境。”留存下来的文字让我想见出历史上的花果山应该是水清石润,古刹幽深的世外桃源,是百鸟喧嚣,花团锦簇的圣地。遗憾的是,那三四座僧塔因为岁月的冲撞只留下历史的碎片,那些残砖破瓦也许还沉寂在大山深处的某一沟壑里,静静地等待时间的淘洗,惟有那“孤生自异”的.遒劲的青松和这九龙桥还见证着岁月的履痕。桥身历经风雨侵蚀,仍旧沧桑地坚挺着,春雨濡湿的苔藓密密地爬满了它的身子,鲜绿出古老生命中蕴蓄着的年轻的活力。栏杆上雕刻的花纹已经陈旧,却依然透出一股慑人魂魄的力量,给游人一种将入仙境的幻觉。“山有九涧,汇于其下”,九涧的山溪,一路山歌,一路逶迤,交汇于此,该是何等的气派。古人有诗云:“分明九涧交争流,苍龙咳嗽空中泻”,这九涧的泉水在桥下匆匆相逢,还没有来得及打一声招呼,就又汩汩地流出山外,泉水相激的声音如同苍龙在空中咳嗽,该是何等的声势。如今,它们疲倦了,瘦的溪水低吟着轻音乐的曲调,在山石丛林间淙淙地淌,淌湿了满山青绿。手伸进山溪里,让山水温柔地滑吻,觉得自己触摸到了大山的心跳。水是山的脉搏,没有水,山就少了灵性,少了韵味和风情,就像一座庙宇没有了晨钟暮鼓,就像一位少女没有了流盼的眼神。很难设想,一座缺少溪水滋润的山峦会是什么样子。

沿着山径行走,满眼都是一片空蒙,似乎没有山,只是一片嫩绿的树林,茫茫苍苍、蓊蓊郁郁地延伸开去,“山色空蒙雨亦奇”,淅淅沥沥的春雨,让人的心都酥润着,穿过一片摇曳的幽篁修竹,脚步已经到了水帘洞前。

水帘洞的洞口上写着“高山流水”的大字,那是明代刺史王同的题字,遒劲刚健,力透石背,蕴蓄着书法者隽永苍劲的生命活力。“洞中石泉浅小,冬夏不竭,泉甚甘美”,而一挂银亮的水帘却在洞外的石壁上奔涌而下,哗哗的,跌落成无数的水沫,回旋成山野间弥漫的湿漉漉的烟雾,缓慢而安详地飘逸着,洞里洞外的游人都淹没在水雾里,那水雾仿佛是一片云朵,而人呢,就飘渺得如仙人了。洞前的一块缓坡上,石头做的桌子、椅子、凳子还是俨然地摆着,似乎《西游记》里的孙行者才刚刚离去。山下呢,则是果树茂盛,松柏青翠,山花点点,绿的意境里有红的花朵点缀着,煞是一幅美丽的织锦。山风轻柔地拂着,一派祥瑞的氛围。这里可是孙大圣操练徒儿们的地方?想那唐僧人妖不分,几次三番地赶走孙行者,落得悟空在这水帘洞前,耍耍孩儿,采采野果,倒也自在逍遥,享尽了猴间天伦,也不枉猴生一世。

从水帘洞到三元宫,那琉璃飞檐,红墙碧瓦在绿树间时隐时现,一种玄奥的禅机伴随着潇潇的雨意酝酿成一种仙境的氛围,把花果山迷蒙上一层神秘的虚幻。山腰上,一簇迎春花,杏黄色的,镶嵌在墨绿色的背景之上,与流金溢彩的三元宫相映成趣。

“山行本无色,空翠湿人衣”,弯弯的山路,像一首韵味悠长的诗歌,一级一级的石阶是诗歌中的平平仄仄的节奏,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意境里,抬脚放脚,一路地攀登着,那一级一级的台阶便蜿蜒而去,像一条长长的裙带飘在身后。山路陡峭,才使得山峰更妩媚。绕过三元宫的时候,一眼就看到,玉女峰正站在前边热情地等待着。

玉女峰又称为青峰顶,明·唐伯元《游青峰顶记》载:“环东海而山者以千数,而青峰为之宗。其高处鸡鸣可见日,是曰:青峰顶。”古书上的记载让我们知道了历史上的玉女峰拥有一种美好的神韵,那时候它已经是一处时时引诱文人骚客寄托情思的地方,可如今,它还有那样的姿色吗?

山回路远,小径悠长。当双手触摸到玉女峰青嫩的肌肤的时候,我的视野顿开,我的心胸骤阔,“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油然而生。这里是江苏辽阔大地上的最高点,海拔625米。而玉女峰也真的像一个女子,她散漫而又雍容地躺在云台山脉的顶端,把一个女子美好的形态闲适地展现在蓝天白云下,山峰是她的头颅,森林是她的衣裳,阵阵松涛是她的强健有力呼吸。在玉女峰上,极目眺望,云台山众多的山峰纷纷扑入视野,满目的青翠在遥望的目光中跌宕而去。松涛阵阵,袅娜着大海的涛声;山风嗖嗖,回旋着群山的气势;农舍屋宇,点缀着人间的景致,万里平畴荡漾的绿波,延伸进若有若无的轻雾中。“落英微雨润,宿麦暖风抽”,想着脚下的这块土地养育的青山秀水,人文景致,顿时觉得这泥土格外地厚重,也格外地亲切,它有过苏东坡的脚印,有过林则徐的步履,也留下吴承恩匆匆的身影……文人墨客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地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留给了这座神秘的山峰,或赋诗,或作文,或石刻,运用不同的形式抒写山水佳构的情怀,使得这座仙山走进中国文化的经纬。“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市寰”,苏东坡的诗歌让我们感受到这位宋朝的才子还真的是一相情愿了,他竟然想丢弃妻子儿女一个人来到这里独自享受这山水的清秀了,可见,从历史上看,花果山营造的境界在一位文化重臣的心里该是何等的美好啊!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清人张潮如是说。是啊,那纵横大地的锦绣河山不就是一篇又一篇美丽的文章么,那文章里的一行一行的文字不是构筑起山水的空间么。人,活在时间里,更是活在空间里。

历史上建于山顶的望海楼早就颓圮,千年的风雨侵蚀竟然没有留下一点的痕迹,依照旧址而建的那个月牙型的雕塑正昭示着“高霞孤举以飞翔兮,神光荡其合离”的意境,而这样的禅机是需要人去领悟而不可以说破的,人生也有很多的禅机,关键是我们领悟的程度了。面对这美丽的自然景色,我感受到了故乡自然山水的神奇,陶醉在山水构筑的意境里,仿佛觉得身子已经成为山水的一部分,想起古人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大概也是相同的感受吧,真是“想看两不厌,唯有花果山”了。

站在山顶上,面对着这个季节的鲜嫩的生命,朗读山水间衍生的文字,我的心里也滋长着另一种青嫩的希望:愿家乡的山水美丽,愿家乡的百姓富饶。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8

远远的,就可以看见一条溪流。水是从山脚那厚厚的树叶下的一个泉眼里汩汩流出,清澈的水,在阳光下从树叶上弯弯曲曲地流过一片一片的油菜地,像一条水银在金黄的画面中晃动。

每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当田野里大片大片的金黄连绵不断地伸展,油菜花的气息,瑶溪流淌的水声,就会把我从异乡的梦中唤醒。

于是我提上大大的旅行包,就像很多年前从一个车站到又一个车站不断地出发,我又开始了不断回来的归途。

我想,我一生都无法走出那条溪流,那片金黄黄的油菜花和油菜花覆盖下的厚厚的泥土,还有油菜花终结处的村庄——我的故乡,瑶村。

很多时候,我能够记起与回忆的,并且让我温暖让我悲伤的,永远是与那条溪流,那片油菜花有关的活动与场景。我不断地在文字中深情描述着它们,一遍又一遍。而它们也在我的讲述中多少背离了事实,我甚至自作主张地改窑溪为瑶溪—— 那是一条细弱温情的溪流啊!父老乡亲们并不看我的文章,自然也不会责怪我。我在我的瑶溪边欢笑着,忧伤着,美丽着,那些没过我腰身的油菜花,散发着浓郁香气,摘一片花瓣,放在嘴里咀嚼,直到嘴角流出黄色的液汁,直到它们与溪水一同悄悄地流在我关于生命的体验里,我的心灵因为它们变得柔软而宁静,我的生命也因为它们有了一种梦幻,一种忧伤,一种关怀。

油菜花是一种普通耐活而实用的植物,有水,有泥土,有阳光就能长得很好。很多个清晨,父亲在鸟鸣声中起床,扛着锄早早去了田间,每一朵花都在父亲的侍弄下盛开,结果。油菜花给父亲带来了明媚春光,也带来赖以生存的所需。父亲来到溪边,把锄头丢进水中央,他就洗手,父亲要吃早饭了。

父亲的胃口真好,一大盆油黄黄的炒油饭,外加三个半烤红薯——父亲掰了半个烤红薯给我吃。

我提着空篮子没有走,望着父亲嘻嘻笑。父亲的头发、衣襟上,脚踝上沾满花儿呢,清澈的流水中也飘荡着一瓣一瓣的油菜花多么愉快而美好的早晨!

那一个春天,我还是一个小孩子,新鲜洁净,还有点馋嘴。

在春天的阳光下,在热烈的油菜花丛中,我眯起眼睛,看见的是一个孩子所有的欢乐。油菜花的金色光芒,以盖过太阳的光辉洒满了我的童年。我和伙伴们在瑶溪边欢笑奔跑,玩着捉迷藏的游戏,躲在油菜花丛中,就像躲在一个金色的梦幻中。我们曾偷偷地尾随一对谈恋爱的阿哥阿姐一起钻进油菜田里,我们才钻进去,就捂着嘴嘻嘻笑,直到小阿哥气恼地跑出来追赶我们这群小王八蛋!小阿哥高高瘦瘦的,长得很好看,会用树叶吹出好听的声音。我们不明白他怎么就相好上小阿姐,小阿姐有些壮,还很黑。

瑶溪的水啊,流淌的是蜜糖和花朵。每一滴水珠,每一朵花,都有一个的故事,每一个有阳光的日子,都是一个节日。

当早晨的阳光透过竹林斑斑驳驳地照射在木窗棂上,我们就从家里飞奔出来。那一天我们先是在草垛上跑来跳去,后来就沿着瑶溪的田埂上跑,我跑得的最快。母亲在院子里叫唤的声音,同伴的声音渐渐地远去,我还在油菜田埂上飞快地奔跑。

直到四周变得安静下来,我才知道自己已经迷失在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色中了。我全身沾满了花瓣,那些比我还要高的油菜花几乎淹没了我,我忽然莫名地变得宁静。我循着着瑶溪的水声摸索着往前走,我看见的还是金黄,似乎还有几座小土丘,。走近了,才看清那是坟茔。我对坟茔并不生畏,奶奶说,坟墓里的祖宗是不会去惊吓善良的孩子。

但我还是悲伤起来,我不知道蓬蓬勃勃生长着油菜花的地方,生命也在悄无声息地结束,掩埋。

那天回家后,我生出一些奇怪的想法,一个人躲着哭泣起来。大人们不知道一个孩子的悲伤,只说我受吓了。直到成人以后,黄色,都会让我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泪流满面心灵震颤。

一年前的春天,我又一次沿着瑶溪缓缓地行走——在送行的炮声中,哭泣声中,在瑶溪缓缓的流水声中,我护送着父亲的棺椁又一次来到当年迷路的那片油菜地中。我悲痛的心情忽然被那一片金黄击中了,那在早春的寒意中温暖的近乎伤感的黄!想起父亲匆匆走过的一生,他的艰辛,他的善良,他对我点点滴滴的好,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生命是如此短暂,土地有情,但愿它用触须将父亲的亡灵托起,让从远方归来的女儿依然能把坐在油菜地里的父亲一眼辨认出来,他的头发、衣襟上,脚踝上沾满花儿

在金黄金黄充满香气的空气中,在瑶溪的流水中,飘荡着安抚亡灵的黄裱纸和冥箔,一片一片。

而在遥远的异乡,我刚出生三个月的婴孩在婴儿车中咧着小嘴笑,慈祥的奶奶正推着她在公园里散步,她的眼睛清澈明亮,继而眯缝着,她看见了金色的太阳。一位小提琴手在她不远处的草坪上拉琴,琴声很好听。

瑶溪的水声,油菜花开的春天,是妈妈的故事。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9

秋云尽散,缠绵的雨终于停下旖旎的舞步,风,也从婆娑的枝头优雅离去。推开窗扉,一缕阳光直射屋角,那一刻,突然感觉心情好的时候,无花的世界也一样的美丽。不远处一排风景树,目测,不知是来自唐朝的王摩诘笔下,还是从孟浩然清秀隽永的山水诗里走出?只是,它挺拔的身姿依然张扬着个性,默默伫立成排,无声胜有声的独显静美。

人闲生是非,心闲易回忆。想来心情是个古怪天气,假如明月的刀不再切割夜的辗转,烟雨的情怀不再潮湿太阳的眷恋,天高云也会淡。情感的世界,人们学会了等待,等待什么呢?当然不是日子好了,白发多了,收获了什么新欢,或是重燃了黄州寒食的冷灶湿苇,而是学会了珍惜,甚至学会了偏执一隅的享受山水的情怀,懂得了蜗居的宁静与栖息的温暖。

可不可以让眼睛成为雁羽梳理过的天空,不再有乌云的痕迹。如果转身叫做华丽,那亘古的天与地怎么会有距离?如果一路向北,可以找到梦的牵引,世界又为何徒添那么多叹息?

俗语:少年看花,中年看云,晚年看霞。雾里看花,是一种意境,朦胧、婉约,影影绰绰,如果说距离的美能够久远,那源自心灵的爱恋,才是你三生石上供奉的牌位。看花,花有不同的格调,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花语。昙花太急促;樱花很容易招惹眼泪;小野花衬在半亩方塘,时常嗟叹她的湮没;莲花兀自修持,“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又徒生了错失红粉的沉寂。如若将花比拟女子,三毛不是牡丹,张爱玲不是郁金香,陆小曼不是残花,林徽因不是雪莲。我狭隘的意识里一直偏执的认为,花是迁徙的,动态开着,由海上,陌上,一直开到镜中,开到画轴里覆满尘埃,零落了四月的天,然后定格在咬着瘦竹的紫毫,芬芳在雪压红梅的枝头,在老照片里,在黑白的高傲里,面向万千读者,展示旷世稀有的气质,从而削减纷扰红尘的丝丝薄凉。

往事总是很美,回忆总能勾起一些念想。想起初识时说好的老了之后一起去看夕阳,想起那条千里同行的山水路,原来只走了风雪一程,还未见花开嫣然就凋落成泥了。烟花易冷,过于悲观的情感会使人愚钝,愚钝到血液的流速也会日渐潺湲,多少人服食“青囊散”、“麻沸散”,沉溺在席慕容的一曲咏叹调里里麻醉自己,或者感伤黛玉葬花“质本洁来又洁去”的一声声喟叹之中,模糊了青春的鲜妍,然后变戏法的捏一些泥人、蜡人、面人,捏出些嬉皮士的情节抑或章节,任由命运来导演一出出悲欢离合。

山水画情,画一幅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自有一种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致与幽香……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0

早听闻有句:“黄山归来不看山,洞庭归来不看水”的美誉。只是,我没亲临黄山,写不出黄山的巍峨险峻,我也没去过洞庭,画不出洞庭湖水的神奇秀美。可骨子里,对山水一直是喜欢的,心灵深处,对山水也是崇拜敬畏的。所以,山水就像我久违的情人,时常都会在我的梦中萦回。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蜿蜒起伏的青山绿水、小桥轻舟、青烟袅袅,云雾朦胧,一旦思想荡漾在那样的时空里,空灵的记忆像被清晨的雾霭洗过,一幅浅绿的山水画缓缓在脑海里铺展开来,沿着思绪的隧道,灵魂走进那青的山,绿的水,那些鲜艳的颜色,那些鲜活的生灵,那些有生命的花草,那些流淌的水纹,那些平凡朴素的场景,那些乡野的自然风情,不禁让人神清气爽,流连忘返。那一刻,仿佛,人已经穿越了时空,心已经在山水间腾飞。

大自然赋予了山的肃穆和庄严,赋予了水的灵性和飘逸。即使是逐风暴雨,抑或是冰天雪地,山水依然风骨仙姿的顽强生存,生生不息。山水间有无数这样激情的瞬间,又有着多少这样壮美的时刻?

人生路途,常常在思考,在轮回的季节里,我是否真的能够拥有大山的情怀?面对一些真实,视而不见?在流逝的时光里,我是否能保持水一样的心境?面对一些喧哗,闻而不听?

有时,又静静的想,我如何能拥有这山的博大,与日光亲近,与月色相融,不问世事的繁杂和纷忧;有时,我静静的思,我如何能拥有这水的柔情,可以如泉水一样欢快馨怡,又可以如湖水一样平静悠然,不为琐事的忧烦所困所悲。

山水哺育了无数生命,又承受了多少岁月沧桑?感动于山的博大,心襟坦荡,浮躁漂移;感知于水的灵性,灵魂升华,浮华不再。山的奇伟,水的缠绵,把心的梦想,勾勒成山水的颜色,点缀成生命记忆的色彩。

此时,多想远离尘嚣,追寻山水,纵情山水,沉醉山水,把一缕心香,揖首送给大自然。展开袅袅心香的翅膀,沉溺玄妙的幻觉里,时而如沙,凝聚成干净的一粒,成为崇山峻岭的一分子;时而如水,温润成清澈的一滴,融入干净纯蓝的海子;时而如鱼,摇首摆尾游走大海深水,游弋成海底的一枚化石;时而如草,和着风声,葳蕤一曲生命绝响。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1

到了桂林,我才知道,最不能忽视的便是这里山和水了。

刚出机场,一阵阵扑鼻的桂花香味蔓延在空中。可还没等大家喜悦中回味过来,紧接着便有几座突兀、壁峭的山映入了眼帘,由不得惊叹了一声。不是没见过山,是因为它和我见过的山是如此的大相径庭。这也叫山吗?好好的平地,怎么“忽”地拱出一座或几座或几十座或几百座青峰来了?而这些青峰,乍看像一盆盆巨大的山水盆景,细看又像是一盘摆好了的棋子,随着奔跑的汽车,那些“棋子”也随之移动起来,瞬间,觉得似有两位仙人在山清水秀之间畅快对垒,把酒言欢----好一个桂林,你怎么可以这样美呢?人们似乎也忘记了疲劳,拿起手机纷纷拍起照来。这,也是我对桂林的初次印象了。

来桂林之前,也是补了一些课的。百度得知,桂林是南岭八桂大地上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桂林始见于史籍,是在秦始皇时代。当年秦始皇兵定南岭,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行政区域,并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直到新中国成立,这里生活着壮,苗,侗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而它的名字也颇有趣味,意为桂树成林。因自古盛产桂树,每当桂花飘香之际,香气清新悠远,让人沉醉在其中而神清气爽。也难怪我们一下车便闻到一股股清香的味道了。

有人说,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把桂林镶嵌在青山里,成就了这座已美得不像话的小城。然而,到了漓江,才知道,桂林的美远不止这些, 桂林的山只有和桂林的水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山水之美。就像一个好男人必须有一个好女人与之相配,才会完美。

桂林素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可依我看来,桂林所有的美,艳,佳都集中于乘船去阳朔近五个小时八十三公里的水路上。阳朔是桂林山水的极致美,是一篇优美散文的点睛之笔。我是到桂林第三天才去阳朔的,就像诗人写了一首好诗,把最动人最高潮的部分留在了最后。那天,原本阴沉的天,在登上甲板的那一刻起突然晴朗起来。连绵的山,委婉的水忽然在我们面前画卷般猛地展开,所有的人都为之一振,大家也忍不住一阵阵欢呼起来。该怎样描述漓江的美呢?我想想这个词不对,那个词语也似乎不妥,突然觉得,一切的文字形容仿佛都是苍白的,到最后也只能痴痴地观望了。十一月初的漓江,还浸在夏天的季节里,山里裹着雾气,把一座座山染成了黛色,浅浅的水载着一艘艘游船像走在了如烟的山水画中。此刻,甲板上早已站满了指指点点兴奋的人们,其实,还有那么长的水路呢,不急,不急,我干脆坐在船舱里的,权当把那一方大窗当做画框,任凭那一江春水一幅幅图画在我眼帘一一转换。

船在动,水在流,水里的山似乎也在流动着。

漓江的山,平地拔起,像一位壮族男子,守护者一江温婉的漓江水。许是晴天的原因吧,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置,不断变化。用目光一一数去,竟都能唤出它们的名字:九马画山,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临江而立,石壁如削,五彩斑斓如一幅巨大的画屏,青绿黄白,斑驳有致。画屏中惟有一群骏马,昂首嘶鸣,扬蹄奋进;往前一拐弯,最精华的兴坪处的二十五公里水路是2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窄窄的水嵌着几座黛色丹青千姿百态的山,真实地出现在大家面前。看吧,甲板上顿时沸腾了,大家纷纷拿出纸币对照着;还有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云鬓;望夫崖凝神远眺,深情守候;赶考的书童,跳龙门的鲤鱼,及狐狸尾巴一样的凤尾竹----观着这样美丽的景色,把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只留下跳跃的微波在心中闪着光亮。

而漓江的水,蜿蜒曲长静若处子,更像一位壮族的女子,在漓江边披着长长的秀发梳洗着她静静的岁月。它的美在于静,柔,缓。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柔得像水中的草,缓得难以让人相信,这么浅的水,怎么能撑起这么大的游船啊?“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我静静地站在船上,脑海里吟诵者书上赞美漓江的句子,心突然飞翔起来,远远思念,淡淡的牵挂,全洒在这绝佳的意境里了。几个小时的路程竟觉不得漫长,仿佛像刚刚踏上游船一样,盼望着一个有一个景色出现,不能不说这是大自然的魅力。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小城,温暖如春,草木茵茵。而山水草木皆有灵性,总能生长在离心灵最近的地方。就像一张清晰地老照片,不曾泛黄,但又耐人寻味。而桂林就是这样一座小城。宋代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老僧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善知识,有了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在这里体悟禅师的话,这一刻, 都须在自己心绪的大写意里去体会了。

自古以来,桂林就像端坐在山水间的一位美人,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倾慕和赞叹,或书或画已表达的淋漓尽致。宋代诗人黄庭坚也算是当时的一位山水画大家了,可他说:“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以黄庭坚看来,在桂林山水的美前面,即使李成,郭熙那样的大画家再世,只怕也无法把桂林山水的秀美描画的逼真。同样是美人,苏东坡眼里的西子湖典雅,而韩愈眼中的漓江则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柔美。这样说来,我的拙笔又怎么能描写的尽人意呢?

一座流香的小城,一条流花的江。

我知道,我只是与这流花江无数邂逅中的一员。这样的邂逅可能只在瞬间,却拥存一生。是否曾经来过,是否又匆匆离去,已经无关紧要。几天短暂的行程,美景把我迷恋的无所适从,明明踏上了归路时,却又无法算出归期。

多想,多想就这样一直站在甲板上,看船在漓江上缓缓行驶。我看山,山看我。握一只蘸满江水的笔,试着将过往的红紫芳菲的岁月在青山里过一遍,在江水里滤一遍。

然后,再把它写成诗,谱成歌,存念,唱响。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2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向往着远方,向往着远方的山,远方的水,远方的那片天空,远方的那座城市……

心里向往着,所以,时时都在心里惦记着,什么时候会去那里。那里,似乎有前世的足迹,播下了梦的种子。

其实,爱上一个地方,不是因为那个地方有多美,而是与你同行的人,给了你一个好的心情,所以,看天格外的蓝,水格外的清澈,花格外的香。

爱上一座城市,不是因为那座城市有多美,而是因为那座城市里,住着自己心爱的人。

所以,有人不远万里,远渡重洋也要飞去那座城市。

山还是一样的山,水还是一样的水,天空还是一样的天空,但是,因为有爱缠绵于心,所以,总觉得远方的山,水,天空都与家乡的不一样。

当你来到一个地方,你首先想到的不是那个地方的风景,而且那个地方的某个人,那就是一种幸福。

幸福不是外在的环境带给你的,也不是外在的东西可以带给你的一种享受,它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愉悦,一种感悟。

生活,总在不断变换着,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的心灵。

心灵拥有了一份恬淡,一份爱情,哪里都有最美的风景,哪里都是向往的远方。

总以为远方最美,总以为远方是我灵魂安放的地方,但是,当我一个人安静的时候,我才感悟,原来,远方就在我的心里。

我渴望的幸福,不是那方山水所能给予我的,我渴望的幸福,是心的宁静,是一盏茶,一本书,一页时光的静好。

我渴望的幸福,是恬淡的生活着,快乐地享受着每天的时光,看光阴慢慢地从我的指缝间溜走,和我捉迷藏。

我希望,就这样慢慢地老去,看日升日落,看云聚云散。

也许,这就是我最好的生活方式。

诗意地生活着,不急不慢,不懈不怠,把梦安放在流年的素笺上,等繁华落幕,等春暖花开……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3

行走在大江南北,我见过许多形态各异但都秀丽迷人的山水,似丽江古城的清澈井水,又似巍峨高耸的天柱山……但不论我走到哪里,故乡的那一片山水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忆中最美的山水,定格在那个小山村,那竹林,那小山,那水塘,那最美好的童年,那令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一、那一座山

外婆家的后面,有一片竹林,青翠的竹林后,有一座小山。小山并不高,仅仅十分钟就能爬到山顶,我和弟弟妹妹经常去那儿玩。“注意点!小心摔倒!记得要按时回家……”每次出门,外婆都会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生怕我们因不注意而受伤。小山上有许多有趣的植物,我们总会兴奋地将各种植物采集下来,制成美丽的标本。秋风瑟瑟,吹落了绿叶,小山披上了一件黄色的外衣。“耶!”每逢这时,我和弟弟妹妹都会格外高兴。拾一些落叶,小心地生火,接着往火堆里丢入几个小土豆,用不了多久,火堆里就会散发出烧烤的香味。我们围坐在一起,幸福地享受着美食。晚秋的风已有些凉,火堆不仅温暖了食物,也温暖了我们的身体和心。

夜幕降临,我们早已进入了梦乡,小山也安静了,只有天空中的几颗星辰和那一轮皓月还在编织着五彩的明天。

二、那一池水

小山的前面,有温暖的家,家的前方,有一池河水。河岸边,有一棵高大的香樟树。我们总会坐在香樟树边,看微风拂过,水泛起涟漪,触动我们的情思。我和弟弟妹妹经常在河边快乐地玩耍,爽朗的笑声里满是活泼和天真。池塘边留下了我们最纯真的幻想,也铭记了我们最单纯的童年。夏季的气息随着一阵阵的蝉鸣从远方飘来,这时池塘里总会有许多小鱼和龙虾。我们拿着网袋跟在外公后,每捕到一些都会欢呼雀跃,不顾水溅到了脸上和身上。水刚没过膝盖,很浅,我们常常能捕到很多龙虾和小鱼。尽管大多数都是外公的功劳,但我们依然很自豪。盛夏的傍晚,我依偎在外婆的怀里,吃着美味的河鲜,伴随着外婆哼唱的歌谣,看着外婆慈爱的笑容,渐渐进入了梦乡。

池塘边,寄托着我对外婆、对小山村最深沉的眷意,也饱含着外婆对我的期许和浓浓的疼爱。

三、铭记那一片山水

后来,我长大了,回外婆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那一片山水,那一片爱意和纯真,永久烙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无法忘却。

那一片山水,带给了我太多美好的记忆;那一片山水,留下了我对亲人的爱;那一片山水,铭刻着我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那一片山水,那最美的故乡。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4

“哗啦啦啦”你瞧!水儿妹妹正欢快的在山哥哥身边躲猫猫;“嘿哈嘿哈”你瞧!大山哥哥正快活的在云妈妈的怀里撒野儿;“哈哈哈哈”你瞧!白云妈妈正幸福的在太阳爸爸头上晃悠……

多么有趣,多么幸福的一家呀!可惜只得默默地呆在我的心灵深处,我是一个在城里长大的孩子,虽然我曾在瑞安住过几年,可那时我年龄小,父母不会答应我出门,更别说去欣赏什么大自然了。整天拖着书包在学校和家门附近徘徊,现在想想真是井底之蛙呀!唉!到了城里上小学本想学校来个野炊,可校长硬和我较劲,从一到六年级我们苦头是吃了不少,甜头一点也尝不到,哎!哥伦布20来岁就发现了新大陆,再说了我们现在什么交通工具都有了,去郊外痛痛快快玩上一天都要等到树枯叶落不成?哎!有时候我经常望着远处的山哥哥发呆,许久也回不过神来,有时我幻想着我爬上了那座山顶。山下的人成了蚂蚁,房屋成了火柴盒,野花野草和我零距离接触,仿佛我一伸手就可以抓到棉花糖——白云妈妈,山下的水儿妹妹“哗啦啦啦”地叫嚷着,我向她招招手,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我会不禁大叫一声:“我终于登上山顶了!”事实总比幻想残酷的多,换句话就是说,事实永远也达不到幻想的境界。永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始终是渺小的一个人,而在幻想中,我们又是伟大的统治者。

幻想是一个戴着面具的孩子,戴上面具他使你感到从未有过的兴奋,摘下面具他使你感到从未有过的陌生。

生活中,有些事情永远不能实现,但有些事情可能会由于你而实现。相信吧!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5

算起日子,我们也有好几年没见了,你总是开着玩笑说,我们俩还真是无情,不见面也不想念。我不置一语,你喜欢喝茶,而我喜欢喝白开水,茶总是却有着淡淡的清香,白开水却是淡到无味而有回甘。炊烟袅袅升起,在秋日里,等老友跋山涉水而来。

风雨摇曳下的流年,总是有着无处安生的流浪,走着走着就见不到了最初的风景,当蓦然回首时,才发现原地就只剩萧萧而落的凄凉。

繁花似锦曾是最期盼的风景。春的艳丽娇媚、夏的荫荫绿意、冬的银装素裹都曾是最向往的,可现在却觉得它们都有着喧哗的闹意。不是不再喜欢而是忽然觉得此刻这个世界、此时的这个我、这个你更需要的是一片沉默于世界之外的寂静。

秋风吹起了裙摆,老照片已经泛了黄,肆意零落的花瓣也有种解脱的快意。许是世间太过喧闹,惹了它们静静修行的清心,你最爱的红衣似乎也与此刻的周遭有着格格不入的违和。你问我,是不是该换一种独立行走的姿态,我浅笑不语,我知道你懂我的静默。

那是很多年前的秋了,而如今的秋再也没有了摇曳生花的红衣了。我不知你是否已换了一种依立世间的姿态,但此时的我只想将这秋的静谧赠与你。你离开了那座小城,我也早就不曾回去了,不知那棵银杏树还是不是依旧像当年一样挺拔,我们都长大了,它也该有了自己的风采了。它身旁的那棵白杨此刻一定光秃秃的了,这个季节最美的一定是它了。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总是为了那棵银杏鸣不平,说是白杨遮住了它所有的秀丽,殊不知它最美的时刻是万籁俱寂的深秋。

你去了我最向往的云南,我也来了最文艺的江南。我们的联系不像是最无话不谈的老友,却像是彼此最无依的支柱。我们的交流一直维持着最古朴的方式,我们遇到喜欢的东西总是买两份,千里迢迢、跋山涉水的送到对方的手里。算起日子,我们也有好几年没见了,你总是开着玩笑说,我们俩还真是无情,不见面也不想念。我不置一语,你喜欢喝茶,而我喜欢喝白开水,茶总是却有着淡淡的清香,白开水却是淡到无味而有回甘。这就像我们之间的感情,一直淡淡的却能长久不衰。

看着窗外洒洒而落的秋叶,闻着徐徐而来的秋意,我不知道你在的那个地方是否也像此刻这样静谧而唯美。上次你来信说想去西湖,我说那约个日子我们一起去吧。你说那就深秋的时候吧,日历一页一页的翻过,转眼间已快到深秋。

我把你最爱的物品一一陈列在秋日下,许是我把日子过得太过慵懒了,那些物品都蒙上一层淡淡的灰尘。汲取一些清凉的井水,悠悠然地擦拭着古老的旧物,忽而莞尔一笑,感恩岁月的馈赠。我不知你是哪天到来,我从不曾问,你也从不曾作答。我们天然而成的默契,想来便来了。

庭院里的秋声渐渐不见了,斜阳也悄然的走近半山腰,一天的时光在慢慢与旧物相处中接近了尾声。拾起庭院中的摆件,炊烟袅袅升起,在秋日里,等老友跋山涉水而来。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6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从仪陇县城乘车向东北行50公里,在群山环抱的马鞍

山脚下,就是中国均人之父——朱德总司令的故乡马鞍镇。

从马鞍镇向西一公里多,有一座突起的高山,一峰屹立,青松翠柏,林密草茂,四季葱茏,这就是国家AAAA级琳琅山风景名胜区。走进她,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迈着轻盈的步履,走上琳琅山头,极目远眺,花团锦簇;菜花黄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更美了。宽阔的柏油路像一条玉带环绕琳琅山水。附近的村庄,果林绕宅,粉墙碧瓦,好一派田园风光。

海拔600米的琳琅山,高出周围群山,从山顶分出五个整齐的小山梁,从各方缓缓向下延伸,成了琳琅山的楞角,这使琳琅山成了一个自然生成的五角星。

在山顶上有一小平坝。稍事小憩,见坝中竖着一块《琳琅寨记》的石碑,碑文说:“琳琅,古寨也。……山高而秀,林参蓝天……”顺着小道向前走就是寨门,名曰“琳琅寨”。寨门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外云峰新壁垒”;下联是“山巅武曲化干戈。”据同行者讲:过去山顶南面有一花园是清代秀才丁绍鸿所建,故名“丁家花园”。花园内草木繁多,并修有亭台、水榭,石桥,假山,显得十分别致,堪称寨之胜景。但那时只有富人才能进园观赏,而穷人只得望园兴叹。欣赏了山寨风光,站在遮天蔽日的树木中,远望周围众多的小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下山来就到了朱德总司令旧居纪念馆和朱德纪念园区。

1886年12月1日,朱德总司令就诞生在琳琅山下李家大湾。在这里他度过了14年之久的少年时代。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总司令旧居”匾额,悬挂在旧居大门上方。旧居左侧是丁家花园私塾,右侧是药铺垭私塾,都是朱德少年读书的地方。听老人们讲,小时的朱德喜欢同小朋友一道去琳琅山树林中玩耍,他喜欢这山的几个楞角。有时一天他们要把几个小山梁都跑完,在山上听鸟声,学鸟唱,采山花……他浇灌过的土地,游泳过的小河,亲手栽植的树木,都在琳琅山的环抱里。朱德从军后,他也特别喜爱五星。抗日战争时期,朱总司令在山西武功县栽植的一棵杨树,树干、树枝横截面都是一颗五星,当地人称它为“红星杨”。在朱德故居纪念园区,你处处感到此地的奇异和灵气,可以尽情领略到大自然赋予的美景。

马鞍,地灵人杰,山水形胜。在故居纪念园区参观,总司令那“仗剑山河动,挥毫日月明”的气概;那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帅风豪气,令人浮想联翩,让人流连忘返。总司令一生是一首诗,琳琅山孕育了他特有一些气质,在朱总故里让人倍加怀念他那高大光辉的形象。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7

欣闻“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即将创立,我非常激动,预祝这两件益事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做为一个文化学者,我目睹了从徐悲鸿、齐白石等国画大师谢世以来的国画乱象。“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的创立无疑是中国山水画艺术事业中值得关注的一件大喜事。

关于乱象,我想大概可以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有的画家由于受到了西画的语言和思维冲击,于是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笔墨精华,几乎变成了用中国的纸墨来画西画,结果完全没有了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第二类,有的画家确实也保留了一部分传统的笔墨精髓,也结合了西画的语言和思维,可是结果却是画得不伦不类,极不自然;第三类,有的画家认为中西合璧无法结合,索性就钻入传统的故纸堆里翻跟头。真可谓群雄割据,乱作一团。

所幸大乱之后必有大治,中国新山水画的三种乱象总算是被植被皴法的创始人刘宗汉先生给终结了。老子曾曰:“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由此可见没有什么思想和技法是不能为我们所用的,关键还是要看个人。自西学东渐以后,人心浮躁,真正能称得上大师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中国山水画的创新除了需要画家具备大智大勇之外,还需要有平心静气的吃苦精神,这非常不易,我们应该感到很欣慰,因为刘宗汉先生做到了。

刘宗汉先生的书画俱精,他既敢于深入地研习东西方的古典绘画传统,又勇于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中进行提炼和溶合,故而能“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终成一代大家。他谨慎地保留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精髓,又巧妙地融入了西画的色彩,线条与透视,使得新山水派的画变得更趋自然与和谐了,这种自然与和谐就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更是一种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因为他的新山水画是在传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营养而发展起来的没有异化的全新中国画。

可以说“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的创立是中国新山水画的福音,真正开启了“新古典主义山水画”的新篇章,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刘宗汉先生没有异化的全新中国画反映着时代的脉搏,可以承前启后,让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得以健康地延续和发展,避免了被断割或误入歧途的危险,起到了正本清源和拨乱反正的作用;“刘宗汉美术馆”的成立,可以提供一个方便后学观摩、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则为具有远大抱负的同道中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坚实的学习、研讨、创作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我坚信:刘宗汉先生所献身的当代新山水画艺术,根深叶茂,前景广阔,因为他的作品和言行已经证实了创新是必然的,只要大家能够一起沉下心来深入传统,肯吃苦,勤动脑,并在实践中不断钻研和探索就会有新的突破和创新。由此,我再次预祝“刘宗汉美术馆”和“中国新山水画艺术研究会”的挂牌仪式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8

在尘世人间呆久了,有时就会被许多的人情世事所累,渴望找到一个有山有水的所在,将烦恼抛之九霄云外,让恬淡闲适回归内心。

那天,跟着旅行社的车去海阳国家森林公园招虎山游玩。

山脚下,九龙湖,碧波荡漾,行过,许多人止步留影。沿着盘山的公路走,不一会,人都不见了影踪。和老公说,我们不沿着公路走,顺着上山的台阶走吧,比走水泥路有情趣。台阶两旁灌木丛丛,横柯斜枝不时挡住去路。坡下谷中郁郁葱葱,空气异常清新。站在山脊上,回望来时看见的九龙湖,景色比近看更有情趣。雾气空濛,笼罩着湖泊,朦朦胧胧的,给九龙湖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这时,山下的导游的喇叭声响起,在半山坡上听得清清楚楚。原来,此湖的名字来历是由于有九条山脉伸向湖中,湖呢,积聚了九条峡谷的水,故曰九龙湖。听了不由心中想到:这招虎山的名字,该不是和湖有关吧?九条龙啊,缺了虎,故名曰“招虎”吗?心中有些后悔没有和导游一起走。不过啊,遗憾转眼即释。这里的山,是原始状态,谅也不会有多少的人文景观,并且以以往的经验,大部队跟随导游走,人声嘈杂,除了紧跟导游跟前的,其实也听不到什么。实在是没多大意思,光是跟着导游看忙忙碌碌奔波的人群了。要赏景,非得清静不可。

爬到半山,看见了路的分叉,一条通往杜鹃谷,一条通往成道禅寺。我本欲走通往杜鹃谷的,但后面赶上来几帮同事则要去成道禅寺,嫌这儿通往杜鹃谷的路被雨水冲积上了泥沙,难走。于是,随着这几帮人一起走了。

说实在的,对于这些人为创设出来的各类庙宇道观,我向来不感兴趣。但人类却愿意不断地建筑此类名胜,让自己去顶礼膜拜。他们有的在寺外照相,有的买了香烛进去跪拜进香。我则远远观望。不多一会,我们开始在禅寺外的路向西走,继续向山进军。路,变得陡峭起来,原来还兴高采烈的孩子们终于走不动了。一个个不愿再往上爬,有几帮人停下脚步不前进了。我们继续前行。走走停停,一边赏景,一边吃着东西以减轻背囊的重量。路两旁的大石头突兀而立,能有数丈高,有的狭窄之处仅可过人。路旁的松树开始多起来,有的地方树长在峭壁上还真有点迎客松的味道。山顶,是一大片平整的巨石,巨石西南边下面就是悬崖,东北边则是更陡峭的巨石耸立,几个年轻的男孩爬上去了,伸展手臂做飞翔状并照了相。大家在大片的巨石上开始坐下吃午饭。饭后把吃剩下的塑料袋类装好准备带下山去。

下了巨石,没有从原路返回,而是向西绕山而行,结果又转入山后进入了杜鹃谷。一路下山,路旁杜鹃灌木丛丛,心想,若是花盛期来,满山遍野的红杜鹃一片绚烂,该有多好看啊!一路迤逦而下,以为就此下山,结果走了一段时间又出现新的路口,标志牌的指向是招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离集合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一起走的三帮人已有一帮体力不支准备继续下山,另一帮是个十岁的小姑娘和妈妈,尽管小姑娘也有些累了,但在妈妈的鼓励下继续向上攀登。石阶越来越陡。到了山鞍部,西边就是最高的莲花峰了,小姑娘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她妈妈决定不再继续向上。这时,只剩下我和老公两个继续向西登最高峰了。路越来越陡,我和老公说,这些台阶像极了十八盘中的“紧十八”。离最高峰数十丈高了,峭壁边是就着岩石凿出的石阶,路西侧是陡峭的崖壁,上面凿出了踏脚之处,老公像只灵巧的猴子一样嗖嗖爬了上去,我忙拿出相机给他拍了下来。心中也生出试试的念头,无奈所穿裤子松紧不够,只好作罢。我沿着石阶向上与从峭壁爬上的老公会和,之后绕着山顶巨石边缘凿的石阶盘桓而上,终于登上了莲花峰的顶巅。我竭力怂恿老公在此喊山,老伙计很不好意思,我说周围也没有人,谁知道你是谁,结果他全然没有爬峭壁的爽利了,扭扭捏捏的,说,你要喊就喊吧,我不好意思。好奇怪啊,站在高高的莲花峰顶,我鼓足勇气竭尽全力喊着,却没有听见回声,大概周围没有高山阻挡来产生回音吧。顶峰西侧还有小径通往西边如屏般耸立的巨石,我们走过去,穿过狭窄的通道,就再也没有了前行的路了。遥望悬崖南方,山下雾气翻滚,周围的山头在雾中如同一座座小岛耸立在荡漾的水波中。山上已不见他人,急返。

在山的后坡返回,路上两旁的杂草、灌木浓密青翠,得不时牵扯起它们,以防刺破手脚。路旁不时有野生的覆盆子的红红的球果映入眼帘,老公一边采食,一边赶路。终于走到较平缓的路面,但还是不断地下着石阶。路旁的树在沟谷地带变得高大起来,头顶上全是浓荫遮蔽,蝉的叫声因树的增多变得嘹亮嘈杂起来,间或有山鸡和布谷鸟的叫声传来。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这天然氧吧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莫名地清静。一路上一直只见树木,不闻水声,在走近一个巨大的模样似老鹰的石头时,惊喜地听见了溪水的叮咚声,驻足,看见路旁这块大石头上刻着“守山鹰”几个大字,然而却看不见水在何处淙淙,因路旁的灌木浓密繁杂,遮住了视线。快出山谷了,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路由石阶渐变成水泥路,东边出现了池塘,看见路旁的景点标注为“天马戏水”,回望,在绿树丛的围绕下,巨大的白色的石头真的似几匹扬鬃飞奔的马呢。

出了谷,又见宽阔的九龙湖在云雾缭绕中。我们的旅程结束了。

这一天,天公真的作美,一直阴雾蔽日,使大家避免了烈日的暴晒,是个爬山的好天气。当大家坐上车准备离开时,太阳竟从西方冲破云雾朗照起来,云雾不知何时消散了。

一天的旅行,尽管疲惫,但将身心安放于大自然中,心无杂尘,心境空明。不由得让人想起古人的名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的,逸情于山水间,确为人生一大乐事。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19

这条河没有长江的浩瀚,黄河的雄浑,漓江的妩媚,但有她的美妙之处。

黎明,一层白色的浓雾,覆盖着她,渐渐地化成了一片薄薄的面纱,使湖成为一片汪洋大海。中午,烟波浩淼,水光滟潋,远处一个个绿色的岛屿,伸入湖中,时隐时现,近处花香鸟语,歌声悠扬。黄昏,墨绿色的山峦间吐出缕缕的白云,又渐渐地罩盖着一池湖水,真是壮观。所以不论春夏秋冬,每逢节假日,总是有那么多的游客为河水所吸引,涌向这里或登高远眺,或泛舟河上,或嬉水于岸边。今天的河充满了如此的朝气和欢乐,谁知她的过去吗?

小湖本来是连绵起伏的山峦群峰,自修建了大型水库,水不断蓄积,终于成这个面积如此之大,水位近百米深的人工湖泊。绵长的峡谷也早已沉睡在底,只露出山类形成一个个小岛了。

港湾上,一只游船停下来了,我们赶忙跳上去。

船启动了,慢慢地加速,向河中心驶去。船尾激起了一阵阵白色的浪花,水鸟跟在船后面飞翔,这壮观的景象令我心旷神怡。举目四望,远处除了水就是山,自己已置身于山水的怀抱之中。啊,一切烦恼飞去了,大脑松驰了,清醒了,真有一种“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感觉。

游河的最大乐趣莫过于观山了。透过游艇溅起的水珠,远处小岛的轮廓依旧是那么明晰,有的像空中展翅的天鹅,有的像飘然而下的落叶,有的像美丽奇异的风冠,有的像平实厚重的木屐……,千姿百态,绝不亚于桂林的奇山怪石。没想到一个个小山也能塑出如此多变的形态。艇驶景移,我好像品尝着一杯清净的山泉,甘甜的滋味涌上心头。湖中也有几个非常高大的山峰,山水相接,形成一排排屏障似的屏障。秀丽挺拔,造型别致的笔架山,山两端凸起,中间凹下,极像一座驼峰。山色呈黛青,山脊线条十分柔和、舒畅,大有“两山排黛送青来”之势。四周的小山包、小山峰则像众星捧月般围成一圈。这座山不仅秀美,而且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天上神仙羡慕宜人的湖泊景色,经常下凡来这儿聚会畅饮,吟诗作对。每当此时,他们提起如椽之笔,饱蘸湖水挥就。写累了,把笔往山头一搁,久而久之,竟磨出了两个深坑。

我们趴在岸边的石头上,俯着朝水中探望,每个人的脸庞立即映在河中,连眉毛胡子都看得清清楚楚,在河里穿飞着的春燕,那低翔的姿影、清晰地映入湖面,水鸟疾飞的倩影对称,一闪而过,相映成趣。

被大地颠簸过,山洪冲刷过,野火扫荡过的这片土地,凝聚着生灵万代的生死明灭……一个浪子一个时代的大潮,一个旋涡,一个千古的迷津,承接天河的倾倒,风雪的飞降,浪花飞溅,一代代苗家人的梦醒和新起的灵魂……

两岸山峦,剔透神奇,山花野草相伴,从遥远的天空中看到山顶间的雾霭轻纱缭绕,荡漾着远古苗疆无限的神秘。峡谷的水,晶莹澄清,含蓄柔情;峡谷的树,伴随春天的和煦、夏天的氤氲、秋天的妖艳、冬天的肃静,默默地选择着轮回燃烧延伸的永恒。峡谷的情结,像一股浸润着色彩的风,吹奏着古老的苗族情歌的神韵。啊!千百个漩涡,留下千百个故事的精彩,千百个浑潭,揭示着千百个天籁的神奇。

一条龙一样游动的河,环绕一座座挺拔的山,她孕育的生命,纺织的故事,便因之不同凡响。你不能不为之惊诧,几根树的枝桠,竟会将一角脱离主体的木屋吊挂起来,悬在树影竹影之间!其实,那是木屋隐在密林之中,远视出现的错觉。走进山寨,领略的又是另一种诗情画意。跨过古老的桥,沿盘旋的石阶而上,令人心旷神怡的世外桃源般的苗寨风景渐次展现在眼前:枝桠与枝桠的空中交谊,绿色的叶便交替堆叠,组成遮风避雨的天然屏障;河水的欢笑和鸟的鸣转组成交响,声声传来;忽然,一个美丽的村姑唱着甜润的民歌走出木屋,见到客人突感羞怯,她悠然转身“吱呀”一声关上了门,我们一下子便呆那里,好久都回不过神来。

这里的野草树木每天都是湿润的,叶片滴淌着水珠,那是苗寨千年的古井流出的山泉潺潺,奔向深至三四百米落差的峡谷河段,形成澎湃无限的热烈,猛击那厚重峭壁的苔痕,演出许许多多悲壮的气魄。据说水比人类更悠久,然而水流的方式与血流的方式毫无差异。于是,我就竭力膜拜起我们的祖先的胸怀,我无法描述他们年轻时候的勇敢,但从他们轮回的岁月记忆和惊奇生命的脚步中,叙述了祖辈们对大峡谷的生命追求,他们时常在悬崖上烧蜂窝、掏鸟蛋,深潭里摸鱼与猴群一起欢玩,间或发出震撼山谷的呼唤。

一位先生拉开架势如数家珍,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评说那一处胜似一处的“画廊”景观,同时触景生情,览胜说史,侃侃讲述明代龙西波、吴黑苗揭竿而起,抗击封建残酷统治的神奇故事,以及沿岸苗家人犹如河水滔滔流淌似的美丽爱情传说……关于望夫岩,关于大湾渡口,关于玉覃峡,关于姊妹峰,那一幅幅无与伦比的巨大画面,那样的宏阔博大,气象万千,感觉无处不见笔触姿肆,意象飞动,一时不由令人心荡神驰遐想无边,于是身边仿佛掠过一阵阵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声——为生存、为正义、为真理而战的冲峰号角,义军勇士划破夜空的呐喊,开山先民的原始鼓乐,甚至仿佛听到了的白垩纪时代恐龙狂奔的沉重音,还有地壳运动大海在逍遁的呼啸……从远古蛮荒直到现代文明,万千年来这峡谷两岸所经历、所发生的一切,峡谷里的每一尊岩石,都是永恒的见证。

沿河两岸,但见异峰横出突起,千仞壁立,风骨嶙峋的灰褐色崖壁,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万千气象。恍惚中,那是山?还是画?感觉着好像并不是在仰面观水,分明是在看一幅幅精美绝伦,气韵生动的大画。这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这是只有自然之神才能够生发挥洒的大灵感大手笔。再伟大的人也是大自然之子,也是大地的一员。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创造不可名状的抽象艺术的意境,人的思维的抽象和艺术的抽象都从大自然获得灵感腾飞,于是我感悟:马槽河就是一幅永恒的艺术作品。

继续沿着小径向前,便是田园,清澈透底的河水始终静静的,一丛丛青翠凤尾竹袅娜地立在岸边,背景是亭亭玉立的石峰,一方方稻田便卧在这青山与翠竹之间。

远远地有水声传来,当地人告诉我们前面就是“叠瀑”了,单听名字,我便对这个景点充满了诗情画意。

叠瀑,高百余米,蔚为壮观。她美就美在一个“叠”字。瀑床,像梯田一样向上重叠,叠向幽深的山谷,那绿得碧透的水,就从河谷中一路而下,跌落处白练翻滚。

浅浅的河水湍急地流过,带出一簇簇的白浪。两岸青山相对, 河面水色蔚蓝,那银白的浪花果然像白云一样,行云流水般地逶迤而去。这时,蓝天也有几朵白云,缓缓地飘过……

细听瀑布繁弦交鸣,水吼如雷声闻数里,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石与泉那默默无声构成超然物外的各种幻影。石与泉如此,石与河水又是一番奇景,石与水相爱了千百万年,相守不厌,保持着永恒的默契,水自浮沉,石自坚硬。

再往下走,就是男人的河了,河水很清很静,看不出它是什么颜色。映着蓝天时, 它是蓝色的;映着河边树林时,它是绿色的;而在山的侧映里,它是黛色的。当一朵花落进河中,它那耀眼的红缓缓顺河而下时,你才会感到这是一条流动的河。

渐行渐近时,我们立即感受到瀑布的气势。飞瀑如银河天降,浩浩荡荡直落深潭,但见水柱喷涌,水花迸碎,在阳光下折射出缤纷的色彩。顺着裸露的岩石,爬上瀑布的顶端;岩,又成了另一种形态;水,喷涌着如巨龙一样从我们的脚下飞扑而出,凌空跃下,水汽升腾,在半谷中缭绕成朵朵白云,那瀑声撞击着人们的耳膜。瀑布冲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形成数道彩虹,宛如道道天桥,横架在两岸石壁之上,恰如那“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景。几只白鹭在彩虹间悠闲地飞来飞去。那牛郎织女七月十五日相会的鹊桥,未必会有如此美丽。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漫步河滩,品味辛弃疾“溪边照映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诗句,妙趣横生。油菜花灿烂金黄,花丛蜂鸣蝶舞,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那千家带雨耕的场地,别有一番风味。到了“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的季节,“风含翠柳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更添诗情画意。假日携家人到山谷踏青,邀朋友郊游,在农家山庄点几盘腊味,沽几斤米酒,喝几碗山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20

在我的家乡——缙云有一个胜似仙境的名胜——仙都。那里怪石嶙峋、山清水秀,是个游玩的好地方,大家都喜欢到那里旅游。

仙都,顾名思义,就是仙境般的地方,而仙都,则是名副其实的仙境。

早晨的仙都,是一个云雾缭绕的仙境。露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似的点缀着山坡。站在巨大的石笋下仰望,隐隐约约能望见一点点顶峰,又似乎望不到,这种感觉似乎在梦幻仙境中一般。仙都,也因此而得名。

中午的仙都,是一个金光闪烁的世界。炎热的太阳照在轻轻漾起涟漪的鼎湖上,水面似乎也有了一丝颜色。

傍晚的仙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仙境。夕阳西下,天边的火烧云把大地映成了金色,在人们还在忘情欣赏的时候,火烧云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跟你玩捉迷藏,一眨眼就不见了。

晚上的仙都,是一个众星拱月的世界。天空中尽是数不清的繁星和一轮明月,多宁静的夜晚啊!

仙都的景色犹如一个地球仪,转到哪里都有不同的景色,你想来仙都玩玩吗?我们随时欢迎。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21

听说船早晨十点从奉节人峡,九点多钟我揣了一份干粮爬上一道金属小梯,站到船顶层的甲板上了。从那时候起,我就跟天、水以及两岸的塌岩峭壁打成一片,一直伫立到天色昏暗,只听得见成群的水鸭子在江面上啾啾私语,却看不见它们的时候,才回到舱里。在初冬的江风里吹了将近九个钟头,脸和手背都觉得有些麻木臃肿了,然而那是怎样难忘的九个钟头啊!我一直都像是在变幻无穷的梦境里,又像是在听一阅奔放浩荡的交响乐章:忽而妩媚,忽而雄壮;忽而阴森逼人,忽而灿烂夺目。

整个大江有如一环环接起来的银链,每一环四壁都是蔽天翁日的峰峦,中间各自形成一个独特天地,有的椭圆如琵琶,有的长如梭。走进一环,回首只见浮云衬着初冬的夭空,自由自在地游动,下面众峰峥嵘,各不相让,实在看不出船是怎样硬从群山缝隙里钻过来的。往前看呢,山岚弥漫,重岩叠嶂,有的如笋如柱。直插云禽,有的像彩屏般森严大方地屹立在前,挡住去路。天又晓得船将怎样从这些巨汉的腋下钻出去。

那两百公里的水程用文学作品来形容,正像是一出情节惊险,故事曲折离奇的好戏,这一幕包管你猜不出下一幕的发展,文思如此之绵密,而又如此之突兀,它迫使你非一口气看完不可。

出了三峡,我只有力气说一句话:这真是自然之大手笔。晚餐桌上,我们拿它比过密西西比河,也比过从阿尔卑斯山穿过的一段多瑙河,越比越觉得祖国河山的奇瑰,也越体会到我们的诗词绘画何以那样俊拔奇伟,气势万千。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22

没到三峡以前,只把它想像成岩壁峭绝,不见天日。其实,太阳这个巧妙的照明师不但利用出峡人峡的当儿,不断跟我们玩着捉迷藏,它还会在壁立千初的幽谷里,忽而从峰与峰之间投进一道金晃晃的光柱,忽而它又躲进云里,透过薄云垂下一匹轻纱。

早年读书时候,对三峡的云彩早就向往了,这次一见,果然是不平凡。过瞿塘峡,山岌积雪跟云絮几乎屏在一起,明明是云彩在移动,恍惚间却觉得是山头在走。过巫峡,云渐成朵,忽聚忽散,似天鹅群舞,在蓝天上织出奇妙的图案。有时候云彩又呈一束束白色的孩带,它似乎在用尽一切轻盈婀娜的姿态来衬托四周叠起的重岭。

初人峡,颇有逛东岳庙时候的森像之感。四面八方都是些奇而丑的山神,朝自己扑奔而来。两岸斑驳的岩石如巨兽伺伏,又似正在沉眠。山峰有的作编蝠展翅状,有的如尖刀倒插,也有的似引颈欲鸣的雄鸡,就好像一位魄力大、手艺高的巨人曾挥动千钧巨斧,东祈西削,硬替大江斩出这道去路。岩身有的作绛紫色,有的灰白杏黄间杂。著名的“三排石”是浅灰带黄,像煞三煮断垣。仙女峰作杏黄色,峰形尖如手指,真是瑰丽动人。

尽管山坳里树上还累累挂着黄橙橙的广柑,峰巅却见了雪。大概只薄薄下了一层,经风一刮,远望好像楞楞可见的肋骨。巫峡某峰,半腰横挂着一道灰云,显得异常英俊。有的山上还有闪亮的瀑布,像银丝带般蜿蜒飘下。也有的虽然只不过是山缝儿里淌下的一道涧流,可是在夕阳的映照下,却也变成了金色的链子。

船刚到夔府峡,望到屹立中流的艳濒滩,就不能不领略到三峡水势的险咤了。从那以后,江面不断出现这种拦路的礁石。勇敢的人们居然还给这些暗礁起下动听的名字:如“头珠石”、“二珠石”。这以外,江心还埋伏着无数险滩,名字也都蛮漂亮。过去不晓得多少生灵都葬身在那里了。现在尽管江身狭窄如昔,却安全得像个秩序井然的城市。江面每个暗礁上面都浮起红色灯标,船每航到瓶口细颈处,山角必有个水标站,门前挂着各种标记,那大概就相当于陆地上的交通誉。水浅地方,必有白色的报航船,对来往船只报告水位。傍晚,还有人驾船把江面一盏盏的红灯点着,那使我忆起老北京的路灯。

每过险滩,从船舷俯瞰,江心总像有万条蛟龙翻滚,漩涡团团,船身震撼。这时候,水面皱纹圆如铜钱,乱如海藻,恐怖如陷阱。为了避免搁浅,穿着救生衣的水手站在船头的两侧,用一根红蓝相间的长篙不停地试着水位。只听到风的呼啸,船头跟激流的冲撞,和水手报水位的喊声。这当儿,驾驶台一定紧张得很了。

船一声接一声地响着汽笛,对面要是有船,也鸣笛示意。船跟船打了招呼,于是,山跟山也对语起来了,声音辽远而探沉,像是发自大地的肺腑。

描写山水美丽的散文 篇23

最令人惊心动魄的是激流里的木船。有的是出来打鱼的,有的正把川江的橘麻往下游运。彪悍的船夫就驾着这种弱不禁风的木船,沿着鳞峋的峨岩,在江心跟汹涌的漩涡搏斗。船身给风刮得倾斜了,浪花漫过了船头,但是勇敢的桨手们还在劲风里唱着号子歌。

这当儿,一声汽笛,轮船眼看开过来了。木船赶紧朝江边划。轮船驶过,在江里翻滚的那一万条蛟龙变成十万条了,木船就像狂风中的荷叶瓣那样横过来倒过去地颠簸动荡。不管怎样,桨手们依旧唱着号子歌,逆流前进。他们征服三峡的方注虽然是古老过时的,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征服者。

三峡的山水叫人惊服,更叫人惊服的是沿峡劳动人民征肺自然,谋取生存的勇气和本领。在那耸立的峭壁上,依稀可口辨出千百层细小石级,蜿蜒交错,真是羊肠蟠道三十六迥。有时候重岩绝壁上垂下一道长达十几丈的竹梯,远望宛如什么爬虫在嘎岩上蠕动。上面,白色的炊烟从一排排茅舍里袅袅上升。用望远镜眺望,还可以看到屋檐下晒的柴禾、腊肉或涟具,旁边的土丘大约就是他们的祖莹。峡里还时常看见田垄禾牲口。在只有老鹰才飞得到的绝岩上,古代的人们建起了高培和寺庙。

船到南津关,岸上忽然出现了一片完全不同的景象;山麓下搭起一排新的木屋和白色的帐篷。这时候,一簇年轻小伙子正在篮球架子下面嘶嚷着,抢夺着。多么熟稳的声音啊!我断到了筑路工人铿然的铁锹声,也听到更洪亮的炸石声。赶紧借过望远镜来一望,镜子里出现了一张张充满青春气息的笑脸。多巧啊,电灯这当儿亮了。我看见高耸的钻探机。

原来这是个重大的勘察基地,岸上的人们正是历史奇迹的创造者。他们征服自然的规模更大,办法更高明了。他们正设计在三峡东边把口的地方修建一座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一座可以照耀半个中国的水电站。三峡将从蜀道上一道险峻的关隘,变成为幸福的源泉。

山势渐渐由奇伟而平凡了,船终于在苍茫的暮色里,安全出了峡。从此,漩涡消失了,两岸的峭岩消失了,江面温柔广阔,酷似一片湖水。轮船转弯时,衬着暮霭,船身在江面轧出千百道金色的田垄,又像有万条龙睛鱼在船尾并排追踪。

江边的渔船已经看不清楚了,天水交接处,疏疏朗朗只见几根枯苇般的桅杆。天空昏暗得像一面积满尘埃的镜子,一只苍鹰此刻正兀自在那里盘旋。它像是在寻思着什么,又像是对这片山川云物有所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