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米仓沟,流淌着温情和米散文

米仓沟,流淌着温情和米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5W 次

来到米仓沟,是因为一个美丽的传说。

米仓沟,流淌着温情和米散文

相传很多年以前,桓仁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老百姓家里颗粒无收,很多人家无米下锅饥寒交迫。突然间,有一天在米仓沟南天门对面的一个山洞里流淌着亮晶晶的米,于是人们纷纷前往观赏这一奇特的景观,为此很多陷入绝境的人家得以解救……

米仓沟果真是那么神奇,那么有魅力吗?带着疑问,带着探秘的心里,在国庆节假日的一个下午,我来到距桓仁南20公里的大山深处米仓沟。

天公真的不作美,当我们走进米仓沟,天空便下起淅淅沥沥的雨,沟的四周大山笼罩在雨雾朦朦胧胧中,五色的枫叶在雨中鲜艳夺目,熠熠生色。

我,静坐在居住的土炕上,隔窗就可以看到窗外的山峦雨滴。

秋雨绵绵,情丝无限。这是梦中的米仓沟?这是梦中的世外桃源?那米在何处流淌,那陶渊明先生又在哪里?

下午三点,秋雨渐渐地停竭了。我们坐车来到浑江边,欣赏农民在江上捕鱼的情景。

浑江水,温情脉脉,为迎接大山外的游客,艄公主动配合我们拍摄,画面上,江上美女坐船游江图景,一袭红色的衣裙,手中撑着一把彩色的伞,一幅甜甜的微笑,洋溢着东北女子幸福的模样。

尤其是艄公为配合拍摄,也脱去黑色的外套,穿着红色的上衣,头戴黄颜色的`斗笠,手摇着两支船桨,悠闲地慢慢划着。

这一幅幅江上人家风俗画,一幅幅渔家女的柔情似水图,尽收到美好回忆的镜头。

一会儿,渔船上的艄公用水瓢扬起阵阵水花,水花飞溅成一个弧状,晶莹剔透的水珠,在午后的江上飞扬,如同一串串水晶项链。

一会儿,艄公手摇双桨秀姿态,他不仅在划桨,而是在江上展示山里人的温情,那么温文尔雅,落落大方,那么纯朴善良,自然脱俗。

忽然,不知谁的手机响了,而铃声便是那闻名歌坛的曲风《纤夫的爱》。

江水流,船儿悠悠,歌声飘荡在江面上,传的很远很远。

青山绿水,山青水秀,美轮美奂的景致,无论谁看到此,都会醉卧江畔,深深地体味一种自然之美与质朴之美的高度和谐统一。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我住山里边,君在山外边,夜夜思君不见君,同享一山翠。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小村里,山里人家的烟筒升起了一缕缕炊烟。

饭后,暮色已经浓浓地披在米仓沟,一切又变得神秘莫测,变得不可琢磨。大山里的夜生活单调、无聊。我们山外人很难适应,可山里人并没感觉这样,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喂鸡喂鸭,唤牛羊入圈,采摘后整理山货……

这种山里的夜生活真没什么,可活得让人心灵安静,让人能在自家的庭院里,看花开花落;能让人仰望天空,观云卷云舒。

这里的夜生活没什么,却让人宁静致远,淡泊铭志。让人在淡淡的时光里,品味淡淡的夜,淡淡的人生四味。

北宋理学家程颢的诗说:“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可见淡淡的青天、淡淡的时光、淡淡的人间,都是快乐的来源。能把人我看淡一点,人我的纠纷必然减少;能把爱情看淡一点,爱情的束缚必定会松懈;能把名利看淡一点,名利必定不能左右你。一幅精湛的艺术名画,如中国的山水画,也都宜淡不宜浓。所以我们对世间一切,要能看得淡,才能活得安然。

次日,凌晨5.20分,我们起床看日出,推开门,寒气袭人。顺着平坦蜿蜒的路面盘桓而上,步行两里地后,来到米仓沟的一处山坡,登高远眺观赏旭日东升。

山里的秋天,早晨已有霜降,比起山外有些凉意。我第一次在沟里看日出,颇有另一番感触,且不像在海上观日出,那么遥远,那么惊心动魄。山沟里观日出,等待日出需要耐性,日出缓慢。

5.40分,旭日从山顶缓缓升起,透过茂密树枝洒落米仓沟。

这时,我才真正清晰地欣赏米仓沟的全貌。

瞧,黄色的是稻田,一片片浸着秋日阳光,流淌着亮晶晶的大米;

瞧,绿色的是树木,环绕着小村周围,几头黄牛在旭日下,慢慢地行走,一派宁静、祥和的画面;

瞧,亮的是村中的小溪,一汪溪水,流淌着暖暖的柔情,流淌着质朴的大山爱恋;

瞧,远处的是山,散发出浓浓的秋意,枫树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稻米飘香。

瞧,蓝天白云相映,油然产生心旷神怡之心境。

此时此景,不禁令我思绪万千,赋诗一首:《米仓沟》稻米飘香米仓沟/犹如桃源阅不够/站在山岭观日出/美景尽收村更秀。

怀着恋恋不舍之情,怀着留连忘返之意,我们走下了山坡。

早饭后,我们又步行三里地,穿过青沙帳,沿着上山标记,登临又一座山峰,去观赏“江中岛”。

上山的路径,不好走,是因为昨日下雨,脚下道路泥泞,尤其是倾斜60度的山坡,且没有扶手,没有拽头,给登山者出了一道道难题。好在我们经常爬山,积累了一些登山的经验,因此,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登上山顶。

山脚下,是奔流不息的浑江,山的对岸是植被丰富的山峦,茫茫山岭,郁郁葱葱,大气磅礴,山峰险竣。而江的中间地段,有方圆几公里面积的小岛。站在高处,俯视岛上的风光秀丽,绿树葱葱,岛上建筑是鲜族风格,青瓦青墙,平顶一间间。结构有点像一橦橦四合院。岛里的人并不是很多,进出岛靠一只只小船或小艇。据本地人说,这是桓仁县的一处新开发区,专门为与韩、朝通商贸易而修建的。

山上的风声很大,刚刚在登山时流出的汗,可站在山顶一会儿便吹干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千真万确。本来上山时间用一小时,下山得一个半小时。走在下山路径,几回回,踩上了湿滑落叶,险些滚落山下,我小心奕奕,尽可能踩坚硬的石块,后来索性找一节木棍,亦步亦趋地走下山。

回到小村米仓沟,我在想,虽然此次浮光掠影游览,但是米仓沟已经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那秋日里宁静的小村,那一片片满沟的稻海沧田;那一条条闪亮的潺潺流水的小溪流淌;那大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家园;那蓝天白云映衬下的红顶的民居;那山沟里勤劳善良的农民朋友,这些人文景观,已经构成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元素。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古时的陶渊明愿意居住在桃花源,不仅是它的风景秀丽,百姓质朴,远离尘世,与世无争。更重要的是陶先生的处世哲学,他的人生观使然。

如今的米仓沟,比起桃花源的风景更秀丽,百姓更热情,他们张开双臂欢迎山外来客,献计献策,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更富裕。希望通过辛勤劳动,真正使米仓沟流淌出温情和米。同时,也在迎接“陶渊明”老先生回归一个崭新的故里,享受人间的幸福。